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

2023-05-06武雯静

师道 2023年4期
关键词:跨学科劳动育人

武雯静

育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课程的宗旨是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强调,要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因此,充分运用好跨学科教学理念,有利于丰富音乐课程内容,发展多样化的音乐教学形式,更自然和谐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一、跨学科教学意义:提升“人”的综合能力

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特征表现为在跨越单一学科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设计与实施[1]。实施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科边界、强化课程协同育人。目前,小学课程大部分采取的都是分科教学,这种方式注重知识体系性,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能帮助学生短时间内高效学习。但单纯的学科知识在遇到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境时,常常无法应对。而跨学科教学重视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解决综合性问题,这就促进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效地解决了分科教学的困境。

二、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实践:挖掘关联要素以形成“合力”

(一)劳动让音乐教学情境化

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背景下,实施小学音乐与劳动教育的跨学科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包含劳动元素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围绕着劳动者的生产和生活展开,营造了良好的劳动文化氛围。以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唱歌课《剪羊毛》为例,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笔者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当地牧场热闹的剪羊毛劳动场景;然后创设剪羊毛的劳动情境,再邀请学生通过律动、有节奏地念歌词、有感情地演唱等音乐行为来模拟替代剪羊毛的劳动行为;课后,笔者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将自己日常生活的劳动实践与音乐专业知识相结合,创编新的劳动主题歌词带入原曲之中,并与他人分享。在改编与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劳动品格均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与发展。

教师将小学音乐与劳动教育进行跨学科整合的时候,应致力寻找两个学科之间相互关联的要素,在以美育人的同时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劳育”元素,然后在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以美促劳,与劳动教育形成“合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和品格,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让音乐教学个性化

在当今资源共享的时代,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如果只靠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将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进行跨学科教学,则能帮助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个性化的需求。人音版三年级下册《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活泼的英国儿童歌曲,表现了“我”这个小音乐家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本课教学中,小乐器尤克里里的加入是难点,如果加上教唱环节,课堂时间往往是不够的,教师极容易花费较大精力却得不到显著的成效,造成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下降。这时候切入并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借助线上微课这一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有限教学时空”的壁垒,让学生在课前先观看微课,自学尤克里里部分,再与线下融合,则可解决传统课堂“时空有限”所带来的问题,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器乐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美术让音乐教学评价有形化

育人视域下的小学音乐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跨学科教学交流,在落实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探索跨学科艺术实践活动的新模式。教师应以音乐学科为主体,创新性地与美术学科融合,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艺术语言和方式共同表现美,从而体验自我实现的喜悦,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

笔者在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中,尝试运用小学音乐与美术的跨学科手段来进行教学评价。在学生学会用小乐器尤克里里弹唱课本歌曲后,笔者请他们将自己学习尤克里里的感受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将无形化为有形。学生笔下描绘的自己无一例外都是带着笑容去弹奏乐器的,他们画作的背景色彩搭配和谐、明亮,构图饱满,可见他们十分热爱这门乐器,非常享受这样的音乐学习氛围,也进一步说明了笔者的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笔者还开展班級观摩交流会,让学生对各自的成长足迹进行互评,然后再由音美学科教师评价,最后请学生将作品带回家中让家长评价。通过坚持多主体评价,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激励机制,增强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动力和信心。

三、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思考:明确主体,加强开发,创新评价

随着时代的进步,单一学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只有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运用好跨学科教学,才能实现多学科综合育人的教学目标。然而,现实中的跨学科教学实践容易出现误区,在此,笔者根据自身实践对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提出三点思考。

一是明确音乐学科的主体地位,避免“杂糅式”跨学科的出现。实施跨学科教学,既要加强相关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又要明确各自的分工。其他学科知识的运用与渗透都是为了进一步深化音乐学科的学习,帮助解决在音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支撑音乐跨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不能因为主次不分而让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学上产生矛盾,背离音乐教学目标的重心。

二是以教材为基础,加强跨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音乐教师在设计跨学科教案的时候要指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发展,凝聚其他相关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共同对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进行讨论和开发,最终构建跨学科课程的相关体系,使学生通过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活力。

三是以跨学科的视角创新评价机制。跨学科教学的评价方法应该具备创新性、综合性、整体性。无论是评价主体、还是评价细则,都需要考虑让相关学科的教师参与或用相关学科的思维渗透其中,从而让评价真正融入整个课程学习之中。

总的来说,开展跨学科教学是本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育人的重要渠道。小学音乐教师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挖掘各学科关联要素以形成“合力”,要突出课程综合,坚持以生为本,以美育人,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以实现学生音乐能力与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学宝.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材.教法.2022(04):59-64+72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金湾区航空新城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跨学科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