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麓小镇,我的家乡、我的根

2023-05-25张浩文合肥市和平小学第二小学五年级

家教世界 2023年13期
关键词:张治中师范学校大伯

□ 张浩文 合肥市和平小学第二小学五年级

我的家乡是位于巢湖腹地的黄麓镇,它非常普通却又极不平凡。而“和平将军”张治中创办的黄麓师范,为这座农村小镇增添了厚重的教育文化色彩。

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不仅喜欢这里弯弯的小河、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更喜欢穿梭在黄麓街角,看老款小楼和冬青篱笆,感受它曾经的文化气息。

今年春节,已经在江南安家的大伯回乡探亲,我当仁不让地当起了接大伯一行人回家的小导游。

大伯有五年多没有回来,看到什么都会感慨一句:“变了!”我就一一向他解说:“这路是您上次走后才修的,原来坏掉的水泥石子路,现在全铺上了柏油,不仅路面平了,还特别防水,下点小雨都不用换鞋。”

来到东市,大伯一眼就看出了变化,说:“那里以前是露天菜市场,现在成了大棚超市了!”“对,这里有规范摊位100 多个,除了卖菜,还有特色小吃、早点小店呢。”听到熟悉的乡音,呼吸到温暖的家乡空气,大伯由衷地说了一句:“回家的感觉真好!”

在家闲了没两天,大伯就带着我们一帮孩子出门了,他要带我们去看看他心中的圣地——黄麓师范。“今天我当讲解员。孩子们,我们这个小镇出了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张治中!”

谁不知道呢?张治中将军是我们黄麓人的骄傲,他1916 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北伐前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1926 年参加北伐,“八一三”事变时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并直接指挥淞沪抗战。抗战胜利后,张治中曾任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1945 年至1946 年,他“三赴延安”积极推进国共和谈,并作为代表参加重庆谈判。他毕生主张国共合作,不遗余力地为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

在张治中故居,大伯再一次带我们细细地瞻仰了一遍,他告诉我们,自己从小到大来过很多遍,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都能学到不同的东西,“相信你们以后,也会和我一样越学越深。”

当我们来到黄麓师范校园里时,大伯更是打开了话匣子——

1928 年冬天张治中返乡扫墓,看到家乡的落后和民众的愚昧,加上当时陶行知在皖南创办的中国第一所农村师范学校——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成功,更坚定了他在家乡办学校的信念。于是他慷慨解囊,1929 年在家乡洪家疃村北创办了黄麓学校。之所以叫黄麓学校,是因为学校南临巢湖,背倚当地的小黄山,取“黄山南麓”之意。据档案记载,黄麓学校的学制仿照城市小学的六年制。

创办黄麓学校后,张治中又觉得,提升农民素养首在教育,而发展乡村教育迫切需要的是师资队伍,因此他决定创立一所师范学校,培养师资队伍。据档案记载,1931 年年底,张治中再次捐资在洪家疃清水塘东侧的岗坡上筹建师范学校,1933 年夏,经省教育厅同意将其正式命名为“安徽省立黄麓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张治中亲任名誉校长,并亲题校训“敬勇诚毅”。

黄麓学校曾声名鹊起,享有“南有晓庄师范,北有黄麓师范”的盛誉。

建校之初,张治中就明确提出“复兴农村、复兴民族”的教育方针。为培养人才,从1936 年起,他还在学校设立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继续深造。张治中办黄麓乡村师范还有一个宏伟的“十年计划”,设想把黄麓乡村师范逐渐扩大,成为大学,附设一所中学、若干小学,要办100 所民众学校。

黄麓乡村师范学校一直将劳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生入学报考,在笔试之后还要进行劳作考试,然后再决定是否录取。当然,学校教师更是身体力行,他们饮食穿戴与乡民一样,与民众打成一片。就连校长杨效春也时常赤脚穿草鞋和学生一起,去筑路、造林、挖塘。也正因此,黄麓乡村师范学校的教育受到了普遍赞扬。

来到校史馆,我们在黄麓乡村师范学校的校歌前久久驻足,大伯带我们一起吟诵着:“巢湖宽,黄山高,云绵绵,浪滔滔,自然是吾师,万众皆同胞。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愿与大众向上进步,共学好;敬勇诚毅,人生之宝,从此建设,从此教育,复兴农村,复兴民族,哪怕艰苦和辛劳;衣食住行,与民同乐,礼义廉耻,与国永保;中国少年,黄麓少年,记取记取,人生之乐,和合与创造!”

我的家乡黄麓小镇似有魔力,它逐渐幻化成我心中的一种“惦念”,我一直想要抓住这种“情绪”,如今,在大伯的回乡和“忆乡”中,我好像找到了些什么……

猜你喜欢

张治中师范学校大伯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高申作品
泰然处之
修伞
修伞
衡士玉美术作品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5G与Wi-Fi融合组网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