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图书馆馆长

2023-04-28李正新

大学生 2023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家长孩子

李正新

我出生并成长在云南闭塞的乡村,幼时的梦想便是走出大山,去看更大的世界。后来,上学、参军、读博,不断看到更多的风景。我逐渐意识到读书不是为了走出家乡,而是要让家乡不再贫困。为此,我和好友身体力行地推动乡村地区留守儿童阅读的公益活动,在各地建起一个又一个乡村公益图书馆。

在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令我困惑的问题,比如有些乡村图书馆建得很漂亮,大家捐赠了许多精美书籍,却鲜有人问津。后来,我逐渐明白,送去书,不等于送去了阅读。图书馆的空间和书籍只是为改善乡村儿童阅读提供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无法直接惠及乡村孩子。只有真正让乡村图书馆运营起来,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服务好“双减”之后的孩子们。只有形成一套管理模式并持续地运营下去,才能解决乡村图书馆重“建”轻“管”的问题。

为此,我走进田野,走进了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的古伦村。

“打工人之歌”

或许很难想象,我的古伦村之旅是在挫败中开启的。

两位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将我从狭小的县城接到村里时,已是一个寒冷的下午。一下车我便看到了篮球场北侧的“侗见”空间——一栋古色古香的木楼。走进其间,西侧墙壁是几架满满的书墙,红色的杉木柱子间,点缀着纤细的竹篾吊灯。二楼的春芽图书馆里,混合着杉木松香味和书香的升降式阅读平台上,摆放着一排排好看的儿童书籍。得益于几个公益组织的参与,原来闲置的旧村部楼,被打造成了可供孩子们看书学习的图书馆,并在多方助力之下募集了9000多册书籍。尽管获得了大量的捐赠图书,但因无人编目,无人借阅,这么多“宝贝”,只能成包成捆地躺在库房里“睡觉”。

征程未洗,我便在村里的微信群里发布消息,期待周六家长带孩子与我交流教育上遇到的问题。我还写了分享提纲,精心准备了PPT和精美的文创小礼品。

然而,周六那天只零零散散地来了三四位家长,过来的孩子年龄大都在10岁以下。尽管我热情地上前去与几位家长交流,但是家长们只是把孩子交给我,说一句他们不懂得带孩子,交给我很放心,转身便消失在视线里。

孩子们丝毫没有耐心坐下来听我分享,只想拉着我带他们一起做游戏。楼下广场上的小男孩们,一整天不是拿手机打游戏、刷抖音,就是捧着各种卡片“砸卡片”。我的计划和想法全被打碎,精心制作的PPT甚至都没有机会打开,我事先准备好的金句,全变成了“哑炮”。

这个湘西小县城没什么产业,年轻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每年也就过年回家几天。村里的100多个小孩,9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且留守年龄小,父母大都在孩子刚满一岁时,就交给家里老人抚养。那些本没受过多少教育的老人,每天尚有繁重的农活与家务,他们只能保证孩子不受冻、不挨饿。为防止孩子哭闹,老人们通常会把手机扔给孩子。调研中,我发现有些三四岁的小孩,甚至能从下午四五点刷手机到夜里一两点。由于长期看手机、刷短视频,孩子能专注地,集中精力看书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

我尝试带孩子们看书,才不到10分钟,就有孩子痛苦地喊:“老師,我看不下去了!”旁边立刻就有孩子质问,“我们为什么要看书”,另一个三年级的男孩马上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我看手机上说,我们读书是为了做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几个孩子哄笑着唱起了网络上流行的关于打工人的“小段子”。

初次见面的挫败和触目惊心的现实,让我决心在古伦村驻扎,以图书馆驻村馆长的名义,从田野观察走向社会干预。

从田野观察走向社会干预

不少老人告诉我,他们不愿把书借回家。因为孩子不但不看,还容易把书弄坏。但我十分坚定地告诉他们,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第一步先得营造阅读环境。

我耐心地告诉老人,如果家里只有手机,孩子就只能玩手机,因为他没有其他选择。但家里有书,即便起初不会看,哪怕无聊时得随手翻一翻,或许就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鼓励每个来到春芽图书馆的孩子,勇敢地向图书馆借出第一本书。一番努力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带孩子来借书,孩子之间甚至会PK谁借的书多。

每次借着孩子们来借书和还书的机会,我会用10分钟与他们交流读书方法,倾听他们读书的收获与感受。让借书和还书,不仅仅只是一个登记,而是变成由我负责引导、提出挑战,孩子从书中探索答案,并学会沟通和表达的互动过程。

村里的孩子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老师,我们的房子、村子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呀?”“ 天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变化呀?”“我们能不能瞬间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呀?”孩子们追着我,向我抛来无数的问题。由于缺乏引导,他们热衷看“神怪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面对这一现状,我尝试带孩子们看科幻影片。每当太阳在村西的山头落下,星辰次第布满夜空,我便连上投影仪,孩子们从田埂上吵着闹着跑着来到图书馆,从《星际穿越》到《浪浪地球》,从《哈勃的宇宙探秘之旅》到《银河系之谜》……每周五晚我都会选两部播放。孩子们兴奋地议论着电影中的精彩场景,我则鼓励他们试着把自己带入到情境之中,想象如果主角是自己,会怎么样参与探索,又有什么样感受。让我惊讶的是,平时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们,周六早上8点多,就相约敲开我的房门,要我教他们计算什么是“光年”,认清各个行星。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还开启了视频分享会,邀请志愿者在线上带孩子们看故宫、游大学校园,教孩子们演奏各种乐器……在讲述“一粒咖啡豆的故事”中,我把数学、地理、历史的知识融合进去,让孩子们学会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

不打烊图书馆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推行,学生们有了更多课余时间。但对很多农村孩子来说,课外辅导一直是他们缺乏的。如何利用好每天放学后空出来的时间,让孩子在新奇、有趣的探索性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点燃对学习的热情,是我关注的乡村儿童教育中又一个重点问题。

和某些村子一样,古伦村的一些工作出现了“外人干,村民看”的状况,只有部分村民愿意参与村庄的公共事务。作为一名外来客,我明白唯有村民发自内心的参与,乡村建设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我挨家走访,向老人们解释,现在教育改革的方向是走向“大语文时代”。在基础教育阶段,阅读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只要孩子的阅读习惯建立起来,阅读量上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随之跟上,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会带动其他科目的学习。但目前,最缺少、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引导和陪伴,我动员家长们一起参与到儿童阅读陪伴活动中来。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老人参与到图书馆值班中,在老人们的帮助下,一到暑假,春芽图书馆就灯火长明,变成一个“不打烊”的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孩子们从搬运书籍到整理玩具,再到打扫卫生,都积极参与了进来。

2022年夏天,我带孩子们在春芽图书馆里用油画棒画出他们熟悉的村庄草木和梦想,再把孩子们的作品通过计算机处理,印制在了飞盘上。他们惊讶地见证了一个作品在手上诞生的过程,两眼放光。

回想在古伦担任驻村图书馆馆长的几百个日与夜,我没学到什么上手即用的技能,但却遇到了许多触动我心的人。是他们让我意识到,建设乡村,其实是一个缓慢穿透硬木板的工作,它需要耐心、智慧,甚至一点儿天真。

责任编辑:刁雅琴

猜你喜欢

图书馆家长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图书馆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