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子共读问与答

2023-04-23李嘉纯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毛毛虫图画书亲子

李嘉纯

如何挑选绘本

【0-1岁】

材质耐撕、耐咬、耐用;

内容简单,以单页认知类为主;

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如儿歌、童谣、诗歌等;

视觉激发效果突出,颜色和谐、图画清晰。

【1-3岁】

文字简单、插图丰富;

内容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匹配;

具备故事性,既贴近生活,又充满想象力;

图画幅面尽可能开阔,字体偏大,阅读舒适感强。

【3-6岁】

主题多样化,涉及多学科领域;

介绍多元文化概念,如各国的节庆与风俗、地方歌谣、民间传说等;

与孩子的现实生活经历有一定联系,能激发孩子更多背景知识,投入更多注意力。

选择获童书界主流大奖的绘本

获国际安徒生奖、凯迪克大奖、凯特·格林纳威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信谊图画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绘本都是不错的选择。

过于依赖亲子阅读会影响自主阅读吗

亲子阅读是自主阅读的基础。阅读活动看似安静、简单,实则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大脑运转,如对文字符号的解码,运用背景知识对语法、语境进行理解等。如果阅读的流畅度受到限制,孩子很难享受阅读的乐趣,自然不愿意自主阅读。随着识字量的增加、理解能力的增强,孩子自然会选择自己看书。这时,自主阅读才会水到渠成。

如何提问

少问知识性问题,多问经验性问题

知識性问题通常会以“对与错”来评价,孩子答不上来,自信心会受挫;而经验性问题往往会连接孩子的直接经验,不仅能帮助孩子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和阅读经验,还会帮助孩子增强信心,激发阅读兴趣。比如读到《好饿的毛毛虫》里“苹果”这一页时,我们可以将“这是什么”转换成“你看,毛毛虫吃了一个……”或者“毛毛虫吃了什么”的提问方式,即亲子合作完成阅读。除此之外,还可以问由阅读经验引发的问题,如“你见过毛毛虫吗”“你观察到毛毛虫是怎样吃东西的呢”等。

少问封闭性问题,多问开放性问题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是典型的封闭性问题,这类问题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开放性问题把以家长为中心的阅读活动转向以孩子为中心,没有唯一答案,可以引发孩子更多思考。开放性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预测性问题——对绘本角色形象、角色动作或心理状态进行预测;假想性问题——丰富角色之间的对话或心理活动,思考不同的结果;比较性问题——通过角色形象、动作、表情或画面特点的观察,进行自主比较;联系性问题——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少问教育性问题,多问情感性问题

情感性问题包含两类:一类是就故事角色的感受、情绪和想法进行提问。比如,“你觉得他现在心情怎么样?”另一类是感受性问题,能帮助孩子建立移情能力,引发更多的互动与思考。比如,“你觉得书里哪个地方最有趣?”“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需要注意的是:阅读需要交流和分享,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次阅读,都需要无休止的提问,不能让提问变成孩子的负担。

为什么孩子喜欢重复阅读

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说过,孩子在重复阅读时会产生安全感、自信感、愉悦感,重复阅读还能满足他们获取丰富新信息的需要。所以,对于孩子反复阅读同一本书这个问题,家长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孩子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

如果孩子不愿意重复阅读,家长也不必强求。孩子喜欢一本书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这本书是否符合孩子当前的认知水平与兴趣,太难或太简单都可能让孩子感到无聊。我们可以采取较为柔和的方式来干预,比如,在和孩子闲聊时无意中提到这本书:“上次那本书里好像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但我有点记不清了,要不我们一起看看吧!”先引发好奇心,再顺势而为。但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也不必勉强。

如何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共读

如果家里不止一个孩子,在亲子阅读时,家长可能会面对更多问题,如孩子间年龄、兴趣不同,认知有差异,每个孩子都要求读自己选的书,该先念谁的呢?对此,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父母分工,共读不累。爸爸妈妈每人陪伴一个孩子阅读。不同的阅读风格能带给孩子不同的感受,让孩子养成多元思考模式。

同一本书,不同讲述方式。同时给两个孩子阅读时,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1岁的小宝倾向于命名书中的事物,而4岁大宝希望完整地听完整个故事。这时,家长可以先以命名的方式把书中的事物讲给小宝听,再把这一页的故事讲给大宝听。先小后大,先易后难。

角色扮演,兼顾二娃。可以挑选更适合小宝看的书,先阅读,再和大宝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给小宝看。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平衡两个孩子的阅读需求,还能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孩子在包容与合作中成长。

该警惕和避开哪些亲子阅读误区

误区1:过于功利

随着早期阅读的推广与普及,一部分家长对亲子阅读产生了过高的期待,期待阅读对孩子的发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家长过重的功利心容易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反感情绪。亲子阅读的首要目的应该是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时光。家长要放松心态,静待花开。

误区2:照搬书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喜好,照搬书单可能会出现所选图书孩子不喜欢的情况,从而降低孩子的阅读兴趣。比较好的做法是,把书单作为参考,根据孩子的能力与喜好挑选,并在阅读中关注孩子的状态,发掘孩子的兴趣点。

误区3:选书类型单一

为孩子选择阅读材料时,可以关注以下3点:1.类型多元化。不仅有故事类图画书,也有玩具书、布书、拉拉书、操作书、立体书等。2.题材多元化。不仅要读故事,也要读儿歌、童谣、科普类图书等。3.形式多元化。除纸质类书籍,还可以涉及音像类、多媒体类等阅读材料。

误区4:将阅读等同于识字

过早让孩子进行识字和书写活动不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还会降低孩子的阅读兴趣,导致孩子在还没有进入学校教育前就对阅读和学习充满恐惧,这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误区5:阅读中过多进行道德灌输

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阅读绘本,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绘本中明示或暗含的人生哲理。抱着这样的目的,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时不时会问:“你觉得这样做对吗?”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种做法强化了图画书阅读的道德灌输。但其实,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往往是第一位的。对于孩子来说,阅读绘本最重要的是感受其中的文学美与艺术美,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猜你喜欢

毛毛虫图画书亲子
毛毛虫,动起来
好饿的毛毛虫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毛毛虫和蚕
可爱的毛毛虫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花是一本图画书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