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事明理 针砭时弊

2023-05-06方滢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公德心标志牌佛像

方滢

美文引路

“油漆刷佛像”是对文化缺乏敬畏

◎封寿炎

有媒体曾报道四川安岳石窟造像的佛像被人用彩色油漆“修复”,原本古朴端庄、精美绝伦的佛像被彩漆刷得大红大绿、艳俗无比,让人不忍直视。

这批文物非同小可。据介绍,该佛像群开凿于南宋,2012年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目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备目录清单。如此珍贵的文物被漆成红红绿绿的大花脸,这种黑色幽默让人笑不出来。

有人说,群众文物保护意识缺失,法治观念淡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也比较低下,这是“保护性破坏”事件的主要原因。这种归因当然有道理。但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在将近一千年前,这些精美绝伦的佛像就出自普通工匠之手。随后,它们被一代代民众观瞻仰望、顶礼膜拜,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难道千百年来的普通民众,其文物保护意识、法治观念和文化素质一定比现在的群众高吗?恐怕未必。

关键在于人们对文化文物是否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有了这颗敬畏之心,文化文物就是一种庄严的存在,人们就会谨慎而诚敬地对待它们。没有这颗敬畏之心,文化文物就有可能成为玩物,可以任由自己的喜好打扮它、处置它,改变它原本的面貌,扭曲它固有的本质。

不只是安岳石窟,许多令人惊叹、震撼心灵的国宝级文化艺术,都未必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而是出自无名的普通工匠之手。龙门石窟那些栩栩如生的佛教造像,穿越千百年时空仿佛仍能跟今人对话,可有谁知道造像者的名字呢?敦煌的扑面黄沙,掩盖不住石窟千年的灿烂。如此辉煌的文化艺术得以造就传承,根本原因恐怕不是文物保护意识、法治观念和文化素质。那些普通工匠也许目不识丁,但他们虔诚敬畏的内心,借由创作而外化为杰出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是信仰把绝壁凿成殿堂,精神让岩石绽放花朵。

敬畏之心影响着人们如何面对文化文明,也影响着人们如何面对大自然。在一些边远地区,生态保护之完好、自然风光之绝美令人惊叹。其实在这种表象之下,常常蕴含着当地民众对于天地万物的深深敬畏。他们也许认为万物有灵,一草一木都不能轻易伤害;也许严格遵守祖训传统,绝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这在客观上保护了生态,也保护了文化文明。

现代社会的公民当然要培养法治观念和文物保护意识,但如何重建对待文化文明的敬畏之心,培养面对文化时的诚敬和谨慎态度,也许更加重要,也更为根本。如果没有这种敬畏之心,精通法律者也可能成为钻法律空子的文物贩子。有了这种敬畏之心,目不识丁的群众也会坚守朴素的原则,对于历史流传下来的珍贵文物不敢擅动妄为。

我国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何对待、保护和利用这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多更好的贡献,需要认真思考。钱穆先生倡导的“温情与敬意”应该是最低要求,然而时至今日,类似“彩漆刷佛像”的事件仍然不断发生,不少古建筑、文物遗存甚至受到赤裸裸的破坏。这难道不应该引起人们深思吗?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8日,有删改)

◆技法借鉴

一、因事明理

因事明理,即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来阐明事物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等。行文时,要选好切入点,按照一定的说理逻辑,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近及远地将道理一层层揭示,在“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的前提下进行分析。

二、针砭时弊

针砭时弊,即针对当代社会中的不正之风、恶劣习气等,指出其问题或错误,采取有效的手段或方法,以期问题得到改进、社会得以进步。行文时,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是非评判,要客观公正,要把握批评的尺度,不走极端,不偏颇,不发妄言,在尊重事实基础上展开评论,展现评论的理性之美。例文就针对现象客观公正地进行了评论,没有发泄情绪,而是理性说理。

我仿我秀

标志牌『隐形』,公德心缺失

◎周智文

一位孕妇挤上了公交,在此之前,车内人员已满。在“老弱病残孕”专席上坐着三个身强力壮的“低头”青年。孕妇上车后,他们无动于衷,甚至戴上耳机将自己置身事外。在众人的唏嘘声中,一位青年不得已让出座位来,嘴里却嘟囔着:“我没看见……”车上贴着的“请主动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标语,如同虚设。这让我想到了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讽刺漫画《假文盲》:冬天,在一个车站专供母子上车的地方,几个衣冠楚楚的大男人却站在那里,对于旁边“母子上车处”的牌子视而不见。一位抱孩子的妇女只能站在另一边,表情显得十分无奈。这些行为,表面看是无视标志牌,使标志牌被动“隐形”,实质上反映的是公德心的缺失。

其实生活中此类现象屡见不鲜:图书馆里,明明标示着“保持安静”,却有人兴致勃勃地聊天,破坏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学校里,随处可见“爱护公物,人人有责”的标示牌,墙壁上、书桌上却密密麻麻布满各种各样的涂鸦;公园里,“不要攀摘花木”“不要践踏草坪”的警示牌十分醒目,然而仍有人随意摘取花木,甚至在草坪上踢足球、放风筝。无视标志牌的人,他们并不是不识字,而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讲文明,公德心缺失。

公德心的缺失,当然与个人自我要求不高有关。“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国古人强调修身“慎独”,一个人如果在公共场所都达不到基本要求,那他是不可能做到“慎独”的。公德心缺失,自律性必然差,行为更容易失范。

公德心的缺失,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多的还有家庭的濡染、社会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公德心的培养要从孩子开始,成年人更应该以身作则。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不遵守社会纪律,不讲公德,从小处讲,体现的是个人道德素质,从大处讲,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品德素质。有格固有容,有群才有己。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这一切都应该是建立在不扰乱社会秩序、不影响他人生活的基础上。所以身为青年的我们应该将良好的青年风范与道德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做到知行合一。我们生活在文明的时代,要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文明人。

【湖南岳阳市七中(215)班】

猜你喜欢

公德心标志牌佛像
好莱坞标志牌将“黑着”庆生
高速公路标志牌养护维修技术要点研究
中国社会“人情味”与 “公德心”的冲突及其消解论析
佛像面前的 菩萨
你能看明白吗
公德心培养,从爱护校园公物与环境开始
刘红卫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小学思品教学对学生公德心培养作用初探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