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灵细语
——东山魁夷的内观

2023-05-06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喻建十

国画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东山日本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喻建十

1978年上半年的中国美术界发生了两件极具轰动效应的大事:一是“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二是“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画展”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对于还是中专装潢专业学生的我来说,前一个展览,得以看到原作自然是兴奋不已,但毕竟已经多少见过印刷质量不高的画册,而东山魁夷的作品却让我对绘画有了焕然一新的认识,双脚仿佛被磁石吸在画前,无法移步。于是,东山魁夷这个名字和他那美轮美奂的画风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时隔几年,当我成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学生时,一时热衷于学生活动的我曾经组织策划了一个在南开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美院学生画展,我所提交的就是参照了东山魁夷幽蓝色调而画的作品,结果在开展的前一天被告知唯独这件作品不见了踪影。我遗憾之余也感到一丝得意,一个尚是学生的作品居然被偷,说明我画得还蛮受人们喜爱的啊。后来仔细想来,其实人们喜欢的是我所模仿的那种画风。

这就是我与东山魁夷的两次邂逅。

东山魁夷(1908—1999)生于横滨,长在神户,这两个城市都是海滨城市,都是受西化影响最大的城市,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魁夷,自然是对西方文化艺术情有独钟。他不仅是同龄画家中少有的西方通,更是在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的本科及研究生毕业后(《烧岳初冬》即其本科毕业创作),居然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理论。在那个年代,去欧洲考察、学习绘画雕塑的日本人并不罕见,但改攻理论的留学生却绝无仅有,可见东山魁夷实在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也可见他的与众不同。

受到以缜密的理性思维著称的德国学派正规学术训练的东山魁夷,对日本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他说:“有人说日本不是富有哲理性的民族,这只不过是说日本人并不像欧洲人那样通过理智或理性的深入思考、分析、整理,从而建立学术性的体系。而实际上,日本人一直在把握大自然的生命,直觉地捕捉人的内心深层的东西。由于它的情感比重大于理智,倒是在艺术表现方面发出来光辉。仅仅一味地以理智思考人类的生存世界,这是不合适的。这样,我就觉得日本人的情感之纤细,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回国后的十几年间一直孜孜寻求着那种能够撩动人心弦的自然生命表现方式。没有人知道他那些年在艺途上的纠结与苦楚,但是他自己知道坦途就在眼前。

东山魁夷被人熟知还是有赖于1947年创作的《残照》,与《国画家》2022年第3期介绍过的早熟型画家菱田春草、今村紫红以及后来的小野竹乔等在二十几岁就名盛画坛不同,魁夷的《残照》引起轰动时,他已是年届不惑。固然这期间有因战争而耽搁时日的因素,但他在起步阶段的探索之艰难也是事实。

而1950年创作的《道》以其极简的构图、极深的寓意成为真正筑牢魁夷画坛地位的作品。作品中趋于平面化的构图样式及景物塑造方式,其后也逐渐成为他的独特语言。也正是这件作品才让人们对这位中年画家充满信心。他在散文《一条道路》中是这样描述的:“一条道路,在我心中。”“这是绝望和希望交织的路。它既是遍历归来的路,又是重登旅程的路。它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路,又是对过去诱发乡愁的路。”

而也正是从此开始,东山魁夷迈着坚定的步伐,沿着既定的方向,一步步沿着通往日本画巅峰的笔直路径走了下去,一路之上没有曲径,更没有障碍。但是“看似寻常最奇崛”,能够寻到这样一条通往理想境界的大道,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需要探求中的理性智慧,更需要思考中的感性敏悟。然而,他成功地踏上了这条成功之路。沿着这条路一路走来的东山魁夷最终攀登上了20世纪日本画的巅峰。

时隔十年,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作《青响》产生了,这件作品取材于福岛附近的一处峡谷景象。据作者自己介绍,在丛林形象的提炼上借鉴了我国青铜器饕餮纹样的造型感觉。如此风马牛不相及的物象,在此处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嫁接,可见作者的视野之开阔、联想之丰富。

《冬华》被认为是魁夷探索胸中风光、心象山水的成功力作,透过那清冷的灰白色调,充分呈现了作者清澄静寂的心境,这是一种无法诉说的情怀,也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禅意。或许正是这种决然出尘的画格,为他转年被推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获得了决定性的一票。

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很早就对魁夷有过中肯的评价:“近年来喜爱东山风景画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似乎他们对作品的喜爱正在逐渐变成敬慕与尊崇。这是因为在东山的风景画中,让日本人不仅对日本的自然有了亲身体验,并且也从中找寻到了日本人独有的心情,这种心情在画中得到了柔和安静的慰藉。”这个评价确实很到位,魁夷的风景画正是抓住了日本民族对美的向往及自然界中美的显现的最佳组合,所以才会受到跨阶层、跨年龄、跨地域的人们的喜爱。

那么,这种诱发大众审美同感的因由何在呢?还是听听他自己是怎么分析的吧:“我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各阶层的人喜爱的一个原因,恐怕正是因为我没有将自己当作一个特殊的人,而一直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感受事物。孩童时代虽然也几经波折,但是生长环境却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市井家庭,这样我也就拥有了和大众一样的生活感情吧。”

虽说不是只要有了和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朴素感情,就能够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但是没有这种情感,断然无法成为有广泛受众的艺术家,这一点已经被多次证明。

曾有人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不会有交点,雅俗无法共赏,但是东山魁夷则用作品昭示了这种可能性。

东山魁夷之所以被公认为20世纪日本画诸多高峰中的巅峰,还在于他有一支远超一般文学家的文笔。其散文多次入选中国中学语文课本,可见他的文学水准之高。文画双绝的魁夷在十一卷之多的散文集中,透过那细腻的景物描述,不急不躁、不紧不慢地娓娓诉说着对生命、对自然的哲思睿理,从而将自己的绘画作品精神层级提升到一般画家难以达到的高度。

他又说:“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含义。”(《一片树叶》)也正是有此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70岁后的魁夷笔下的风景又开始过渡到梦中风景,于是他的绘画境界得到了再度提升,终于成为现代受之无愧的大师级存在。《黄山雨过》就是这个时期具有转折标志性的作品。

日本福岛附近的一处峡谷景象

东山魁夷 青响

东山魁夷 万绿新

东山魁夷 道

东山魁夷 夕静寂

东山魁夷 烧岳初冬

东山魁夷 光昏

1.东山魁夷 雪原谱

2.东山魁夷 春雪夕静寂

3.东山魁夷 白夜光

1.东山魁夷 冬华

2.东山魁夷 冻池

3.东山魁夷 黄山雨过

4.东山魁夷 映像

猜你喜欢

东山日本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东山果事
东山由义井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福建东山关帝庙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黄金时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