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察“四合一”:助力“引领区”知产保护

2023-04-23曾国东

检察风云 2023年8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合规检察院

曾国东

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基本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追诉知识产权犯罪、监督知识产权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职责使命。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浦东新区检察院”)结合浦东检察改革创新引领发展的特质和运用知识产权“三合一”办案模式的经验,提出了“明确相关检察办案部门统一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立法意见,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的浦东新区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以下简称“知产若干规定”)采纳。知识产权“浦东立法”一年多以来,浦东新区检察院坚持高标准定位,推行知识产权“四合一”履职,聚焦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助力浦东打造自主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保驾护航。

搭建“四合一”履职模式。浦东新区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知识产权问题前沿性、交叉性、专业性趋强,实践中同一知识产权案件往往同时涉及行政、民事、刑事等多个领域,办案部门分散难以统筹履行检察职能。为更好落实知产若干规定推行知识产权“四合一”综合履职模式,浦东新区检察院明确由原张江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张江院”)专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并集中统一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组建高层次检察团队。由于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多、专业性强,刑民交织等疑难复杂案件多,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更高,对四大检察融合履职要求更高。浦东新区检察院引进知识产权领域专家型人才担任张江院检察长,并从各部门精心选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优良的干警,组成新张江院,高标准配备一支高素质、年轻化和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检察队伍。同时将张江院办公地点由川沙地区调整为张江高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靠前一步提供更优质的检察服务。

细化行动指南。知识产权“四合一”履职不是原有的“三合一”+“公益诉讼”的简单加法,而是彼此贯通、实质性的融合履职。浦东新区检察院提出13项工作举措,切实推进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在办案中同步审查案件中刑事、民事、行政监督等问题,同步研判是否存在公共利益受损,推进法律监督“全要素审查、全流程覆盖”。

民事支持起诉助力维权。探索涉及公共利益的知识产权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是知产若干规定带给浦东新区检察院的重大支持,被寄予了厚望。對涉知识产权民事纠纷,尤其是涉地理标志纠纷案件,检察机关决定是否支持权利人提起民事诉讼时,除了进行公益性的判断外,对“弱势群体”的判断点应着重在诉讼能力或者说维权能力的不足。浦东新区检察院办理了“南汇8424西瓜”地理标志被侵权公益保护案——以民事支持起诉的方式对地理标志涉及公共利益进行司法保护,为今后地理标志公益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浦东样本”。

张江地区人民检察院专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启动仪式现场

专项监督助力公益保护。滥用诉讼权利,既浪费司法资源,又损害公众利益。为防止和监督纠正社会各界反应强烈的滥诉,浦东新区检察院开展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系统梳理2021年审结的1.2万余件商事维权案件,调取了150余件案件材料,从中锁定某维权公司以特定影视作品提起的批量维权案件涉嫌恶意诉讼,后通过构建恶意诉讼法律监督大数据模型,在全国范围内挖掘出涉该公司的16件恶意诉讼线索,相关工作获上级机关(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的肯定。

个案合规向行业合规探索。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改革工作虽然没有写入知产若干规定中,但立足个案助力企业知识产权合规已成为检察机关延伸办案触角及开展诉源治理的重要举措。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侵权易发、多发和侵权易、维权难的现象,知识产权合规漏洞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检察机关办理企业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一方面要适时启动涉案企业合规工作,确保从知识产权获取、维护、评价、运用、保护到保密的全过程合规,建构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将合规“防火墙”融入企业业务流程,从而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水平;另一方面要立足于个案合规,助推特定行业合规,如:检察机关与行政主管单位、行业协会加强协作,以实现办理一件、合规一片的效果。近期,浦东新区检察院系统梳理了1000余件知识产权案件情况后,发现90%以上的知识产权案件涉及商标犯罪,印刷行业存在知识产权违规行为、企业合规漏洞等共性问题,便制定并发布了《印刷企业知识产权合规工作指引(试行)》,为印刷企业防范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以及提供相关行业合规经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正向引领。

涉案合规向事前合规探索。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的构建是知产若干规定制定的目标,检察履职需要坚持“治已病”和“治未病”相结合,推动企业对业已遇到的或者潜在的风险进行检测、化解、预防。浦东新区检察院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标准指引(试行)》,从合规职能部门的独立性、合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合规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合规工作运行的持续性以及合规管理存证的必要性五大视角为企业合规管理体系的组建、运用、效果提供了宏观指导。浦东新区检察院联合区知识产权局发布《企业知识产权常见法律风险提示》,对企业商业秘密等多个企业经营中的常见法律风险点做出提示和建议,便于企业随时随地进行自查和自检。

推进融入式检察服务。打造知识产权“大保护”,检察机关需要自觉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局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更要发挥职能延伸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浦东新区检察院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和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别设置了检察官服务窗口,向百余家企业“输出”法律服务;并选派优秀检察官加入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专家库,为科创板拟上市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

深化知识产权执法司法协作。浦东新区始终致力于构建“全类别、全链条、多渠道、多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需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有效衔接,也需要司法机关之间统一认识、强化协作:

一是统一认识。浦东新区检察院积极参与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建设,在涉案线索和信息核查、侵权检测与识别、取证存证等方面嵌入刑事司法追诉标准,明确证据规格。二是统一标准。制定知识产权案件刑事证据认定标准和量刑指引规范,通过同堂培训,从源头提高案件侦办质量;明确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提前介入要100%全覆盖和系统留痕,实现知识产权刑事证据标准的统一。三是优化行刑衔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机制,实现行刑双向流动闭环,探索区域内重点案件、多发案件的行刑衔接证据标准,促进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裁判标准统一。

畅通知识产权大数据衔接。大数据赋能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是实现知识产权检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检察机关要求对内加快知识产权案件全流程在线办案,打造检察数据底座,强化内部数据的采集,着力盘活现有数据,开发精准量刑、类案溯源治理等数据模型;对外加强沟通,增进互联互通,实现模型共建、共享、共用。浦东新区检察院积极推动执法司法大数据协同共享,已与20余家单位签订《浦东新区执法司法大数据信息协同共享机制》。浦东新区检察院建立大数据模型,对电商平台的信息进行数据碰撞、甄别梳理,发现有电商平台商户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售卖含有大量侵权盗版音乐作品资源的U盘、光盘、网盘的行为,因其涉嫌侵犯著作权,相关线索已移送公安机关。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合规检察院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GDPR实施下的企业合规管理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
不只是合规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