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基因视角下的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研学课程设计

2023-05-05李璐阳周忠发刘智慧唐丽

地理教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苗寨西江苗族

李璐阳 周忠发 刘智慧 唐丽

摘 要: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加强中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地理基因是培养学生乡土情怀、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推动中学生民族文化观的正向发展,唤醒中学生民族文化情绪与情感体验,通过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民俗体验活动、特色民族产业的地理基因,整合西江千户苗寨少数民族文化研学旅行资源,设计具有研究性和旅行性体验相结合的研学课程,从而达成实践内化、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的研学目标。

关键词:地理基因;民族文化自信;西江千户苗寨;研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5-0066-0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培育民族文化自信,中学教育是关键一环。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学校按照学段特点和地域特点,建立研学基地,充分挖掘研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地理基因原是指地理环境在作家身上留下的印记,并呈现在作家自身的文学作品里[1]。后来也引申为某地区特有的地理因素,这些自然与人文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特定地域的物质生产和生活,并在影响和塑造人的思维、观念、气质、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学生而言,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施加地理基因的正向影响,对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家国意识、民族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对研究苗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因此,选定西江千户苗寨为研学地,立足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充分挖掘苗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促使学生通过具身实践,深刻感悟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内涵,以期达到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的目的。

一、地理基因视角下的西江千户苗寨研学资源

依山就势坐落于雷公山麓河谷的白水河两岸的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境内。西江千户苗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地形、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整个村寨建筑群与周围山体自然协调,极具“人地协调”的建设思想[2]。西江千户苗寨以其特有的地理基因,形成了当地特有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成为汇聚苗族文化遗产的宝库,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和“苗疆圣地”,共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涉及苗族建筑、工艺技术、节庆活动、服饰文化、饮食习惯、歌舞形式等民风民俗,其文化内涵极具多样性与独特性[2](图1)。

二、基于地理基因的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研学课程总体设计

1.选“地”定“题”——研学课程目的地与主题的确定

西江千户苗寨以其独特的地理基因形成了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少数民族特色显著、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少数民族村落,因而成为本次研学的首选之地。首先,西江千户苗寨地处典型的河流谷地,以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为主,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次,依山傍水的村落布局、精美独特的衣饰制作、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和节庆活动等使得西江千户苗寨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文化内涵,实地研学能够缩小学生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距离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了解与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因此,确定西江千户苗寨研学旅行的主题为“观景象、研文化、育情懷”。

2.结“题”析“情”——学生的学情分析

本次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群体是贵阳市G中学高二年级某班全体学生。首先,高二年级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已掌握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内容,明晰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为探究西江苗寨中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奠定了基础。其次,学生在校内课堂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习资源感官认识为主,将现实地理现象与课本理论知识联系的能力则较弱,学科知识的纵、横串联效应不足。最后,高二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已较好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实地探究任务。

3.依“情”设“标”——研学目标的设置

本次研学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其中,总体目标旨在以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培育民族文化自信;具体目标的制定将地理课程标准与研学具体内容结合,使得西江苗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研学内容与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紧密联系,彰显地理学科特性,使地理学科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标制定如表1所示。

4.绕“标”理“思”——研学课程设计思路梳理

围绕主题与学生学情,结合研学目标,理清研学思路是研学行前准备的重要环节。本次研学旅行分为行前准备、行中任务实施和行后总结反思与评价三个阶段。在资料查阅及对研学地进行预考察的基础上,从当地衣、食、住、行、历史、节日活动等方面[4] 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及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设计可行性强且具有探究价值的活动任务,研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5.顺“思”画“线”——研学课程路线设计

合理的路线选择有助于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研学目标的实现。研学路线由“出发地—研学地”路线和“研学地研学活动”路线组成。其中,“出发地—研学地”路线选择主要考虑经济效率和时间效率(即省钱省时);“研学地研学活动”路线则视研学内容而定。西江千户苗寨依山势而建,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形成“屋包山”的形式,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求学生顺着山势,在规定的起点与终点间自由选择活动路线,将研学路线的部分选择权交予学生,增添研学自主性,激发学生的研学兴趣,减少路线统一对学生思维的限制,避免研学活动流于形式。研学路线设计如图3所示。

三、基于地理基因的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研学任务创设

本次研学旅行以研学任务单为依据,通过任务驱动,调动学生感官体验与思维活动。利用地理基因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将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分为听史篇、赏衣篇、品食篇、安住篇、乐行篇,在任务单设计中,将民族文化节庆感悟、民族文化活动体验等内容渗透在研学旅行内容之中。

1.感悟民族节日,让民族文化“活”起来

节日是中华文化情感传递的纽带,是有温度的传递媒介。本次研学活动开展时间正值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苗族“四月八”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节日期间,苗族群众身着盛装,对歌、跳舞、吹洞箫和姊妹箫,充分展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风采。研学任务与民族节日相结合的体验互动内容如表2所示。

2.体验民族活动,让民族文化“动”起来

文化活动是学习并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苗族的民族文化活动涉及民族歌舞、服饰、产业、饮食、工艺等方面,是研学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开展的资源基础。具体研学内容如表3所示。

3.探究民族产业,让民族文化“兴”起来

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中的创意符号与创意元素,建构其科学的发展模式。在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产业中,既有传统茶产业,也有新型文创实景演出以及民族文创产品等。在探索民族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将任务安排在品食篇、安住篇以及乐行篇之中(表4)。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本次研学旅行设计,让学生深入西江千户苗寨,从赏衣、品食、安居、乐行等方面探究地理基因,身临其境地感悟西江千户苗寨的民族文化节日、民族文化活动,探析民族文化产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培育民族文化自信[6-7] 。民族文化自信是培育民族共同体、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在中学阶段利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民族文化自信培养、民族团结教育,对铸牢公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公民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长远效果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正国,李皓.“惟山体”创作的地理基因与地理想象[J].当代作家评论,2020(2):173-178.

[2] 安永娜,李锦宏.基于乡土文化重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21):167-170,18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张晓琳.西江千户苗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与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128-132.

[5] 龙玉杰,覃信飞,吴晓敏.黔东南苗族传统民居住屋文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22,43(2):120-124.

[6] 李敏,周艳芳.中国精神融入中学地理课程的路径探析[J].地理教育,2022(4):7-10.

[7] 韩玺英.新时代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路径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3):35-36.

通信作者:周忠发

猜你喜欢

苗寨西江苗族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千户苗寨的早市
苗族民歌
大美西江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