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办高校就业现状分析及政策措施研究

2023-05-16任春雯吕诗

中关村 2023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民办高校

任春雯 吕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至关重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于全国毕业生就业大局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呈现三连涨趋势:2020届874万人、2021届909万人、2022届1076万人,三年增幅202万人,使得民办高校的就业压力剧增。在这样的形势下,民办高校如何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我们认真梳理、仔细剖析问题根源,制定适合民办高校能提高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效率的政策措施,确保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既能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又能保障就业目标顺利实现。

一、毕业生就业调查及统计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广州某民办应用型高校2021届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线上问卷和部分访谈,发放问卷共3000份,共回收问卷2530份,回收有效问卷2450份,有效率96.83%。主要涵盖就业特点、就业相关分析、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方面内容。调研面向招聘该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回收有效问卷259份,主要涵盖用人单位的聘用情况以及对本校毕业生的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一)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比2020年增加35万人,就业总量压力较大;此外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继续,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该校采取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完善困難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创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供就业渠道等方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有序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就业落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1年12月10日,已有98.3%的毕业生顺利落实毕业去向,就业落实充分。毕业生就业地以省内为主,2021届毕业生留在广东就业的比例为93.0%,这与学校的培养定位相符合,为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数字相关产业是该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2021届毕业生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就业的比例分别为10.9%、10.5%。

(二)当前就业主要特点

该校2021届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87%。有84%的人表示接受过母校提供的求职服务,学校求职服务工作落实效果较好。其中,毕业生接受“大学组织的线下招聘会”求职服务的比例(56%)最大,其有效性为72%;接受“辅导求职技能”求职服务的比例为30%,其有效性(91%)最高。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培养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营造学校创新氛围。该校2021届毕业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创新创业课程(77%),其有效性为68%。

(三)毕业生收入分析

本校2021届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5876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2%。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就业满意度为75%。其中毕业生对工作氛围的满意度较高;职业期待吻合度为54%。毕业生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的主要原因为不符合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其后依次为不符合自身兴趣爱好、不符合自身生活方式等;2021届毕业生的离职率为35%。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薪资福利偏低、个人发展空间不够;从毕业到目前有过转岗的比例为13%;从毕业到目前有31%在薪资或职位上有过提升,职业发展情况较好。

用人单位聘用本校毕业生的主要理由是能力和知识结构合格、符合本单位职场文化和价值观、专业对口;用人单位聘用本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是通过校园招聘会或通过学校发布招聘信息;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6%,其中用人单位认为“很满意”的比例为33%,“满意”的比例为63%;招聘过本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的需求程度相对较高,且对这两项能力的满意程度也较高。用人单位对本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为94%,其中用人单位认为很满意的比例为32%,认为满意的比例为62%。

(四)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比例,反映就业质量与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校2021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2.14%。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44.58%)。

(五)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

职业期待吻合度反映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的认知与在职场实际中的感受之间的匹配程度,本校2021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为54.38%。毕业生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的主要原因为不符合自身职业发展规划(37.30%),其后依次为不符合自身兴趣爱好(28.89%)、不符合自身生活方式(21.72%)等。

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该校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积极宣传就业政策,认真组织毕业生报名参加“应征入伍”“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希望乡村教师计划”,支持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成长成才,到部队建功立业。2021年大学生应征入伍73人(其中毕业生32人,毕业生直招士官4人),“三支一扶”计划录用43人,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录取11人,西部计划5人,山区计划22人,一校一社工1人,为部队及基层地区输送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二)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该校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自2018年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广东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要求,以“双创”教育改革作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现已形成了“突出‘三个聚焦、打造‘四个融合、构建一个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聚焦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聚焦行业企业发展方向,坚持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产创融合、学科融合,以思政为引领,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民办高校双创教育体系。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

该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持续打造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就业信息服务。构建以“学校就业网”为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就业工作微信群等网络载体为辅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2021年发布新的就业网,完善网站板块设置,共发布招聘信息407篇,官方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推送文章225篇,其中招聘信息177篇,政策解读37篇,单篇最高阅读量达3247人次,截至今年订阅人数为16099人。新媒体平台在就业环节中的作用日益增显,逐步成为就业中心连接毕业生的重要桥梁,为毕业生走进职场持续提供支持。

(四)完善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非常重视对就业困难的学生的帮扶工作。學校为每一位毕业生建立完善的就业台账,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了解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困难环节,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缓解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焦虑、困惑、迷茫等问题,逐一落实就业去向。通过全面摸排,个体帮扶,992名脱贫人口家庭学生及52个未摘帽贫困县生源毕业生已实现100%就业。另外,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持续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合计为542名2022届毕业生申请并发放广东省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162.6万元。

(五)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为了扩宽就业市场,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紧密联系,继续与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深度合作,发挥其资源优势,为该校毕业生引入一大批优质用人单位;与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汕头市等周边经济发达城市的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向其介绍该校办学情况以及毕业生资源,主动邀请优质用人单位进校招聘。2021年,学校共与56家用人单位签署就业与实习协议,并展开就业与实习合作。通过与对口用人单位保持密切合作,保持与就业市场紧密对接,打通毕业生对口就业渠道,为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六)提供就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

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密切关注疫情变化态势,积极应对,严格按照规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全年合计引入了1610个用人单位,需求人数达到56007人。同时,将简历门诊、就业指导、生涯咨询、展翅计划、基层就业、征兵入伍等项目引入进招聘会现场,积极打造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结语

民办应用型高校中的角色应该是“个性化就业指导老师”,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式,更快更好更优地去融入社会,让就业既有“量”更有“质”,为社会培养与输送更受欢迎的毕业生。因此,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关乎其未来发展和长远利益,学校应重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毕业生应该积极转变心态,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学校要为学生和企业搭建实践互通平台,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民办高校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民办高校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