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3-05-10马千里朱开梅

全科护理 2023年13期
关键词:函询专业课程专家

郑 源,钱 宇,马千里,朱开梅,张 华,冉 波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是对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立德树人新要求的积极回应和实践[1]。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元素挖掘与融合、教学方法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效,但对于教学实施的最后环节——评价环节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可靠的标准[2-3]。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供一个科学的、可量化的评价工具,提升专业课程的德育质量,帮助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形成闭环。

1 研究方法

1.1 初拟评价指标体系

1.1.1 文献检索 以“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评价”“higher vocational”“nursing major”“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valuation”等为检索词,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参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4]及其他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团队成员在科学筛选、阅读、会议讨论的基础上,从整体、客观的视角初步形成评价指标条目池。

1.1.2 拟定专家函询问卷 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包括三部分。①致专家信:简要介绍研究目的、函询内容及填写要求等。②正文专家意见表:分为两部分,评价指标适合度判断和评价指标维度归属判断。③专家基本情况、专家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

1.2 确定函询专家 2022年3月—2022年6月选取15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专家纳入标准:①从事护理专业教学、临床护理、护理教学管理10年及以上或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0年及以上;②本科及以上学历;③中级及以上职称;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积极性高,全程配合咨询。

1.3 实施专家函询 2022年6月—2022年7月研究者采用电子邮件和微信的方式发放函询问卷。当两轮函询结束,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可停止函询。指标删除标准: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4分、变异系数>0.2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专家权威系数(Cr)由专家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的算术平均值得出[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值)以及显著性检验表示[6-7]。

2 结果

2.1 专家的基本情况 15名专家分别来自6个省或市(河北省、重庆市、海南省、福建省、江西省、江苏省)的13所高校和2所三级甲等医院。男2人,女13人;年龄32~56(45.40±6.58)岁,工作年限5~37(25.07±9.12)年。学历:本科4人,硕士8人,博士3人。职称:高级4人,副高级9人,中级2人。专业领域:护理专业教育和管理7人,临床护理3人,思政教育5人。

2.2 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 本研究每轮函询发放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有15名专家(100%)提出修改建议,第2轮有3名专家(20%)提出建议,表示专家参与的积极性高。本研究第1轮函询Ca为0.953,Cs为0.847,Cr为0.900;第2轮函询Ca为0.940,Cs为0.926,Cr为0.933,均≥0.700的接受范围,表示专家权威系数高。

2.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本研究第1轮函询Kendall′s W值为0.368;第2轮函询Kendall′s W值为0.510(P<0.05),各指标变异系数均≤0.23,函询结果可取。

2.4 专家函询结果 采用“界值法”对二级、三级指标进行筛选,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确定的评价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23个。详见表1。综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90分)、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60分),本研究构建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

表1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3 讨论

3.1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高,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因此,本研究构建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质量,能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8]。

3.2 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分析 本研究构建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评价,明确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要求和导向[9]。同时,评价结果可作为管理人员质量改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依据,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10]。

3.2.1 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与目标定位 “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与目标定位”权重为0.20,该指标下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6个三级指标。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4],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应基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护理专业建设、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科学思维方法和学科认同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元素的发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关怀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等融入教学中,发挥医学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职业责任感、人道博爱的新时代护理人才做出积极贡献[11-12]。

3.2.2 团队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团队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权重为0.20,该指标下包括4个二级指标。马孟伟等[13]指出,护理教师的思政素养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周香德等[14]在研究中总结到,部分护理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理论水平不足,尚未完全发挥护理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4],教师的审核评价、岗位聘任与选拔培训等必须参考课程思政参与度和教学效果这两项指标。因此,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应对照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内容,依据不同专业课的定位、性质深入挖掘其中思政资源,充分提炼专业课中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或启迪其人生导向的教学内容,通过隐形渗透、元素融合等方式激活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15-17]。

3.2.3 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 “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权重为0.15,该指标下包括5个二级指标。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搜集和引入本专业领域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政、以案说责、以案说纪、以案说德”等模块方式有针对性地挖掘、创造性地运用其中的思政元素,如“生命至上”“抗疫精神”“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等,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护理课程思政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全息化、可视化的教学模式[18]。

3.2.4 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 “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权重为0.25,该指标下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10个三级指标,表明教学实施是思政评价中最关键的内容,与马孟伟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例如李沐等[19]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围绕情感主线“爱”将课程统整为初心篇、大爱篇、生命篇,该课程也被评为示范课程。张玲华等[20]线上线下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课前引入真实案例,涉及伦理、法律与医疗纠纷等;课中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脚本编写和情景模拟;课后师生复盘总结。同时综合运用AR/VR/MR的数字化教学方式,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21]。

3.2.5 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权重为0.20,该指标下包括2个二级指标和7个三级指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判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在校期间提升护生对思政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培养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素养,树立护理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才有利于学生在日后临床工作中保持人文关怀的共情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病人[22]。

4 小结

本研究构建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护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谁来评价”“去评价谁”“评价什么”以及“如何评价”等关键问题,激发护理专业教师的主体责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能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有效评价提供参考。但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目前为理论框架,尚未进行实证,下一步将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优化和完善。

猜你喜欢

函询专业课程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函询岂是走过场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函询岂是走过场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请叫我专家
嫩江县“广、严、实”做好组织函询工作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