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精特新企业现状分析及培养路径探索

2023-05-10贺怡

中国市场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培养路径

摘要:专精特新为公司明确了发展方向,可推动公司的转型优化,同时也是实现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措施。同时,专精特新公司主要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重点围绕核心主营业务,技术创新与抗风险实力较强,已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形成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主要源泉。基于此,文章阐述了专精特新的基本内涵,并探讨了专精特新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性,对专精特新企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养路径,以便于为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专精特新;企业现状;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4;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11-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1.000

1  引言

现代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专精特新企业也是专注于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围绕着核心产业,创新的抗风险性本身就非常强大,并作为贯彻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也作为国家战略新增长点的主要来源。大力发展高专精特企业,这将能为构建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并以此推动经济发展。

2  专精特新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当中的专精特新阐述进行分析,就能够确定专精特新的基本内容。对于“专”来说,在规划当中会表明“专”就是企业专业化发展,主要是在商品、技术、服务、工艺等方面更加注重专业化、专用化,并且要求企业能够更加精细的分工市场领域,对企业在各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水平做出进一步提高。关于“精”来说,在规划上通常提到的精细化将是指公司从运营管理精细化、生产制造信息化、服务生产精心设计等方面,坚持精益求精的经营理念。同时注重通过精尖产品和服务,把企业的竞争优势加以加强。强调了企业通过对差异性的探索,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对“特”来说,主要就是强调以消费群体特色化需求为基准,打造企业特色产品以及特色服务。而这种特色也真正体现在产品与服务生产方面以及生产工艺技术手段方面,需要拥有同类产品所不具有的自身独有特殊性。而对“新”来说,在规划当中会表以创新、新颖。企业通过在功能、工艺以及技术等方面寻求创新来突破自己,从而达到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创新水准的有效提升。同时以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程度为基础,在市场中取得一定的胜利。

3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3.1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在中国经济发展当中将会尤为重要。在新时期,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也都会更加注重规模的拓展与提高。尽管在相当时期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不过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下拥有着国际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会更加注重创新,并对细分的市场领域加以聚焦,同时也更为注重专业化程度。通过实现生产分工、利益分层,来对产业领域当中的优势加以获取,从而存在着相当的市场竞争力和成长性。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能力将会更强,因为它们处于所在产业链的中心位置,并能够为经济结构和未来产业布局做出重大改变,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首先,专精特新产业在细分行业方面具有着巨大的优势,并且拥有着非常强劲的成长性,这也将会对未来行业的生态雏形做出重要构成,同时其本身的巨大成长潜力也会促进其优质成长。其次,专精特新产业还能够切实体现出榜样带动的功能,为其他产业发展壮大创造了样板,从而使其他企业也能够以此作为借鉴来实现技术转化,对整个产业进行引领,并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新动能。最后,由于专精特新公司通常出现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上,其位置也将会意味着其产业能够助力于畅通的大循环系统,从而切实发挥了其整体系统优化的功能,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也能够进行更为合理的分配。

3.2新发展格局的稳定器

对新发展格局来说,要想保证更加稳定,关键仍然依靠我国经济的增长能力和稳定性。而在当前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最重要的问题根源是产业链、供应链、创业链条结构中的问题。而现阶段,中国公司将也陷入全球技术创新链条系统总体水平所落后的状况当中。但中国专精特创新公司将会越来越关注细分市场,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实力,从而形成了新发展格局的稳定器。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都是比较重视规模以及速度。而专精特新公司会比较重视价值链的细节,以及比较重视专业化水平,以便保持在细分领域当中的领先地位。在补短板的进程中,专精特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能够对中国相关行业的短板加以补足。而且,专精特新公司也会围绕着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来开展科技攻关和拓展领域,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实力的有效提升,并有效地对相关困难问题加以化解,是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经济韧性的基础,更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锻长板的过程当中,专精特新企业也有能力在细分领域当中占领领先地位。在国际竞争当中,可以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对企业来说,是经济生态健康稳定的技术保障,而专精特新企业的梯次格局也就形成了更加多样化的经济生态,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3.3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创新是专精特新公司发展壮大的灵魂,而公司属于技术自立自强的主要力量。由于当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日益发达,公司性质将会进行着巨大的变化,公司及其产品都会对解构与重建的过程加以经历。对一些企业来说,其业务会更加专注以及单一,在创新方面会比较敏捷,但同时也会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经过对已开展的产业发展经验进行研究后,在创新技术开发方面公司优势地位将会比较非常明显。在科技成果的转移方面,公司也会比较注重新科技成果的落地,同时企业利益机制比较灵活,科研院所也将愿意与其開展合作关系。而专精特创新公司则属于企业的佼佼者,在行业领域以及科技应用方面将会占有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具有很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转移的需求,也将会成为中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

4  专精特新企业现状分析

在广东地区,具有着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自身优势,大型企业背后具有着很多细分产业链,也就会具有着广阔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前景。不过,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4.1未形成企业发展支持政策

现阶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还缺乏着对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扶持政策措施,政策力度、精度等都亟待提高。而依据政府机制体制方面来分析,目前并没有建立有效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的体制环境。根据市场结构来进行分析,由于市场开放的新旧问题依旧会存在,再加上中国国内市场垄断的问题更加突出,而市场结构的新老问题也将会限制了公司的创新性发展。依据配套服务来进行分析,企业长期会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貴的问题,而专精特新企业也会面临着众多企业融资共性的难题。

4.2应用基础研究服务企业能力不足

现阶段,我国应用基础研究服务类的企业能力比较不足,在重点领域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而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当中,往往也会面临着发展乏力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应用基础科研的企业发展机制还没有紧跟上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首先,目前并不能对基础研发的技术支撑架构进行形成;其次,目前并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基础研学研用融合协同创新体制,而且创新协作的模式以及收益分配机制都不会更加清晰,在对基础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流程当中也没有更加顺畅。

4.3数字鸿沟问题

目前,数字鸿沟的问题会导致企业转型动力能力缺乏。那么,也就需要进一步对数字转型的路径进行探索。但也由于产业在数字化改造的过程当中,投入时间比较多、成本比较高,而且自身的人员、技术、经费等方面也相对欠缺。那么也将会存在着试错成本以及转型风险,导致行业数据鸿沟存在着增长的态势。具体的研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行业没有数字化意识、科技基础设施相对差、投资相对困难、人才相对短缺等。目前,企业缺少对数字科技运用前景的了解,就会越来越担心数字化转型的风险。在公司实际进行着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还不知从哪里着手。而公司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基础将会更加单薄、缺乏着信息化的程度。如果企业要直接迈进数字化,就会面临着产品应用以及行业适配性等的问题。而不仅如此,新产品在真正完成了数字化改造的过程当中,也将会存在着融资以及人才培养上的问题。也正因为企业融资以及人才方面会存在着一定的短板,这也将会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加以制约。

4.4有待完善开放共享机制

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会存在着科技生态系统主体之间合作缺失,亟需健全开放共享制度的问题。各个地方政府在对当地科技发展方面的措施加以推广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相应的误区,不能重视对本地企业的技术服务。与此同时,对于科技创新共性问题的关注也将不会越来越充分,对于基础性的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将会没有更加统一的技术服务组织方式,这也将会使得专精特新企业仍然存在着从头干的问题,同时企业也必须逐步地对科技发展基础平台加以建设。而正是由于现阶段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还不能较为健全,从而导致了专精特色企业的发展带动力并不是很强,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将会遇到许多还不明确的问题。

5  专精特新企业培养路径探索

在广东地区,有90%的专精特新企业分布在珠三角,截止到2022年1月,广东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有42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有2704家。在广东地区,拥用着很多大型企业,可以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发展空间。而企业的成长也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在疫情影响之下,融资难、招工难也成为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就有必要从以下几点来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养路径进行探索。

5.1优化机制体制

首先,必须对技术创新与生态价值观加以确立,并对延续已久的技术要素竞争观念加以改革。同时也必须对管制式的管理方式加以改革,通过加强监管的方式来对早期管制式的管理方式进行替代。其次,必须对人才培养评估机制的指挥功能加以充分发挥,加大对科研院所创新体制改革的引进,对能够发挥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估机制的系统加以完善,达到科研生产品质和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再次,在不同区域还必须因地制宜开展专项服务活动加以推动,不断对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并建立样板经验。有关机构还必须做好对当地政府部门人员的有关培训,实现当地政府部门的民营企业意识和水平的有效提升。最后,必须对引导企业发展壮大,维护民营企业利益的政策制度加以建立,以便对地方创新创业的热情加以激励,促进传统民营企业能够向着专精特新的发展。

5.2改善营销环境

从软性体制环境方面分析,必须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变革,同时对企业家的精神作出更为全面的激励。首先,必须对法律手段加以运用,强化产权保护,尤其是对各种所有制公司的合法所有权加以公平保障,对市场要求加以放松。同时也需对企业的合法权益途径加以畅通,对出现的不公平情况加以改善,形成新政商关系。其次,还要对反垄断力量加以强化,针对垄断问题进行实施更为有效的立法规制,这才能够给企业的成长创造一定的空间,对企业的成长能力加以提升。在对企业家发展加以激励的同时当中,也就必须通过对容错机制加以建设,更加重视地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保护,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参与创业发展,从而切实体现出了企业家精神在为组织发展创造新资源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活力的有效增强。虽然在现阶段,中央正在对民营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优惠政策支持,但是民营企业所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中还会面临着很大的改善空间。在外部环境压力下,必须加大减税降费和减租降息。

从硬性技术环境方面来分析,就必须对比较优秀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实施技术提升。而正是由于目前中国各个区域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所以也就必须在较薄弱区域完善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在技术创新的时候,就必须重视对新型基础设施进行建立,推动大数据中心、现代工业网络等的建立,保证人才、信息、知识等各类要素能够进行较为有效的流通。在平台建设方面,还必须重视企业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建立,以便对企业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进行减少。同时在工业集聚区内也能够吸引企业共同对公共试验室进行建设,这也就能够给企业创造自己研究的平台,使企业的研究成本得以大大降低。通过提供软和硬的双重支持,也就能够使经营生态加以改善,形成经营生态化的新格局。

5.3树立战略思维

公司必须根据当前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及其各自的特色,对企业专精特新的发展策略加以制订,以便进行专业化、创新性、特色化和精细化的发展。首先,企业应该对战略思维进行培训,并着重对员工们的工匠精神进行培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融入传统工匠精神。利用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公司员工可以把精益求精视为其公司文化,进而实现了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次,企业还需要通过准确判断细微宏观经济市场,从而对公司的战略市场与经营策略进行正确判断,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水准。不仅如此,也必须注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目标市场做出精确定位,对企业差异化以及特色化的经营发展路线加以规划。

5.4创设协作平台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其市场知名度会比较低,也缺乏更加充足的市场开拓能力。所以,即使具备更加优秀的产品,其在营销和宣传方面仍将面临着较大的问题。那公司就必须注意通过政策,利用所创造的各种合作机会,加强同其他公司的合作,切实运用好大公司在企业当中的竞争优势,达到合作共赢。与此同时,要想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做出提升,企业就必须加强和各科研院所展开合作。比如,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等。而通过企业积极开展的产学研联合合作,也就可以使得企业可以在细分市场技术方面有所创新,真正实现专精特新。

5.5加快数字赋能

在数据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以及行业发展态势都将面临着结构和重构的变化,同时存在着越来越明显的质量要求,而智能生产已经真正成了行业未来的趋势,尤其要求公司实现数字化发展。但专精特新产业若要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不但必须对增量发展加以重视,还必须对传统制造业的提升与转型加以重视,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提升,对行业上下游的协作力量加以提升,以利于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为专精特新的产业。

针对企业数字鸿沟的问题而言,政府部门以及服务行业也必须积极地对外力进行信息提供,加大政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以促进行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得到更深入的建立,对具备较强业务功能的公司数字化服务平台加以培养,促进公司能够把服务功能转移至云端,并对数字增能行业转型与提升的途径加以探讨。并且要充分利用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对传统企业的数字鸿沟加以降低,保证企业可以得到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推动传统企业转型为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公司也需要注重长远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主动走向数字化,并运用企业云平台来提升短期内的公司数字化管控能力。并且从大数据价值理论出发,对数据服务企业加以对接,并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增能技术来进行科学决策,以便于持续提升行业的协调发展能力。同时也需对较为完善的政企资源共享制度进行建设,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信息的了解程度,从而于为其进行更为精细的管理业务。与此同时,也需要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对政府涉企数据及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加以完善,达到企业信用匹配率的合理提升,对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以缓解。不仅如此,公共服务主管部门也必须重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行业内集群之间的高效合作关系能够得以进一步强化,并共同对外部风险加以对抗,从而达到企业整个生产效能的合理提升,这样也就可以使得企业升级改造朝着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6  结论

总而言之,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为今后的企业发展奠定了方向,从而推动企业自身创新水平和专业水平以及特色水平的不断攀升。专精特新确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必定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在政府大力扶持的政策支持下,企业通过自身主动努力下终会取得一些优异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洪飞.企业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21(29):96-97.

[2]李彦林,李文瑾.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微电子人才培养路径[J].现代企业,2021(10):162-163.

[3]陈科皓,刘娜,孙瑞宁.某国有企业优秀年轻干部培养路径探索[J].活力,2021(17):73-74.

[4]杨娜,杨孝鲜,叶斌,等.基于丰田人才精益模式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员工数字化能力培养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22):135-138.

[5]俞舒凡.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職财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ERP企业沙盘模拟课程为例[J]. 财会学习,2021(20):155-159.

[6]黄钟钡,包倩文.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路径[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7):85-98.

[7]李国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能力培养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1(13):82-83.

[8]郭学敏,彭玮麟,张瑾华,等.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国有企业智库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为例[J].科技促进发展,2021,17(6):1098-1106.

[9]刘丽琼,耿桂娟.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探析[J].中外企业文化,2021(2):41-42.

[10]杨珩.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21(4):135-137.

[基金项目]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训服务项目(项目编号:JXJYGC2021BY0098)。

[作者简介] 贺怡(1978—),女,仡佬族,贵州湄潭人,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工程、企业管理、企业经济。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培养路径
浅析合肥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