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育人路径及实现策略

2023-04-27杜红居郑志民王永铨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现策略大数据高校

杜红居 郑志民 王永铨

摘 要:大数据在高校全过程育人中的作用不断凸显,然而对数据的挖掘、整合及运用还未形成体系,绝大部分信息仍处于“浪费”状态,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育人模式还停留在数据前端,信息化时代高校大数据未能发挥全部作用。本文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育人存在的问题及高校精准育人路径,以期为高校大数据精准育人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精准育人;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9.041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一场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工作及思维发生重大变革时代随之而来。2015年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要求抓住数据发展的机遇,有效推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是数字化的必然产物,也是物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维克托·迈尔—恩伯格教授在《大数据时代》中所述,“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大数据的真身简直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绝大部分山体都隐藏在海面之下”。互联网时代下,与人们社交、商务及移动通信相关的信息每天都以“PB”级单位增长。高校作为集教学、生活、学生活动及个性表达为一体的综合体,每天会产生海量数据。高校在育人过程中产生的诸多数据未能得到有效挖掘,更谈不上充分使用。就如何实现高校育人精准化,如何结合大数据创新管理理念是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育人工程面临的重大课题。网络一代(新生代)成长环境、新时期社会发展及现代化治理都已经迫使我们做出新的思考,结合大数据创新管理理念,强化育人手段,实现精准育人。

1 大数据与高校数据化

大数据的概念源于计算机科学全面融入人们生活之后,大量信息爆炸式增长,突破达到原先电脑(结构化数据查询语言SQL)的内存处理能力,指量非常大,其中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分别是天文学及基因组学的发展。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提出大数据包含4大特点:Volume(体量大)、Velocity(变化快)、Variety(类型多)、Value(潜能价值大,也有说法认为是数据价值低密度化)。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上社交、商业、通信等方面产生的结构化、非结构化及半结构化数据。

人类的发展正处于大数据变革的阶段,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阐明大数据的核心是谁拥有数据。高校育人工作还走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仅依靠数字化已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高校的期待。如何将育人过程产生的大量数据融入到育人手段中去已迫在眉睫。高校育人工作在加快落实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育人过程数据化是必行之举。高校育人过程数据化涉及教学过程、社区生活过程等方面,因此要围绕教学、生活来构建新型育人体系,实现数据化。通过技术手段收集、处理及分析,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将数据整理、可视化后给予正确的表达,为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2 高校管理育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新生代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创造力和不确定性的群体之一,传统育人手段显然难以与育人对象的特性相匹配,高校育人手段更新迫在眉睫。

2.1 高校管理育人手段粗放,缺乏精准度

新时期大学生培养质量要求高校切实做到五育并举,将育人始终贯穿在教学、管理及服务全过程中。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育人手段较为粗放,教学、管理及服务三者还不能有效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例如,教学方面主要是授课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由于课程教授内容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当授课内容过于陈旧、教师照本宣科时,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不能得到满足;管理方面主要是管理者未能有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由于缺乏调研,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存在粗放式管理问题,难以形成多样化管理体系;服务方面存在学校提供的部分服务与学生个性化需求不匹配这一矛盾,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和服务手段已无法满足新生代高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总体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育人手段存在“一刀切”的情形,并不能很好服务育人过程,制度比较粗放,缺乏精准度。

2.2 高校传统育人手段单一,缺乏主动性

在当下的高校育人体系中,高校均有制定相应的文件,依托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及班主任“催促”监督,在文件工作落实中,大部分育人工作时效性不强,由学生管理部门布置和安排,依靠辅导员通过谈话并开展相关活动来落实育人工作,育人过程往往呈现一对多的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工作模式下,事务性工作在辅导员工作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通常情况下,几百个学生配备一个辅导员,仅将更多育人过程及任务寄托于一人或者几个人,显然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在实现育人工作最后“最后一公里”问题上,育人者处于被动状态,当有问题存在时,育人者才出现解决问题,育人方式缺乏主动性。

2.3 高校传统育人过程信息化滞后,缺乏预见性

当前高校在积极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在育人过程中,绝大部分高育人过程信息化还较为滞后。主要体现各部门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不能有效整合各部门数据,如教务系统、门禁系统、住宿系统、学工系统等,各数据归口部门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这种情况使得数据不能有效整合,难以形成便于整理和挖掘的信息库。因此,即使各部门有大量数据产生,但难以运用这些数据生成有效信息以及可预见的相关风险和潜在问题。

3 构建大数据精准育人路径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实践新的育人路径迫在眉睫,探索并构建精准育人路径,是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当今世界正在迈向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的基本生活与思维方式都已發生改变,这迫使高校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大数据的相关知识及理论在实现精准育人路径中的作用。因此,实现精准育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探索。

3.1 强化大数据思维,实现育人理念创新

大数据时代高校面临的压力,需要大数据理念和思维来应对,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精准育人,必须认识到数据并非静止和陈旧的。高校教师及管理者要树立“用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这一理念,让数据“活”起来。同时,我们要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提取及分析,让潜藏的价值服务于育人过程。大数据背景下我们的关注点应从因果关系转移到相关关系中,通过大数据的相关关系去寻找因果关系显然更加可靠。因此,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应该掌握更多、更全、更有用的信息,以适应高校管理育人转型的需要。并且,我们所做的大数据相关工作的目的是为预测提供依据。强化大数据在教育中差异化和个性化预测能力,可以肯定,高校信息管理者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描绘成长画像,通过学生进入大学前的生活學习方面的数据,预测该生在大学可能的轨迹,通过大数据推测其适合从业的岗位,以及其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潜力和突破性,这为大数据精准育人提供了可能。

3.2 提供平台建设相关保障

高校实现精准育人,首先要解决保障问题,即完善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包括招聘专职人员从事相关工作,更新软硬件设施等,这些都是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实现精准育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大数据精准育人工作,部分高校已经走在前列,比如有的学校在学生工作处下设数据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管理中的数据整理及分析,为学工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建议。高校实现精准化育人的前提是给予相应的支持保障,最好能设立单独的部门,专人专事挖掘信息价值,至少在学工部门设立专门岗位,专人专职从事相关工作。

3.3 搭建智能综合的大数据管理平台

搭建大数据管理平台——高校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当前,部分高校智能化管理平台存在短板,如:数据接口标准化程度不够,资金短缺,队伍不齐等,这导致智慧华平台建设未能形成合力。针对该问题,建议高校将高校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纳入教育目标中,制定详细的目标责任。此外,还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对相关系统进行整合,打破各系统壁垒,实现数据智能化、可视化。特别注意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树立全局意识,解决数据涉及面、业务技术及建设周期之间的矛盾。

3.4 构建高校大数据精准育人体系

高校大数据精准育人模式探索势在必行,目前大数据精准育人体系还不完善,主要源于育人过程未能数据化,智能化可视化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大数据精准育人评价体系不完善。因此,构建高校大数据精准育人体系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1)数据系统化,打破“信息孤岛”。高校管理育人中要实现过程育人数据系统化。系统中要紧紧围绕课程、实践、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与生活数据进行对接。尽快搭建育人体系与高校信息大数据的有效对接桥梁,其中最核心是将十大育人体系由数字化转向数据化,实现管理育人过程化,打破“信息孤岛”。

(2)数据可视化,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有了精准育人的大数据,想要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就必须实现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借助图形学,统计学,科学可视化及用户界面,对大数据相关信息进行直观表达,增强数据认知能力。因此,想要更好实现精准育人,就必须借助数据可视化工具挖掘育人数据潜在的价值。

(3)评价标准化,构建大数据精准育人评价体系。实现大数据精准育人,必须要构建与大数据发展相应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必须要基于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和发展趋势来构建;建立并健全专业教师、学生、管理老师等主体多元参与的评价机制,制定信息化教育管理的标准;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不同评价主体权重;确定基于价值论、系统论及AHP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

4 挑战

大数据已经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界也有部分应用。但是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育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

(1)数据挖掘方法和再利用手段的挑战。研究发现,目前只有5%的数据属于结构化数据,适用于传统数据分析方法,而95%的数据为非结构化数据,具有信息量大、无法快速筛选、不精确性等特征,无法被有效利用。因此,从这些非结构化数据中实现数据二次利用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2)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新型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改变注入新活力,未来大数据的发展促使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数据思维。当前,教育工作者未能主动推动大数据与高校精准育人的发展方向,形成教育管理新动能。

(3)信息安全的挑战。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安全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比如,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如何合法合规使用数据,如何构建具有大数据思维的工作团队等,其中,最严峻的当属信息安全问题,笔者同意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应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观点——数据安全应该要向数据授权者负责到数据使用者负责的方向改变。

高校育人工作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事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系统性重大工程。通过大数据信息运用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精准育人管理水平,实现高校育人水平精准化,有效提升主动性和预见性。因此,在当前计算机科学等空前发展的背景下,搭建大数据精准育人平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实现新时代高校育人新局面。在运用大数据手段过程中,考虑如何规避大数据的潜在风险,制定约束机制,正面积极应对大数据进军高校发展大势,借助大数据发展红利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育人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周涛.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J].人力资源管理,2013,(3):136.

[2]李怀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研究范式变革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6770.

[3]周南平,贾佳.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9):7579.

[4]戴燕龙.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求学,2020,(35):2930.

猜你喜欢

实现策略大数据高校
电能替代管控一体化的实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