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外科无痛病房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3-05-22郑璐朱媛媛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5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断指危象

郑璐,朱媛媛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显微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断指为手掌终端的手指脱离手掌的情形,因手指能够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精细动作,故断指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接受救治以便为断指成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断指再植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断指较为常用的术式,但术后患者普遍承受着强烈的疼痛感,导致部分患者抵触早期康复锻炼,不仅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还会削弱断指再植功能,故给予断指再植术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1-2]。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的出现及应用给显微外科护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研究探讨显微外科无痛病房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我院显微外科行断指再植术治疗的6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5 例;年龄28~59 岁,平均(37.64 ± 2.78)岁;断指时间10~80 min,平均(24.74 ±2.56)min;断指根数:1 根25 例,2 根及以上5 例;断指类型:完全性离断22 例,不完全离断8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3 例;年龄26~58 岁,平均(37.60 ± 2.82)岁;断指时间8~80 min,平均(24.65 ± 2.68)min;断指根数:1 根26 例,2根及以上4 例;断指类型:完全性离断24 例,不完全离断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②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临床护理工作;③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②确认断指再植失败;③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包括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维持患手有效循环血量、观察断指再植部位血液循环、预防及处理血管危象、遵医嘱予以 “三抗”(抗感染、抗凝、抗痉挛)及用药护理、提供镇痛护理及心理护理、督促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显微外科无痛病房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护理人员使用医用酒精仔细清洁和消毒其腕部体表的断指正中神经投影处,随后敷贴芬太尼透皮贴剂(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054)予以超前镇痛处理,每72 h 更换1 次;主诉依然存在难以忍受的疼痛时,遵医嘱予以静脉自控镇痛泵辅助镇痛,术后48~72 h 撤除;撤除后由护理人员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告知主治医师后采取口服止痛药物的方式继续镇痛。在不影响组织愈合、患者能够耐受疼痛的前提下协助患者完成指关节的轻微被动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度。疼痛明显者口服止痛药物,待痛感减退后进行练习;由护理人员采取亲身示范的方式引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被动伸屈练习方法、克氏针拔除后的主动锻炼技巧,促使患者自主完成精细动作以提高断指功能。

1.4 评价指标①断指再植成活率。成活判定标准如下:再植断指肤色红润,与其他正常手指无明显色差,指腹饱满且毛细血管充盈、富有弹性。成活率于患者出院前统计。②血管危象发生率。血管危象为断指再植术后发生的吻合口痉挛或栓塞,于患者出院前统计。③断指再植功能评分。包括运动、感觉、外观、工作能力4 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25 分,分值越高表示断指再植功能越好,于护理前(返回病房时)、护理后(出院前)分别测定。④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分值10 分,分值越高则痛感越强烈,于护理前(返回病房时)、护理后(出院前)分别测定。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断指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观察组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 [n(%)]

2.2 断指再植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护理后,两组的断指再植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护理前,疼痛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断指再植功能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 <0.05。

3 讨论

断指多发生于工伤、生活伤、交通伤等,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影响。及时对符合断指再植术指征的患者行断指再植术能够最大程度上维持手部完整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然而,影响断指再植术疗效的因素众多,其中尤以患者因素为主,脱离麻醉状态后患者普遍会感到强烈的痛楚,进一步加重其身心负担且抵触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由此削弱断指再植功能[3-4]。无痛病房护理模式是近年出现的新型护理模式,充分贯彻了“帮助患者远离疼痛” 的理念,通过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疼痛给患者康复带来的不良影响[5-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护理后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分更高,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护理后的疼痛评分更低,提示断指患者能够从显微外科无痛病房护理中获得更大益处。分析原因在于,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性要素之一,显微外科无痛病房护理重在运用多种疼痛干预措施降低手术对患者术后康复带来的不良影响,如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超前镇痛、静脉自控镇痛泵、止痛药物辅助镇痛等,促使患者术后疼痛处于较低水平,利于断指再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顺利开展,由此为提高断指再植功能奠定坚实基础。但需要指出的是,显微外科无痛病房护理并非意味着断指患者真正感受不到一点疼痛,而是通过科学的、规范的、标准化的管理举措将疼痛降低至最低水平,以此促使患者积极参加功能锻炼;护理过程中也需要护理人员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适时调整疼痛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显微外科无痛病房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断指再植功能,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断指危象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相关危险因素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断指再植十年进展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防治研究进展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探查体会
多节段断指再植术后护理
断指再植12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