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聚巢湖”青年科学家论坛成功举办

2023-05-16任长胜宿东

太空探索 2023年5期
关键词:宇航全科航天

文/任长胜 摄/宿东

▲ “卓越托举人才”论坛现场合影

4 月25 日,2023 年中国宇航学会“青聚巢湖”青年科学家论坛(成为——航天杰出青年说)在安徽合肥举办。论坛以“凝聚青春力量,绽放青春光芒”为主题,邀请中国内地和香港杰出的青年科学家线上相聚,分享宝贵经验,展现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青春风貌。

7 位杰出青年科学家代表结合论坛主题,以沉浸式演讲的方式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奋斗故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廖胜凯分享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墨子号”故事,他和团队在科研攻关过程中解难题、跨坎坷,最终圆满完成研制任务,助力实现空间尺度量子科学实验。通过“墨子号”,他们完成了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地面试验,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进行了有效验证。“‘墨子号’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想研制更先进的卫星,甚至组网成为星座,支撑国家前沿领域研究。”廖胜凯说。

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锐科激光副总工程师高辉分享了他的“激光故事”,介绍了激光的应用前景和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激光制造已成为建设制造强国、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革命性手段。”高辉相信,青春力量和激光技术将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 所的王寰在其题为《穿过黑暗寻找光明的眼睛》的演讲中分享了一名航天人的青春故事。23 所研制的各类雷达可以让航天器拥有穿越黑暗的“眼睛”,也可以帮助迅速定位从太空回家的返回舱。结合屏幕上划过的一张张照片,王寰为观众科普了雷达的应用,也讲述着他和同事的奋斗历程。“一代代的接力代表着继往开来,一代代的梦想代表着薪火传承,共同铺就了我们通往航天梦的阶梯。”王寰说。

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的朱海洋作了《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打造“随身医院”》演讲,介绍了故障诊断与处置系统这一火箭随身携带的“全科医院”。“一是随身,说明它就在火箭身上,可以在线自动检查;二是全科医院,说明它能给火箭看各种各样的‘病’。”朱海洋用形象化的语言介绍着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未来,故障诊断与处置技术将不断发展成熟,成为通用化的“全科神医”,并推广到现役以及后续的运载火箭,支撑好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实施。“我们希望产品永远可靠,希望神医不会派上用场。”朱海洋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周昊澄在题为《我们的青春是星辰宇宙》的演讲中介绍了空间站设计师团队的青年力量。他讲述了亲身经历的空间站型号任务中记忆尤深的故事。“青年人一定要‘听指挥,沉住气’。”周昊澄回忆核心舱发射时的紧张时刻,和大家分享“十年磨一剑”最后时刻如何保持沉稳的经验。在空间站任务研制阶段,他敢挑大梁、主动请缨,承担了诸多重要任务,顶着压力迅速成长,很快能够独当一面。周昊澄表示,青年人就要“迎难而上、敢为人先”。

▲ 朱海洋介绍“火箭全科神医”

“‘羲和号’是一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看太阳’是它的一个主要任务。”航天科技集团八院509 所尤伟分享了“羲和号”和太阳的故事。他讲述观测太阳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介绍了“羲和号”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他回忆研制过程中团队遇到的各种难题,为现场观众讲述这样一个“向太阳要答案”的卫星的故事。“青春也就十几年,相对于人的一生很短,相对于地球、太阳的一生更是微不足道。但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探索宇宙、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这份事业是永恒的,心中的热情不应该老去。”尤伟说。

中国香港科技协进会副会长李德豪讲述了在AI 迅猛发展的时代内地和香港青年如何把握新机遇。新时代,中国航天衍生出诸多技术在各行业获得应用,有力推动人类文明持续向前,这也说明在中国有合适的土壤和机遇去实现更好发展。他表示,中国拥有数千年历史,我们有希望打造中国特色的元宇宙,实现未来科技更好更快发展。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青年人才典型,论坛授予冯韶伟等6 人“卓越托举人才”称号,并举行中国宇航学会第八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启动仪式。

论坛还发布了中国宇航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与青年创新创意协会(中国香港)的合作共识。

论坛由航天科技集团团委、航天科工集团团委、共青团安徽省委、中国青年报社团委、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中国宇航学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等单位承办,青年创新创意协会(中国香港)等单位协办。

中国宇航学会自2017 年起创建“青聚”品牌青年活动,为助推航天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宇航全科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狼蛛
逐梦航天日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我的宇航梦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我的宇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