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2023-05-23杨敏芬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

杨敏芬

【摘 要】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中,为凸显单元特色与功能,不少教师较为急躁,呈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多方考量,定位练写目标;聚焦目标,明确练写内容;整体设计,选择练写时机;立足起点,确定练写难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习作单元 精读课文 写话设计

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普通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承载的教学功能是不一样的,它更倾向于习作,更强调在阅读中感悟表达、习得表达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凸显这一功能,不少教师比较急躁,出现了功利主义的倾向,这值得思考和探讨。

一、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囫囵吞枣,语文要素解读不够精准

习作单元以语文要素为统领,以习作资源为内容,以习作训练为过程,以习作成果为目标。语文要素语言表达精练、内涵丰富,教师在解读时如果不去细细品读,就容易把握不准或不全面,开展习作训练就会有偏差,难以取得预期的习作成果。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它明确了学习的指向——观察,确定了观察的对象与范围——周围事物,表明了观察的态度——留心,指出了学习的重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此要素旨在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慣。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时,观察时间、地点、角度不同,观察所得也就不同。不细读就会理解成“观察事物”,把重点放在对某一事物的观察顺序上。例如,教完《搭船的鸟》中鸟的外形后,教师便出示一张小狗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进行迁移习作。显然,这是对语文要素理解的窄化。

(二)直奔主题,教学顺序安排不够合理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后有课后习题,指明本文在表达方面的学习要求,教学时教师如果忽视了对“写什么”的理解,直接落实课后的“怎么写”,就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不合理,“学习表达”也就无法真正落实。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是《麻雀》,教师安排学生初读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立刻落实第二题:读读课文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老麻雀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老麻雀的无畏写具体的。如此设计,从表面上看紧扣课后习题,落实了语文要素,突出“从阅读中学表达”,实际上严重弱化甚至直接忽略了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跳过了对“猎狗想吃小麻雀,小麻雀危在旦夕”的理解,直奔 “如何把老麻雀的无畏写清楚”,是缺乏体悟的基础的, “母爱”就成了程式化的口号,不是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与震撼。

(三)矫枉过正,练写安排时机不够适当

在习作单元,“写”是主旋律,教师习惯通过高频的“练写”来落实“学习表达的方法”这一重要任务。但是,如果写的时机把握不好,那么练的效果就难以保障。比较普遍的是,在教学第一课时后,教师就会立即安排学生学写,以此来强化本课所学的表达方法。这样的安排比较生硬,学生写得困难、生涩。

如在教学《麻雀》的第一课时后,教师从文章对老麻雀的描写中匆匆总结出“要写清楚事情的过程,就要写清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后便布置学生进行写话。学生刚对“如何写清楚”有了初步了解,仅知其然还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写清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是不是都必须写?……此刻,学生对表达方法的学习浅尝辄止,感受甚浅,无法进行知识的建构,语言实践的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四)罔顾起点,习作练习难度不够合适

从精读课文中习得表达方法后,教师肯定需要安排一些写话练习来强化巩固。但是,练什么?怎么练?教师对学、练的契合度一旦把握不好,教学就会呈现出学、练两层皮的现象,达不到巩固的效果。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太阳》,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一道练习题对课文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学习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随后就安排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料,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来写一写月亮。乍一看,从 学“太阳”到写“月亮”,非常巧妙。但细思一下,从初步了解说明方法到用说明方法写完整的文章,这之间还是存在鸿沟的。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而要想说明白,就必须对所写事物和说明方法都有深入的了解。显然,学生对月亮没有感性的、具体的认知,对说明方法的选择、使用还不甚了解。此刻写,就难免会出现“月球表面的温度有一百多摄氏度,钢铁碰到它也会熔化”这样有悖常识的句子。

二、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的四层思考

习作单元都是围绕某项关键的习作能力编排的,它的各部分都以习作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联系紧密,又各有侧重。因此,教师不可孤立地设计习作单元的写话练习,而是要整合单元内容统筹安排,向着培养某项关键习作能力这一目标,整合各部分学习资源,科学合理地展开教学。

(一)多方考量,定位练写目标

一个习作单元“习什么”的目标定位直接影响到本单元习作目标的达成。因此,确定精读课文“习什么”时,教师要结合 “语文要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各板块通盘考虑。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表明要学习“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既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也要掌握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周围事物”表明是身边的距离较近的事物,不是陌生的离得很远的事物,也就是说要在生活中观察。“交流平台”也指向两个方面: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会有新发现;二是细致观察可以更多、更深地了解事物。也就是说,生活中,我们既要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还要对其进行细致观察。“初试身手”的要求是“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安排的两段内容也是在生活情境中的观察记录:买菜路上看到的蜗牛,表姐送给我一个芒果。“习作”要求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把各个板块的要求综合起来考虑,我们就会发现本单元要培养的习作能力,不是机械地观察一个静物,把它按观察顺序写清楚,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掌握细致观察的方法,并写下来。

(二)聚焦目标,明确练写内容

在单元目标的统领下,“学什么”和“练什么”必须高度契合,才能为最后的综合性习作成果的呈现打下基础。教师要聚焦这一目标,结合精读课文的特点,统筹练写内容,分步落实目标。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习作目标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在生活中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二是掌握细致观察的方法。显然,后者指向技能,更容易获得关注并落实到位;前者指向习惯,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去指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的习惯,落实起来很难操作。实际上,通过解读文本、设计练习也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搭船的鸟》讲了作者在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中,留心观察了一只站在船头的可爱的翠鸟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作者融为一体,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的观察发生的时间——旅途中,地点——船舱中,内容——落在船篷上的雨点、在船后摇橹的船夫、站在船头的翠鸟。学生从以上内容中理解“什么是周围的事物”——上、后、前……体悟“什么是留心生活”——随时(旅途中……)随地(船艙里……)。之后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进行迁移。一是创设情境,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同学们,这是王红同学在散步时的情景,请你思考一下,此刻她可以观察周围的哪些事物。学生通过图片发现,可以观察左边盛开的花、右边玩滑板的小朋友、前面被主人牵着的小白狗。二是请学生们从自己的生活情境中观察写什么,如堵车时右边汽车里趴在车窗上的宠物狗、站台上跟着妈妈一起等车的小娃娃、午餐时教师分发在桌上的水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生活情景图片、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具体的情境、时间、地点、事物,帮助学生一步步打开思路,明白什么是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应该怎样去做。

(三)整体设计,选择练写时机

习作单元的教学都指向“写”,但并不是每一个课时都需要写。在什么时候进行指向“写”的服务练习,什么时候进行动笔的读写迁移练习,需要依托单元习作目标,基于整个单元,进行整体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要学习“怎样把事情写清楚”。从整个单元来看,这是一项大工程:一要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二要学会通过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的方法,把事情的某一部分写清楚;三要学会根据习作目的选择把事情的哪个部分写清楚。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可以安排如下练习:教学《麻雀》一课时,教师可以紧扣人物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清楚,并引导学生明白只有把事情写完整了,读者才会读清楚。然后出示一些不完整的事情(或缺起因,或缺经过,或缺结果),安排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强化“写一件事,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这个认识。接下来让学生选一件自己看到的事,说清起因、经过、结果。第二课时学习结束,教师就可以安排练习写一写,让学生通过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把某个过程写清楚。这样,就完成了“把事情写清楚”这项大工程的前两个方面。第三个方面可以借助《爬天都峰》来落实。《爬天都峰》写的是活动类的事情,可以按照“活动前—活动时(中)—活动后”的顺序来写。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作者并没有像写大多数事情一样,把“活动中”写得很具体,而是重点写了“活动前”和“活动后”,这是由作者要揭示的道理来决定的。因此,第一课时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练习如何确定重点写的部分,如同样是“爬天都峰”这件事,如果要揭示“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个道理,要重点写哪个部分,要揭示“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个道理,要重点写哪个部分。第二课时结束后,教师再安排写一个活动的练习。

(四)立足起点,确定练写难度

练写的难度适当,练写才会有效果。选择难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起点,设计难度过高,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以致无所适从;设计过难度低,则会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提升。只有将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这样的练写才是有效的。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说明文单元,是教材里首次出现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教学《太阳》的第一课时后,学生初步了解了基本的说明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说明方法:一是通过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同一事物的同一特点并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明白如何选择说明方法。以说清楚为目的,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一般所用数字是读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有感性认识的,打比方、作比较的事物都必须是读者了解的。这样一来,学生对不同的说明方法就有了更深的了解。二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身边的事物,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楚。“身边喜欢的事物”是学生熟悉的、了解的,介绍这样的事物难度就降低了,而重点就落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不同说明方法的能力上,为之后搜集资料介绍比较陌生的事物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
写作资源教学化:习作单元的认知和实践路径
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教学例谈
“初试身手”的量和度
习作单元中的“习作”教什么
读中写:像作家一样阅读
有法有序学观察半扶半放练写作
树立整组观 凸显单元要素 关注联结点
找准定位、举重若轻,实现例文价值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