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共青团改革与书院制改革的路径融通研究
——以潍坊理工学院为例

2023-04-20刘燕燕李晴闫凯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书院共青团

■刘燕燕,李晴,闫凯

(潍坊理工学院,山东 潍坊 262500)

现代大学书院是自21 世纪初以来我国高校在借鉴欧美大学住宿学院和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建立起来的创新性教育组织[1]。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书院发展报告2020》中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 年,共有97 所高校成立304 所书院[2]。书院作为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内部的一种组织设计,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教育管理和育人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3]。书院制运行模式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实践图景正在逐年不断丰富[4]。本研究将深化共青团改革与书院制构建融合,为书院制改革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一、高校共青团改革的脉络

2015 年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后,共青团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时期。共青团改革初期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三性、去四化”等具体要求。2016 年11 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8 号),揭开了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序幕,为高校全面推动共青团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2020 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发布了《深化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从改进政治教育机制、健全实践教育机制、改进组织运行机制、创新组织动员方式四个方面明确了深化共青团改革的重点任务。2021 年10 月,共青团中央明确提出深化共青团改革“总的思路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党和国家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5]。高校共青团改革进入改革深化时期。

二、深化共青团改革与书院制在改革逻辑上具有同向性

(一)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组织要“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5]。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野下,高校共青团要以配合协调高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战略选择,形成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动力与机制[6]。围绕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在高校共青团的范围内就是围绕高校共青团的制度来提升高校共青团的育人能力。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发挥好高校共青团的育人功能,才能从人才培养方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7]。

自2005 年复旦大学建立书院以来,国内高校书院制已推行18 年。书院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育人模式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书院制改革的初衷是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8]。书院制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大学内部系统结构的调整、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关系的协调整合,不断优化高校治理系统功能[9]。这种改革逻辑符合新时代教育内涵提升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极具推广和借鉴价值。

综上,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关键是通过提升共青团的育人水平从而提升高校综合治理水平,书院制以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两者均致力于提升高校综合治理能力和体系现代化。

(二)高校“大思政”和“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的若干措施》指出,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遵循,在“大思政”和“三全育人”格局中,把握功能定位,履行职责使命[10]。

2019 年10 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工作[11]。该文件以“三全育人”为目标导向拓宽了书院制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范围。

深化共青团改革关键是提升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有效覆盖面,提高对“大思政”和“三全育人”格局构建的贡献度。书院制改革将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引入社区,完善育人支持系统和时空轨迹,致力于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两者是构建“大思政”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载体。

(三)育人理念、目标及载体具有协同性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高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12]共青团改革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书院制改革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把满足学生学习自由和个性发展作为终极目标[13]。两者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一育人理念。

现代大学书院和第二课堂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性,在目标上,二者均强调立德树人,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定位上,书院和第二课堂均作为独立的育人平台,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在载体上,二者均以课外活动作为育人载体,包括社会实践、专题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竞赛、创新创业等形式[14]。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书院课程“学分制”提供制度支撑。书院作为一个有实体的组织机构,为共青团第二课堂提供了实体平台。共青团和书院在育人载体、制度保障等方面实现了优势互补。

三、深化共青团改革与书院制构建的路径融合实践

潍坊理工学院自2021 年开始实施书院制改革,与深化共青团改革在时间上同步。学校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从顶层设计层面将书院制构建和深化共青团改革纳入学校教育综合改革指标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建构起以共青团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为治理框架的书院育人模式。截至2023 年9 月,学校两校区共建成复兴、格物、致知、博雅、翰林等14 个书院,实现了全员书院制。

(一)党委领导下以团学组织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书院是在潍坊理工学院党政领导下,在校团委具体指导下,构建的育人组织。书院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设理事长1 人,副理事长1 人,理事5 人。理事长由分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兼任,理事由来自教务、科研、就业等部门的相关领导担任。书院设党团中心作为书院组织机构,设党支部书记、书院团委书记、育人导师(专职辅导员)。育人导师按照1∶200 的比例配备。党团中心下设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书院团委和学生自治委员会。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将党建与书院教育教学日常工作融合,以党建带团建推动书院育人功能的发挥。书院团委负责书院的日常运行,包括书院教育体系、书院导师队伍、书院文化建设及运行。书院团委作为书院运行的核心可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加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自治委员会是由书院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学生自治组织,在书院团委的指导下具体负责书院的日常事务运行。由书院自治委- 各团支部构成的书院学生自治体系,有效实现了共青团工作重心的下移。

学校将书院界定为与学院并行的组织机构,以共青团组织体系作为书院的管理运行体系,为深化共青团改革和书院制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二)以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依托的书院通识教育体系

通识教育是书院育人模式的特色。学校参照香港中文大学书院管理体系[15]将通识教育分为学校通识与书院通识,学校通识提供知识性学科教育,注重专业知识传授和学术发展,在“第一课堂”实施,书院通识注重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在“第二课堂”实现。

深化共青团改革,要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学校将“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出台了《潍坊理工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课程体系标准》,建构起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框架体系,着力将“第二课堂”打造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载体。从培养方案的维度实现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通,从制度上保证了团组织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来。

书院通识教育体系以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依托,在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实践通识课程,主要包括自我认知实践、劳动实践、公共艺术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体育实践等。学校围绕“将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发成课程”这一理念,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到书院通识课程暨“第二课堂”课程开发上来,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局面。

(三)由共青团干部、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由学业导师、育人导师(专职辅导员)和朋辈导师组成。学校出台《潍坊理工学院育人导师工作制度》《潍坊理工学院学业导师工作制度》《潍坊理工学院朋辈导师工作制度》,配套《育人导师职称评聘工作办法》《学业导师工作量计算办法》等激励机制,将各类育人资源引入书院。

学业导师多为专业教师,选派兼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从企业和二级学院选派。学校建有学业导师库,各书院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聘任。学业导师架起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桥梁,既可以开设“第一课堂”课程,又可开设“第二课堂”课程。所开设“第二课堂”课程计入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体系纳入教学评价、评奖评优和职称晋升。学业导师制度使优秀的教师有机会与学生在书院面对面交流,为学生提供学业、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指导,发挥导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育人导师为专职辅导员,由改革前学校原来的各级团干部和学工人员组成,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组织运行及团学事务等。育人导师围绕构建“同成长”的师生关系,在思想引领、创新创业、心理健康、生涯规划、职业指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有效支持,切实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全面发展。朋辈导师是各书院在高年级学生中选聘的学生骨干,工作职责主要是协助育人导师开展书院团支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书院制管理模式宣讲,根据自身特长开设“第二课堂”课程,提供心理咨询、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援助,同时向书院团委反馈学生诉求等。朋辈导师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主体的双向性和示范性。

(四)基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融通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双院协同育人体系

针对书院制模式下双院协同的困局,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主任的双院协同工作委员会,出台双院协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书院与学院的管理职责、细化工作内容和实施路径,为双院协同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双院协同工作委员会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学院和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共同的育人目标,明确了学院的育人主体地位,由学院牵头制定贯通学院和书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台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维度的学院和书院的协同。

由双院协同工作委员会牵头,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等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和认证,出台《潍坊理工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将“第二课堂”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书院育人导师、班级班主任等组成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组,建立起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双院协同育人平台。第二课堂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生评优评先、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

(五)书院文化育人体系

书院文化是现代书院制人才培养的灵魂和核心。“建立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架构下使学生的生活空间同时具备文化功能。”[16]潍坊理工学院书院文化建设,围绕落实“全人教育”理念,以涵养“独立、善良、自律、美丽”的人格为目标,坚持育人性、整体性、特色性、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将文化建设的载体定位为书院环境设计、特色书院课程、网络文化建设等。

书院环境设计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设计。其中,硬环境设计主要依托书院公共空间设计。书院公共空间是书院社区实现育人功能的关键要素。各书院设置党团活动室、科创空间、图书角、咖啡休闲区等功能区。同时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艺术实践、社团活动等项目,引导学生参与书院大堂公共区域的设计,并经学生代表大会决议确定书院大堂设计方案,学生可用过小程序实现对公共场所使用的预约。软环境主要是书院营造的文化氛围。各书院通过独有的院名、logo、院训、育人理念等营造出自身独特的书院文化,以实现对学生的隐性熏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院徽征集、院训宣讲等活动,深化了学生对书院文化的认同。

特色课程是书院文化的最直接体现。各书院通过开发特色书院课程打造书院文化品牌。例如,复兴书院将“国风复兴”、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其“第二课堂”课程始终,开设中式建筑、民间艺术、武术、茶艺、中式美妆、中国舞、礼仪等课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脉络的特色课程,受到同学们的喜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书院文化。

书院网络文化建设主要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网络空间。网络文化建设围绕思想引领、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这一主线,结合新时代学生特点和需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注重打造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书院网络文化品牌,结合线上线下活动,牢牢把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四、结语

潍坊理工学院将深化共青团改革与书院制改革路径融通,推动共青团工作进入了学校育人的“中心地带”,提升了共青团在“大思政”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构建中的贡献度。同时,健全的共青团制度体系、组织机制以及共青团对广大青年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书院制改革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增强了青年学生对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深化共青团改革和书院制构建的过程融合,有效实现了育人资源的整合,育人方式的融通,实现了两者在育人方面的优势互补。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书院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朵云书院黄岩店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白鹿洞书院记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