APP下载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困境与对策

2023-05-26李婷婷

经济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文章着眼于后疫情时代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前沿视角,将对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明确在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互联网“圈群化”特征不断凸显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急需通过变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重构以育人主体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网络文化育人与评价体系等措施,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和责任,持续推动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文化育人 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87-02

一、前言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依托互联网进行内容传播、价值观传递。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高职院校要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就要充分利用校园融媒体平台,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速度快、承载内容多的环境下,如何通过高校新媒体平台吸引广大大学生,增强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

1.高职院校“00后”是校园的生力军,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他们成长在网络时代,熟悉网络环境,掌握网络技术,深谙网络规律,具有与生俱来的亲互联网性,对网络的适应性和依赖性极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以“00后”为主,经历了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后,高职学生普遍呈现出过度关注各类负面报道及负面消息,整体情绪较为消极。同时,校園封闭管理及长时间的线上教学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对于高职院校及学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主体而言,线上教学及通过互联网传播思政正能量是一种新尝试,但由于经验不足,对“00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不够了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被动灌输为主,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网络文化内容与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实际贴合度较低,内容形式不够新颖活泼。因此,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在保证思想性、理论性的基础上兼顾亲和力、感染力,构建以理服人、以优质内容吸引人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

2.育人主体不明确,缺乏健全的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网络育人工作不再是某一单独部门的职责,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工作合力。要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重要组织保证。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主体多以专兼职辅导员为主,心理咨询教师、思政课教师、骨干教师的参与度不够,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缺乏全面系统的学生工作指导体系。同时,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育人工作的成效过度依赖于一线辅导员,导致部分辅导员心理防线松懈。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性,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建立起一套新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并在认证程序上进一步规范评价。

3.理论与实际脱节,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有效性不足。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有着特殊的职责,加强校园网络思想文化主阵地建设,把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主导权,是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因循守旧、沿用之前的工作模式,工作开展局限于校内小范围,人为割裂了学校与社会大环境的联系,造成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形式单一,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

三、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策略

1.革新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互联网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参与互联网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因此,高职院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转变传统育人模式,统筹校园融媒体平台,形成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矩阵。同时,推动网络文化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革新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还需要好的平台、资源和机制作支撑。

平台选择方面,高职院校要立足自身主体需求,以有效且实用为原则,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00后”大学生易于主动接受的短视频平台,结合本校实际,深耕校园文化内容建设:资源保障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着重关注“0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名师等育人主体资源,同时联动新媒体平台,打造防疫卫生、心理疏导等集专业性与趣味性一体的优质图文、音频、视频内容,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机制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育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育人主体角色精细化分工,明确网络文化育人资源整理主体、网络文化育人核心讲授主体、网络文化育人效果评价主体等。同时,多方育人主体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网络话语与互联网新语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转变传统育人模式,加强校园网络软环境建设。

2.重构以育人主体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网络文化育人与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要取得长足发展,首先要明确网络文化育人主体,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组建一支由学工部门牵头,宣传部、思政课教师、二级分院辅导员组成的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专项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通过本土化网络研修平台,全方位提升教师网络文化育人专业素养。帮助育人队伍与受教育学生在网络文化中同步发展,带动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主体主动融入互联网。其次,要重构以育人主体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网络文化育人主体评价体系。具体来看,高职院校可以试点性地将网络文化育人工作的成效引入教师职称等评价考核标准中,充分激发高职院校内部育人主体的责任意识,从而推动网络文化育人专项队伍在相互学习和良性竞争中成长。

3.推动教育生态重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之后疫情时代对原有教育运行机制的影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日趋多元化。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开始打破“围墙”限制,与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搭建一体化网络智慧云平台,用于在线教育及思政教育,高校教育的场域和时空得到有效拓展,互联网技术开始真正为教育赋能。

高职院校应努力探索互联网+网络文化育人新模式,统筹全国高校思政网和“易班”“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络联动课堂,提升教师数字化育人能力,打通网络思政教育空间,拓展符合“00后”大学生主动接受的校园网络文化内容,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进一步扩大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打造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体系。

四、结语

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在保证思想性、理论性的基础上兼顾亲和力、感染力,构建以理服人、以优质内容吸引人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要将网络新媒体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

【基金项目: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文化育人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fy22-39。1

参考文献:

[1]史文杰,王萍,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路径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2(10)

[2]李广霄.新时代思政工作发挥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8)

[3]马聪.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及其实现研究[J].文化产业,2022(05)

[4]王肖.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舨),2020,20(04)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作者简介:李婷婷,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