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怀老杜

2023-05-06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涛

国画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老杜中国画天津

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王涛

老杜走了,我一惊……

国辉兄夫人小罗微信我:“王老师,据杜松儒信息说杜老师已很危险了,中招后引起了其他疾病,小杜在准备后事,但愿能创造奇迹!”

哎呀……看来此疫很毒,但愿老杜能挺过这一劫……

元月5日,老杜还是没挺过来,凌晨走了。

老杜真的走了,不胜悲痛。追忆老杜,哀思如潮。

闻讯后,远在大洋彼岸夏威夷的佟振国发来微信:“惊闻学兄杜滋龄仙逝,哀痛至极。无奈大疫当前,万里之遥,难遂归国扶灵之愿,唯有在孤岛瞩目西望,拭泪默哀。”

1979年,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研究生班招了四个学生,老大刘国辉,老二杜滋龄,我排行老三,最小的是佟振国,四个人南北皆有,均仪表堂堂。李震坚先生教学生涯中最得意的事,应该莫过于带这个研究生班!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灵魂倾心相见。唯有如此,才不负生命一场……因缘际会,能和优秀的人做同学,很是幸运。偶尔有人问起我是哪儿的研究生,我总是说,和刘国辉、杜滋龄同班,导师是李震坚先生!

实际上,刘国辉、杜滋龄在美术界已早有影响,国辉兄那几本连环画在20世纪70年代的画坛很有影响力,诸如《无穷的水源》《耕耘记》,特别是《昆仑山上一棵草》,将黄胄的速写性线描用在连环画中,堪称一大创举,闻名遐迩。滋龄兄考学前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6岁就进入出版行业,踔厉奋进,成绩斐然,出版著作甚丰,包括《李双双》《朝阳沟》《张思德》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连环画,已经是个很有影响的画家了。杜滋龄的考研推荐人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叶浅予先生,可见其成绩已非一般。

老杜中等身材,有着北方汉子睿智的眼神,沉着处世,敦厚为人,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俨然是位老大哥,自然成为我们班的班长,他在协调和系里关系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有时李震坚先生未想到的,他都考虑得十分周全。第一年的教学写生课,安排的是人体模特儿写生,从肖像写生到人体模特儿的水墨写生,这其中除了环境道具设计,其他安排也马虎不得,比如冬天里要支起带管道的煤炉,把教室烘热,模特儿方能脱衣、摆出姿势,进入写生环节。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班长鞍前马后地安排,可以说事无巨细。

画画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不拘小节,丢三落四。毕业前李先生安排我们去云南瑞丽体验生活,在傣家的竹楼上写生时,看到傣族少女的形象很好,大家都兴致很高,画得投入,李先生的烟头将烟盒点燃,还是老杜及时发现并扑灭,避免了火灾的发生。在瑞丽江畔,记得有一次我们已经买好了去昆明的车票,因李先生觉得此地仍有画头,要退票改行程。彼时,在边境地区的乡下退票谈何容易,要驱车赴百里之外的小站办理。老杜亦能不厌其烦,改票,计划下一个行程……

毕业后他回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做总编辑,我回到安徽书画院,虽一南一北忙于各自的工作,但常有思念,总想去天津看看,滋龄兄和京津地区的画家很多是我年轻时代的偶像。1985年春天,我和朋友专程去天津看望老杜,那时他已是《迎春花》杂志的主编,十分忙碌,但仍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在一起谈起天津已故画家李达、吴燃,特别是张德育,他更是我学画时的偶像,其《太阳从东方升起》的小说插图、中国画《岭南风》等都留在记忆的深处。老杜和他们在我心中,都是天花板级的画家,可是“文化大革命”后却命运各异,很多有才气的艺术家时运不济,精神萎靡,张德育先生亦如是,先前之才荡然无存,人也有些漠然了……

刘国辉、杜滋龄、王涛、佟振国1980年随导师李震坚教授赴大西南旅行写生时的留影

当代画坛十分狂傲,自称中国画大师者有之,自谓超过齐白石者有之,更有坐四望五、要和八大山人比肩者,皇城根下唯我独尊者大有人在……不知这个时代是怎么啦!竟然如此浮躁。

当年在浙江美术学院,师生中少有这些狂狷之风,潘天寿院长领导下的学术氛围,多有书生气,少有江湖气。潘天寿先生说:“吾师弘一法师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可与《论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语相印证,包括民国以来的前辈中国书画家,无不注重人品、画品、学养等修为,浙派人物画家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都是一代大家,他们为人纯朴、内敛,有着根植于心的修养,落落学者风范。滋龄兄也是一位谦谦君子,从不夸口,为人亲和,总是细声慢语,放在当下也是个思维缜密、精致的理想主义者。

2016年杜滋龄题为“行者无疆”的全国巡回展在广州举行,国辉兄和我都赶往广州出席开幕式,我们三人一起去拜望了林墉先生,他是同辈中的佼佼者、当代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大病初愈后的他,仍谈笑风生,令我们欣慰。

滋龄兄兴趣广泛,深入全国各地体验生活,特别钟爱藏族题材,十五次去藏族聚居区,领略高原风情的纯净、淳朴……他喜欢高原的蓝天、白云,喜欢藏族人民古铜色的脸庞,刚毅、纯净的性格。他特别喜欢在寒冷的冬天来到雪域高原,感受高原的风寒和雪意,体会苍茫大地中顽强的生命力。他在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中找到了自己的笔墨语言,造就了洒脱酣畅、灵秀俊美的水墨风格和美学特点。

20世纪80年代后,他创作的《铁木前传》获全国连环画二等奖以及天津鲁迅文艺奖、金奖、优秀作品奖,文学插画《盐丁儿》获天津鲁迅文艺奖、金奖、优秀作品奖。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出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中国画作品《乡情》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杜滋龄的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专业性美展,深受中国收藏界的青睐。

2012年,以杜滋龄为团长的中国著名画家代表团访问欧洲五国,有老同学率团同行,我自然十分开心。展览在伦勃朗的家乡阿姆斯特丹欧洲最大的图书馆举行,开幕式上欧洲文化官员给予展览高度的评价,展览在小提琴的演奏声中拉开序幕,获得极大成功,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介绍了当代中国画艺术。

2018年冬,《王涛画册》首发式在合肥的中国书法大厦举行,其间展出50件作品。滋龄兄特意从天津赶来捧场,对每幅画他都认真地品读,他是真心为我高兴,说:“有激情,有格调!”

在古代的文士中,我最欣赏服膺苏东坡“寄生”的人生哲学,“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我喜欢徽派粉墙黛瓦的沉静,为此在皖南查济古村建有别业“寄醉园”,作为精神的家园,此心安处是吾乡。老杜来了,他也特别喜欢这种“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对老杜的所忆、所思,或者还有些眼前的真实,始终砚池有墨,速写本不离手,而于滋龄兄而言,岂非一切皆如风似幻!当然,我的那点所谓真实,终将也不过如泡影梦幻而已……台湾大和尚释空川有十六字云人生:“从无到有,有无之间,从有到无,无中见有。”滋龄兄的那种奋斗的精神,为世人留下大量的艺术作品,确是无中见有!

因疫情肆虐,老杜终未能躲过这一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安息吧,老杜,永远怀念你!

1.杜滋龄 印度姑娘 89cm×51cm 2014年

2.杜滋龄 雪源之冬 136cm×68cm 2007年

猜你喜欢

老杜中国画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