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

2023-05-26何淑婷

经济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互联网+育人思政

何淑婷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诱惑和影响。高校只有立足于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修养。文章阐述了“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内涵: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剖析了缺乏“互联网+”管理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究了“互联网+”时代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高校大学生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F062.5;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79-03

2019年9月25日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2年实现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初步构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网络思政育人是“互联网+”时代新兴的教育模式,网络思政育人模式与传统的思政育人模式相比,体现出生动性、丰富性、虚拟性的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实施“互联网+“时代下思政育人模式,促进思政育人教育工作向现代化趋势发展。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问题。其目标是:实现“互联网+”与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深度融合,提升价值、引领意识形态教育结果,将思政育人模式价值在“互联网+”时代下充分发挥出最大作用。

将“互联网+”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使用更多数据化、信息化、多媒体化教学工具,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开放式、泛在式、个性化在线教育,拓展多元化的教育场景。“互联网+”就像一束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整个教育领域,同时也毫不例外地照亮了高校思政育人模式。

利用“互联网+”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模式,以大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维立体、动态教学内容和自学资料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从空间上实现校内到校外、课内到课外、整体时间到零散时间的延伸,使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获得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在线上进行思想政治元素整合,达到“立德树人、育人德先”的目的。

一、“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内涵

“互联网+”又称为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国际网络。它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既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又能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二是“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呈现出开方、快捷、变动、虚拟和互动的特点。在网络时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道德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通过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是高文化、高智商群体受网络影响最深的一族。

“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就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教师将制作授课视频提交到在线平台,在线平台通过推广运营招揽学生,学生在平台注册以后自由选择课件、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可以实行互动的方式也可以异步互动的方式学习知识。其特点:一是可以跨界连接。当互联网与教育相加,对教育活动任何环节联系起来,如:课程教学、评价、管理等,“互联网+”教育通过移动互联技术让学生和教师线上线下互动结合、跨越时空平台对话体验,从而提高教育领域内的业务效率,最终达到变革教学管理与服务体制的目的。二是黄金搭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能为教育深度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大学生享有平等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推动他们养成自学习惯。同时还能打造个性化适应学习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让新时代教育领域换发出勃勃生机。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构建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办好网络教育,将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及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增进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由此可见: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构建思政育人模式是何等的重要,其重要意义有以下三点。

(一)构建“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模式是弥补传统思政育人工作不足的重要举措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學生的学习、生活都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立德树人”又是党和人民对高校思政育人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一项重要工作。“互联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新时期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接受红色主题教育、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学习红色文化,树立起为祖国崛起而奋斗,为祖国尊严而献身的崇高理想。还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目标,帮助大学生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二)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

在“互联网+”时代下,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第三代和第四代人身上,他们妄图通过网络空间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上,对大学生渗透腐朽没落的观念,以实现他们的狼子野心。高校是为国家培养红色接班人和栋梁之才的摇篮,面对挑战就要把握网络舆论,教育大学生分清是非、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承担起党和国家交给的使命和任务。

(三)构建“互联网+”时代下思政育人模式是拓宽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路径

当代大学生出身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他们充满阳光、充满朝气,富裕的生活物质使他们不愿意吃苦受累,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受不得挫折和委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他们越来越迷恋、依赖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独立、开放、多变、贪图享受、情绪多样化的个性,而且使他们的思路更加敏捷,更加开放。构建“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还能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一个学习平台上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强化了学生主题意识和自学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思政育人教育的主体。

三、缺乏“互联网+”规范化管理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学校领导对“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重视不够

互联网是高校思政育人的主要阵地,但是有些校领导对运用互联网进行思政育人工作重视不够,使得网络育人平台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会因为思政育人平台上的资料不丰富、资源少、载体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达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由于个别学校对“互联网+”缺乏规范管理,网络经常短路,网络使用时间得不到保障,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思政课教师运用“互联网+”教学水平低下

高校虽然建立了“互联网+”思政育人平台,但由于网络运用的广泛性日新月异地提高,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他们不依赖老师,认为求助老师不如求助网络。再加上一些思政课教师本身也存在着知识盲区,没有熟练地掌握操作计算机本领。以前教师与学校是思政育人的唯一供给者,学生只有认真听学校老师的教诲才能获得知识。“互联网+”时代来临以后,网络上的资源新颖、丰富,学生不听老师讲课就能掌握很多的知识,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学校和教师具有的权威性大大减弱,同时也给大学生系统地掌握课本知识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互联网+”时代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途径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紧迫性。高校只有实施依靠政府、企业助力构建“互联网+”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科学、合理、规范地运用“互联网+”思政育人平台,运用“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编写科学、新颖、针对性强的教学内容,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网络管理人员队伍的创新策略,才能使“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依靠政府、企业助力,共同构建“互联网+”高校思政育人模式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便捷,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资源可以共享,教师和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新信息,这种态势促进了高校教育环境的改变。学生可以自行学习思政课内容,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师生随时都能在线上交流。“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构建思政育人模式迫在眉睫。首先,要借助政府的支持。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高校进行“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支持和帮助,同时政府应该建立精准的监管机制。中共中央对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一直是大力支持的态度,并在2019年9月25日下达了《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还定期拨款给各大高校构建“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但在实施这项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每个院校平均分配资金不充足,在资金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空挡。政府应采取多方筹资,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方式促使高校尽快构建“互联网+”思政育人平台,保证中央下达的政策顺利实施。其次,与企业联手。“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与企业联手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相得益彰。高校可以帮助企业研发新型、绿色、环保产品,打造品牌效益从技术上提供支持:企业赞助高校构建“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这是一组黄金绝配。高校科研课题组针对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为企业量体裁衣研发、打造品牌产品:学校将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實习、见习:这样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也可以为企业培养未来的技术人员,成为企业的后备军,而且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又可以赞助高校构建“互联网+”时代下思政育人平台,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可以让高校和企业得到双赢效果。

(二)科学、合理、规范性地使用“互联网+”思政育人平台

高校思政育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传承者。运用“互联网+”能实现网络教育、教资源整合、发挥出最大作用,将“互联网+”运用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拓宽了思政育人的深度和广度。因为“互联网+”的热点素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巧妙地用好这些资源能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找准网络热点与思政课的锲合点就能使思政课由封闭转为开放,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让思政课的教育更加符合大学生“立德树人”要求:运用“互联网+”进行思政育人还能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如:“超星”平台、“MOOC慕课”“网易公开课”“新东方在线”“腾讯课堂”等,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和互交性有效地营造出师生平等交流的良好氛围,发挥出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动性。目前,“学习强国平台”不仅是党员干部在线学习的重要阵地,也成为高校思政育人的教育阵地。

(三)运用“互联网+”思政育人

平台上好政治思想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编写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案。教师在编些教案时要结合当今社会情况,将重点知识内容提炼出来。然后通过思政育人平台搜集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大学生群体了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渴望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准备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存在什么样的困惑等。通过与学生交流,有针对性地备课。二是备完课以后将提纲要点发到教育平台上,让学生得到课堂要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要求修改备课教案,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疑惑和需求。有层次、有重点,清清楚楚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三是授课时教师要适当增添一些案例、做一些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聆听教师授课,观看真实案例和小视频,加深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如:通过鉴赏《义勇军进行曲》《我和我的祖国》等音乐作品,从中汲取丰富的爱国元素,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能够获得艺术课中的爱国价值,使思想品德修养得到升华:在“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探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并体会其中包含的处世哲学和人生道理。再比如:在公共艺术课程限定选修课、《影视赏析>中引入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全》的赏析与评论:在任意性选修课当代影视评论中,对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进行文化分析与意识形态评论,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对艺术文化中的美学价值、思想价值的全面领悟,在优秀美术作品、乐曲艺术之中获取心理健康因素,在陶冶情操、舒缓心情等方面发挥天然优势,带领学生坦然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品性。

(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网络管理人员队伍

随着高校“互联网+”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对高校网络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管理范围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网络管理人员队伍。网络管理员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它既有IT行业的特征又有教育教学的特征。高校应结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围绕网建、网管、网评、网研工作领域开展队伍培训,力争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水平精湛、网络技术水平高的网络管理人员队伍,并使这支队伍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高校要保障网络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资料购置等相关费用的落实,督促网络管理人员自学,使他们尽快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并从待遇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网络文化评价认证方面,初步探索建立網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和制度,在网络文化内容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出思政育人模式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实效性,使校园网络文化和思政育人模式在信息时代发挥出更大作用。

结束语

网络思政育人已成为高校新兴的一种思想教育模式。网络思政育人平台的构建,推进了校园与新媒体之间的有效联动、资源共享、聚合传播。对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育人功能、创新校园文化、加深红色主题教育、强化思政育人工作、营造健康有序的校园网络空间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海.构建高校思政网络育人体系研究[J].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4)

[2]刘小丽.“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创新途径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16)

[3]温玲子.高职院校“互联网+”思政育人的机遇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J]2021(4)

[4]罗志文.高职院校构建“互联网+”大思政育人模式现状与展望参考网.2021 6 28

[5]刘强安.市场价格、价值发现与公允价值计量[J].当代会计评论,2010(02):27-37

[6]郭寇清.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历史和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4(06):32-40

[7]贺伟.学徒课堂培育工匠精神的理论、机制与策略[J].职教发展研究,2019(02):86-9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猜你喜欢

互联网+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