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情地守望
——《人勤春早》创作思考与体会

2023-05-06孟臻

国画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竖式创作

孟臻

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离不开生活的源头,以农民、工人为素材的主题创作更要有烟火气,彰显生活本体,反映人间滋味,也有别于传统思想中歌贤颂德的主流观念。

我一直生活在苏北的偏远农村,这片土地上呈现的农家苦乐、田园生活与我的情感息息相关。我成长于这片土地,也深情地守望着这片土地,渗透在这片土地上的贫困、朴实、坚强,像村落上空的袅袅炊烟,常常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这是一种乡情,也许称为乡愁更贴切。

《人勤春早》是我第一次尝试以农民为主题创作的作品。那是2018年,时值初春,乍暖还寒。我和几位画友去黄海新区的月亮湾写生,正好遇见一群妇女在327省道沿线栽树。她们大约有几十号人,喧闹的气氛,劳作的热情,看不出初春的寒气对她们有任何影响。我们停下车,上前和她们搭话。通过询问才知道,过几天有个重大项目落户在港区,客商来考察,因为腊月里遇上极寒天气,好多树都冻死了,这几天她们要把省道沿线港区范围内未成活的树换掉重栽。于是,我们跟她们一道干起了活儿,扶苗浇水搭把手。聊得熟了,我们提议给她们合个影,也许是朋友带的相机比较专业,她们把我们当成了电视台的人,拍完照片,有个大妈说:“我都这把年纪了,这回可以上电视了。”我赶紧告诉她们:“我们几个是画画的,我们要把你们画下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你们的辛苦和勤劳,比上电视更有意义。”

采风回来,我用了两周的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起初,我将这幅作品命名为《月亮湾的早春》,完稿后改成《人勤春早》,我觉得这个名称更适合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

《人勤春早》是垂直线式的构图形态,竖式的“骨架”安排人物的位置。“骨架”是画面整体结构的基本形状,引领着视觉方向和顺序。人物动态、劳动工具以及树木的生长方向更适合用竖式的“骨架”来表达,并以线形的形式隐含在画面之中。占三分之二面积的人物均以垂直的姿态呈现在画面中,人物手中所持的劳动工具基本以斜线为主,但整体方向与竖式基本统一,辅以斜线和曲线。后面树木的枝干,竖式的重复增强了画面的力量。斜、曲的线条营造了特定的空间和环境氛围。

在《人勤春早》主旨立意上,以脱贫攻坚为时代背景。“勤”是农民的本色,“春”是现实意义中的春天,也是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举措带来的春风。人物的关系和谐统一,服装及工具增强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画面背景虚化了树干、树枝,与人物排列的秩序感形成对比。

在人物关系的组织方面,整个构图为拉平的长方形,左起扶树的妇女与后面及旁边的两位妇女为一组,右侧的三位妇女为一组,人物的左右前后关系聚散交错,丰富饱满。鲜亮的头巾、宽厚的棉衣强化了人物的身体特征,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增强了感染力。她们就像初春的暖阳,真挚温情,又像海滩上的盐蒿草,朴实无华。在表现形式上,画面基本以水墨为主,头巾上略敷颜色。主观处理了衣服和裤子的深浅变化,整个画面控制在黑白灰的调子里,更能凸显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面貌。

人物群像的创作有一定难度,画面形式、人物关系、空间布局都需反复斟酌。细节上的处理要服务于人物的典型特征,同时又丰富了画面的层次。通过《人勤春早》的创作,我深刻体会到,主题性创作表现的主题内容与创作形式要高度契合。从素材收集、经营画面到整理完稿,是一个见心见力的过程。要围绕主题搭建逻辑性和表现性的画面,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

当然,经典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规律是我们汲取营养的源泉,从中领会到强烈的审美经验,真诚地借“他山之石”来表达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并立足自身的创作实践,在绘画语言和笔墨结构秩序中寻找个性化的表现形式。

孟臻 人勤春早 210cm×200cm

猜你喜欢

竖式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错误的竖式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填竖式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