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吴江区“中国曲艺之乡”的工作思考和发展规划

2023-04-17范新巍

曲艺 2023年4期
关键词:书场弹词吴江

范新巍

2017年8月,苏州市吴江区向江苏省曲艺家协会提交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的申请报告,正式拉开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工作帷幕。2019年1月,中国曲协对苏州市吴江区“中国曲艺之乡”创建工作进行验收;同年5月,中国曲协副主席盛小云向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至此,吴江成为江苏省第九家获得“中国曲艺之乡”殊荣的地区。

曲艺是百戏之母。一直以来,吴江曲艺工作者为吴江曲艺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才情,贡献了智慧,在创造众多成果的同时,也创造了吴江曲艺精神——贴近生活,讴歌生活,接通地气,恪守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准则;“一条扁担两条腿,跑遍全县生产队”,体现“二为”方向;倾情保护发掘,不断创造创新,遵循艺术规律与时代精神;以人民为中心,以时代为担当,彰显艺术责任与艺术使命……吴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的成功,昭示着新篇章的开启。

一、巩固发展曲艺阵地,壮大曲艺队伍

吳江位于评弹文化圈的核心区域,所辖同里镇即为评弹界公认的两大说书考场之一。百年来,评弹艺术这朵曲艺界的奇葩盛开在吴江这片文化沃土上,成为吴江人心中无法割舍的一份情怀。吴江区现有各类书场10余家,全年开展评弹、宣卷等曲艺演出活动,日常演出观众上座率极高。2020年,总面积1200平方的憩楼评弹书场在松陵公园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书场精准对接服务群众需求,开展长篇书目惠民演出300余场次,服务2万人次,成为吴江又一文化新阵地,为城区百姓增添一处听书场所。书场以“江南”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中国曲艺之乡”首届鲈乡书荟暨吴江憩楼书场开业典礼,吴江区原创评弹选萃展演,“民星闪耀”“师徒同乐汇 欢笑在吴江”曲艺惠民演出,“民星闪耀”“评弹大家唱”吴江、南浔评弹票友专场,“歌咏江南”留吴过年工友新春歌会,“诗韵江南”吴江新春诗歌朗诵活动,“雅韵江南”鲈乡书荟元宵专场等。此外,举办“新江南·美四季”憩楼书场系列活动,根据江南四季之美,每个季度开展特色活动,吴江青年评弹演员新春惠民展演、“憩楼云上书场长篇书目录制活动”、邀请评弹名家做客“吴江文化讲堂”畅谈评弹艺术。通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出了多场富有江南文化品质、江南文化温度、江南文化情怀的惠民活动,努力搭建传播“江南文化”的新窗口。

为持续推动全区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区委宣传部对各评弹、宣卷等书场开展的演出活动进行评估考核,本着全年完成演出数量、合法经营、群众满意等原则,对书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各镇对所属书场每年均有10-20万元的经费补助,确保书场的正常运作,以满足曲艺爱好者的日常需求。

曲艺队伍在革新中不断培养壮大。吴江评弹团完成改制,成为评弹传承中心后,持续加大人才储备和培养,目前中心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2名在编,8名合同制评弹演员,常年开展评弹书目的创排和书场的演出活动。为鼓励青年演员拜师学艺,在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的支持下,赵君怡拜袁小良、王瑾为师,陈仕洁、沈丹萍拜王培君为师。青年演员在评弹前辈的言传身教下,艺德和技艺都得到较大提升。在“2021年度江苏省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中吴江评弹传承中心获评“优秀”,在“2021年度苏州评弹长篇书目公益演出的农村、社区书场考核”中憩楼书场获评“优秀书场”,憩楼书场入选2022年苏州市“公益性小剧场示范点”,在“2019-2021年江苏省国有文艺院团评估定级”中吴江评弹传承中心被定级三级院团。吴江区曲艺家协会在不断吸收新会员的同时,积极向上推荐,先后有16名会员晋级苏州市级会员,9名会员晋级省级会员,2名会员申报中国曲协会员。2021年,吴江区成立朗诵协会,汇集吴江区融媒体中心全体主持人,还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区曲协。至2022年年底,吴江曲协拥有2个团体会员(鲈乡之韵评弹协会、朗诵协会),会员人数13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3人,省级会员46人,苏州市级会员53人。

二、深入开展曲艺普及,赓续曲艺力量

曲艺的源泉来源于人民群众,曲艺作品服务于人民群众。4年来,吴江区曲协坚持开展“我们的节日”惠民演出、“同里之春”江浙沪评弹票友流派演唱会、“文艺轻骑兵”新春惠民活动、“送清凉”惠民演出、台协中秋联谊晚会、垃圾分类专题宣传演出、曲协会员作品专场惠民演出、“党辉耀我心,温情暖重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老年节诵读专场演出、红色评弹演唱会等各类惠民活动,用苏州弹词、同里宣卷、上海说唱、小品、相声、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配合吴江区文联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吴江曲协会员先后在松陵小学、同里小学、同里中学、屯村小学、吴江老年大学开设苏州评弹、同里宣卷、快板等课程,从小学生延伸到老年人,坚持用曲艺浸润心灵,传递文化精粹。

作为吴江曲艺发展的重要阵地,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把艺术普及资源、群众文化活动搬上网络,“线下线上同开花”,为群众提供足不出户的公共文化服务。线上,创作了评弹《众志成城战瘟神》并进行展播,推出“万众一心 抗击疫情”苏州市吴江区舞台艺术类创作作品8期;举办“贺新春 赏新曲”吴江原创苏州评弹作品云展演;苏州弹词开篇《半条红军被》登上“学习强国”平台。线下,举办2020年中国评弹名家新年演唱会吴江专场演出,开展非遗项目——苏州评弹艺术讲座。原创作品主要由青年演员完成,以老带新,通过参加省“五星工程奖”“繁星奖”等重大展演活动,以演代练,快速提升青年演员的专业水平。

三、持续耕耘曲艺精品,繁荣曲艺事业

2020年,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原创的苏州弹词开篇《半条红军被》参加第十八届“群星奖”决赛,荣获“群星奖”入围奖。该作品还受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邀请,赴北京录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节目,并在国庆期间播出。受“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邀请,演员们参与当地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纪念演出活动。

“一曲红军歌 流动党史课”,原创苏州评弹剧《红军故事》入选“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进行展演。节目走进上海青浦、浙江嘉善,开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巡演活动,同时,作为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 国际旅游节“雅韵江南”板块系列展演作品之一,在苏州保利大剧院小剧场圆满献演,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8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作品还入选2021年度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这也是吴江第一次入选省级艺术基金的大型舞台类资助项目。

此外,评弹传承中心原创的中篇苏州弹词《柳亚子历险记》参加了第三届苏州市“文华奖”艺术展演季(舞台艺术类)、第八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展演。苏州弹词开篇《半条红军被》、短篇苏州评话《红土地》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作品”活动并入选。苏州弹词开篇《半条红军被》入选“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等。苏州弹词开篇《夜渡于都河》登上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2020年,作为吴江区与《曲艺》杂志的合作项目,中篇苏州弹词《两弹元勋程开甲》完成创作并由评弹传承中心首演,参加中国评弹艺术节展演,2022年,获第四届苏州市“文华奖”艺术展演季舞台艺术类·文华新剧目奖。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和吴江丝绸文化内涵,评弹传承中心创作中篇弹词《费达生》入选2022年苏州艺术基金资助項目。以“清慎勤”家训出处陆氏为原型,创作情景苏州弹词开篇《芦墟清风》,描绘“江南廉韵”,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创作评弹小组唱《江南最美吴江隈》,邀请袁小良、王谨两位老师对宋词名篇《一剪梅 舟过吴江》进行谱曲制作评弹歌曲,用评弹的艺术形式诠释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的“新鱼米之乡”和“新江南空间”。

吴江曲艺紧抓时代热点,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4年来,吴江区曲协会员新创苏州弹词、同里宣卷、小品、相声、山东快书等不同曲种的73个作品,积极参加国家、江苏、苏州各级曲协主办的赛事活动和地方党委政府举办的各项活动,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扎根基层,服务社会,惠民演出130场,观众4万余人次,共获苏州市级奖29个、省级奖7个、国家级奖1个,其中2个作品分别被《学习强国》平台和“曲艺杂志融媒”微信公众号选用。由吴江区曲协会员徐声宇作词并主唱的弹词开篇《春满神州咏芳华》,在公安部政治部、全国公安文联主办的“为祖国放歌”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文艺汇演上惊艳亮相,荣获金奖,2022年又被苏州市、江苏省曲协推荐参加“牡丹奖”评选。由吴江曲协会员创作、辅导的苏州弹词开篇《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在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东部片区)中获二等奖;弹词开篇《抗疫出征送瘟神》获第十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少儿相声《玫瑰花与仙人球》获北京少儿曲艺大赛“新苗奖”,同里宣卷《三尺讲台一生情》入围省文艺大奖曲艺奖表演奖,小品《稻香》入围首届江苏省曲艺小品推优汇演决赛,小品《一台缝纫机》和弹词开篇《春满神州咏芳华》参加首届江苏省“中国曲艺之乡(名城)”原创作品推优汇演,同里宣卷《中国好人杨立新》获第三届苏州市光裕推优节目奖和表演奖,会员沈克民获苏州评弹名票流派演唱邀请赛最佳演唱奖。此外,会员杨久义参加天津电视台《相声大会》栏目录制,表演作品《家庭诗会》;会员钱国良作词的苏州评弹《绽放》(陈勇作曲),在中央电视台9套《元宵戏曲晚会》播出;苏州评弹《青春礼赞》(陈勇作曲),在央视1套、3套的“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节目中播出。

4年来,为在曲艺创作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在针对作品开展专题研讨、论证会的同时,吴江曲协每年邀请专家为会员作品把脉、提升,还积极推荐会员参与各地创作研修班,汲取养分、精研技艺。

四、规划展望未来发展,激扬吴江曲艺再创佳绩

吴江曲艺的发展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支持,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政协昆评室名誉主任陆军非常牵挂家乡曲艺事业,一直为吴江曲艺发展鼓与呼。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文联、区文体广旅局、区总工会及下属协会、中心、文化宫,还有各地基层文联的共同助力下,吴江曲艺事业才得以繁荣发展。

今后3年,吴江区评弹传承中心将继续秉承“出人、出书、走正路”的理念,围绕“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立足吴江深厚文化底蕴,挖掘创作内容。每两年储备1个及以上中篇评弹作品,4个及以上短篇评弹作品。在创作、演出、普及等方面开展工作,利用平台,整合资源,做到“三点一线”。一是以演出为重点打磨作品。继续做好《费达生》《芦墟清风》《苹果》等作品的提升工作;围绕2023-2025年艺术创作选题做好作品创作工作,用优秀的作品讴歌时代,讲好吴江故事。二是以公益培训为创新点加强人才培育。进一步细化评弹传承工作,计划开设少儿评弹公益培训班;通过“引进来”“走出去”进一步加强评弹演员培养工作,通过与名师合作、艺术采风、合作办学等方式开展人才培养。三是以憩楼书场为支点开展特色活动。继续做好憩楼书场长篇演出工作,同时做好“新江南·美四季”憩楼书场系列活动。四是通过党建惠民服务串联全年演出工作。通过“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文艺轻骑兵”“区域文化联动”“吴江文化讲堂”“非遗课堂”等活动,提供评弹演出、评弹导赏、评弹讲座等惠民文化服务。

吴江区文联在成功创建“中国曲艺之乡”后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曲艺家协会开展采风、创排、参赛、惠民演出等活动。同时,吴江区曲协以建设“中国曲艺之乡”为抓手,继续在曲艺精品创作上下功夫,在会员队伍建设上动脑筋,在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上再努力。每年推出会员作品(或演出)专场,彰显优秀会员的艺术成绩;积极参加各类曲艺赛事活动,在创作曲艺精品的征途上锲而不舍、永不放弃。通过排练演出,采风观摩、跨区域艺术交流等活动,团结凝聚会员,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创作和鉴赏水平。通过活动,打造吴江曲协的艺术明星会员,从而吸引、吸收年轻的曲艺工作者加入吴江曲协队伍,使曲协保持旺盛的朝气与活力。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演出雅俗共赏的节目讴歌新时代、宣传中心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社会,尽心尽力帮助艺术协作单位创作排练;通过江浙沪评弹联谊互动,加强长三角示范区甚至全国、世界的文艺交流互动,扩大吴江曲艺的影响力,为吴江文化名片增添光彩,坚守曲艺事业的“高原”,勇攀曲艺事业的“高峰”。2022年,吴江文联会同曲协启动《吴江曲艺史》整理编撰工作,挖掘吴江曲艺的前世今生,了解吴江曲艺发展的来龙去脉,总结“中国曲艺之乡”建设的成功经验,留下真实的、有价值的吴江曲艺发展史料。

吴江曲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上级文联、曲协的大力扶助,在《曲艺》杂志社鼎力支持下,完成了中篇弹词《两弹元勋程开甲》的创作演出,并取得较大反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与《曲艺》杂志社保持紧密合作机制,在学习各地曲艺事业发展先进经验的同时,适时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动力为吴江曲艺事业谱写新篇章。

吴江区文联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汇聚各方力量,发挥“中国曲艺之乡”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扎根基层,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传承文化基因;服务基层,积极开展精品创作工作;艺献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苏州市吴江区文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书场弹词吴江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非遗长沙弹词传承现状、困境及对策的实证研究
民国时期通俗小说的弹词改编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陆澹安《啼笑因缘弹词》创作始末及其价值
20世纪80年代以来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综述
扬州评话书场的模式、运营形态及多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