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2023-05-26聂磊

经济师 2023年5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考核体系

摘要:考核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至关重要。基于过程考核的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顺应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迫切要求。文章分析了创业管理课程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过程考核的创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方案。

关键词:创业管理过程考核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51-03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联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现有的创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同上述改革方案要求不相适应。如何顺应时代要求,进行创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一、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多采取“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该模式的简单施行已经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脱节,主要问题如下:

(一)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评价维度不全面

现有考核评价方式不能有效衡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真实表现,评价维度不全面。一方面,过程考核比重小,通常占比30%,考核内容流于形式。过程考核一般包括出勤、课后作业、课堂发言。学生只要上课保证出勤、课上多发几次言,课后按时提交作业就有可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考核缺乏细化,区分度不高,导致一些学生对平时的学习重视不足,围绕考核指标做“表面功夫”,并且上述考核均是“个体考核”,对于与创业密切相关的团队协作能力等鲜有涉及,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和成效。另一方面,结果考核比重过大,缺乏客观性。创业管理课程多以创业计划书进行期末考核。该种方式多是针对小组整体表现的考核,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难以考察小组成员在其中发挥的实际作用,有时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一些平时表现不佳,参与度不高的学生通过加入实力较强的团队,最终总评成绩也会获得不错的分数。

(二)考核评价主体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创业管理课程的考核多是由任课教师“一手承担”,即评价的主体是任课教师,学生仅仅是被动的考核观测和评价对象,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对于考核评价结果,学生仅是被动接受,评价对学生的效力更多地体现在外在的强制和约束,难以从内在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并未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应该是考核评价的主体。课程的考核评价不仅是任课教师的工作职責,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评价主体的拓宽,以考促学,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激励其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的相关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考核评价反馈滞后,对人才培养支撑不足

现有的创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重考核轻评价,多是将评价视为考核的附属品,将其置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监督和促进。以过程考核为例,现有考核缺乏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及时反映和总结,使得考核评价与教学过程脱节。由于不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一些平时表现不佳的学生对自身存在问题认识不足,无法及时改进学习行为,一些表现良好的学生没有得到及时肯定,可能会削弱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再如,结果考核中,由于该项考核是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教师针对创业计划书的反馈点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结果性的、一次性的分数评价,课程已经结束,学生已经没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创业计划书的时间和热度,很多学生就此作罢,转而忙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显然,由于考核评价反馈滞后,使得考核评价失去其对教学环节和人才培养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二、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给学生划分成绩等级不是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的最终目标,而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进步,改进教学水平,才是课程考核评价的终极目标。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应遵循的首要原则。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关乎到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至关重要。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时,一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创业管理》教学规律,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形成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的考核评价体系,让考核评价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程投入到课程学习当中。另一方面,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考核评价的相关指标以及各个指标的权重,各评价指标环环相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彼此不交叉重合,能分别考核学生的不同侧面。再者,考核评价指标一经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时代发展乃至社会需求等,适时调整,做到与时俱进。

(二)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一是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单一有可能造成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为此,任课教师应拓宽评价主体,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增加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参与感,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任课教师也可以引入雨课堂、智慧树等教学平台数据以及校外企业专家等作为评价的主体,增加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二是,评价方式多元化。任课教师应结合创业管理课程特点和课程资源等因素,将创业管理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和创新创业能力考核相结合,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平台数据评价以及校外企业专家评价等相结合,将个人成绩评定和小组成绩评定相结合,丰富考核评价维度,以考促学,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三)导向性原则

考核评价的目标不仅是为了甄别学生,评定等级,更要具有导向性,具有方向性的指引,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实际表现,一方面,要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其在考核环节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督促其修正学习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同时可以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灵活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和考核内容,引导学生对相应知识和能力进行拓展与强化,对其进步给予及时鼓励,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在课程考核评价中表现优异的同学,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加学生学习的荣誉感、成就感和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榜样和示范作用,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创业管理课程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探索

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创业管理课程的特点,对业界专家的走访调研,以及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尝试对创业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将考核评价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客观、全面地衡量学生课程学习的真实表现,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过程考核

改革后的创业管理课程的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70%,各部分权重为:出勤(10%)、课堂表现(25%),单元测试(20%)、作业(30%)、小组汇报(15%)。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平台,过程性考核中每项内容均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具体如下:

1.出勤。出勤情况是对学生上课的最基本的考核评价指标,并且出勤考核的不仅是学生是否上课的问题,还包括对其课堂纪律的考核。创业管理理论课时为16学时,设置出勤8次为80分,课堂纪律20分,其中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事假、病假每次扣5分,累计4次缺勤,取消考核评定资格。课堂纪律不佳、上课做与本门课无关的事,或者迟到早退,一次扣2.5分。对于出勤的考核,有助于约束学生课堂行为,加强自我管理、端正学习态度。

2.单元测试。创业管理课程包括创业概述、创业团队等六个单元模块,每个单元结束,要求学生通过智慧树平台限时完成单元测试,用以考核创业基础理论。单元测试,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总结反馈给学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课堂表现。课堂表现能反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表现。课堂表现的考核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课堂发言为60分,每次线下课堂发言酌情加1-5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发言人数有限,笔者同时采取雨课堂限时投稿发言作为补充,投稿发言每次加1-4分,可以从投稿中选取较好的发言,在课堂上分享点评,以此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二是答问互动为40分,主要利用雨课堂弹幕统计答问互动情况,每堂课互动分值1-4分。课堂表现的评分细化提高了对学生考核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促进学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4.小组阶段展示。在教学之初,引导学生组建创业小组,共同探索创新创业活动等,并在课程中期,组织学生围绕本组创业议题,开展创业画布的小组阶段展示,为期末的创业计划书及路演打下基础。答辩中,创业小组成员负责解答其他小组对创业选题、卖点、目标市场等方面的提问,教师负责总结点评。任课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在该环节的提问和回答情况,赋予1-8分的“答问互动”分值。小组阶段展示环节的成绩为团体成绩,由学生评定,包括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该种评价方式,赋予学生较大的评价自主权,使其在评价中获得较多的成就感和参与感。小组阶段展示,将传统结果考核中有关创业计划和路演存在问题的反馈前置,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创业计划和路演的了解、認识以及重视程度,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即深入思考创业项目存在问题并加以修正和完善,促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5.作业。作业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课前作业,权重为10%,如搜集与创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等,用于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创业主题:二是课后作业,权重为10%,如设计创业项目的调查问卷等,用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三是小组分工作业,权重为10%,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小组阶段展示中的分工,针对存在不足,提出改进对策,汇报个人工作进展,该项考核有助于全过程了解学生在团队任务中发挥的作用,避免期末考核中出现“搭便车”或者盲目抄袭现象。任课教师应及时将作业的评价结果反馈学生,并将优秀作业进行课堂分享,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结果考核

结果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组期末汇报,属于团体成绩,评价主体是任课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由其对各创业小组的期末总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任课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考核权重各占40%,主要围绕创业计划、项目路演、小组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二是小组个人成绩,权重为20%,由创业小组内部的成员根据组内成员各自的分工,贡献大小、答辩环节表现等进行组内互评。结果考核规则的量化和细分,增加了考核的可信度和客观性,提高了考核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参加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学生的调查发现,93.7%的同学对于基于过程评价的考核体系改革持有肯定和支持的态度,对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满意度比较高的项目诸如:认为改革后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94.8%)、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92.3%)、增加了与教师的交流互动(91.5%)等等。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评价的客观性(83.7%)指标相对低于其他指标,有待进一步改进。总体而言,通过基于过程考核的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端正了学习态度,提升了学习效果,加强了师生互动。

四、结语

本研究顺应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的要求,打破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以科学性、多元性和导向性为基本原则,对创业管理课程施行了基于过程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使考核评价更具全面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本研究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例如学生自评、组间和小组内互评中,评分存在主观感情因素:再如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目前实施对象有限,缺乏对同一专业学生横向和纵向比较。如何进一步提高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今后创业管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本文系沈阳理工大学校级《创业管理》课程思政项目论文)

参考文献

[1]芮宝娟.“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

用实践——以“国际海运代理实务”为例[J].科教导刊,2019(24)

[2]田桂娥,张凌云等.基于过程性考核的“大地控制测量”课程

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风,2021(12)

[3]朱洪军,伍祥,朱伟.杰项目化学习过程性评价模型的设计与

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06)

[4]侯梁燕,田莉.解构与重构:混合式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再认

识[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5)

[5]刘炳浩.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多元化考核机制研究[J].当代教

育理论与实践,2021,13(2)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159)

(作者简介:聂磊,女,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考核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家庭年终考核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