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花果冷棚栽培技术研究

2023-04-16张鑫钱红卢东琪任伶杨鸿炜王帅

园艺与种苗 2023年1期
关键词:栽培

张鑫,钱红,卢东琪,任伶,杨鸿炜,王帅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061)

无花果(Ficus caricaL.)属桑科(Moraceae)无花果属(Ficus)亚热带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是世界上人类驯化最早的果树之一,在唐汉年间传入我国。无花果在我国虽已有千余年栽培历史,但集中规模生产的历史较短,近年来作为第3 代新兴水果开始了产业化进程。无花果味甜,风味独特,可鲜食亦可药用。因其对种植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我国南北方地区均可种植,以新疆南部种植最为广泛。传统无花果常以蜜饯食用,但近年来市场对鲜食的需求不断增加,种植效益十分可观,使得设施种植无花果的面积不断增长。目前无花果在天津市静海、北辰、津南区已有一定面积的栽培,主要用于基地规模栽培、观光采摘,成为传统水果的有益补充和创新尝试,极具发展潜力。无花果在天津市虽已有一定小面积规模栽培,但距离绿色、优质、高效目标还有距离。

无花果较少发生病虫害,在生产上应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使用,尽量采用健康栽培,增强树势,改善通风透光,提高树体抵抗力,实现绿色生产。通过无花果引种栽培项目的实施,在天津市可增加果树的新种类,为水果市场增加新的花色品种。通过引进耐盐碱、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为天津市盐碱地开发提供新的果树品种。通过对无花果越冬技术的研究,可以调整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品种结构,为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树种和技术。通过对无花果全生育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使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通过无花果集约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总结出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规范,在天津市进行推广,为增加农民收入作出贡献。

“首先是人员素质的提升。”张伟强调,其后才是工具的使用。自2014年起,伴随医改攻坚的深入,规避医疗风险,提质增效成为医院发展的新主题,质量管理的多个闭环形成,成为时势所需。“例如PDCA循环管理。制度在先,落实在行动,反馈和检查、督导跟进,才能形成闭环。”

笔者对天津地区冷棚栽培无花果的棚室选址、品种选择、定植、肥水和光照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该栽培技术适用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冷棚无花果生产。

1 棚室选址

无花果适应性强,宜选择保温效果好、采光充足、排灌方便的棚室种植。种植基地应选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距离公路100 m 以上,有防护隔离林带,交通便利,靠近水源,周围3 km 以内没有厂矿等污染。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优选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土壤pH 范围在6.0~7.5,含盐量低于0.5%为宜。

无花果一年可追肥3~6 次,但根据试验研究,追施4次最为经济有效。在6 月上旬花序分化的高峰期,以及7月上旬新梢生长的高峰期各追肥1 次,此时无花果需肥量大,肥料种类以氮、磷、钾肥为主;在果实成熟期的8 月中旬和9 月中旬再各追施1 次,肥料除氮、磷、钾肥外,配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追肥方法为沟施,追肥后应及时灌水。叶面追肥以微量元素肥料为主,使用浓度为0.3%~0.5%。

2 品种选择

无花果耐旱,但不耐低温,因此,要根据无花果种植区域和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选择天津市种植的无花果品种时,必须把抗寒性强作为先决条件,其后再以品种丰产性及商品性作为选择依据。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适宜天津地区设施条件下栽培的无花果品种。

根据无花果的生长习性、结果习性及品质要求,宜采用前重后轻的施肥方式。肥料运筹上宜采用有机肥、化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氮磷钾肥比例一般为1∶0.75∶1。基于无花果的特殊需求,应适当增施钙肥,提升无花果品质。

3 定植要求

3.1 定植时间

无花果喜光,光照充足,果实含糖量增加。靠近温室北面或者植株下部,必须注意加强光照管理。

3.2 挖沟

推荐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形。定植当年,距离地面20~30 cm 定干。春季萌发枝条后,选留不同方向的枝条3~4 个,培养主枝。第2 年春,根据株行距剪留3 个主枝,主枝上萌发的芽15~20 cm 留侧芽,剩余芽全部抹除。第3年及以后每年对侧枝当年生枝条剪留1~2 芽用于结果,保持树形稳定、丰产稳产。无花果耐寒力较弱,栽培时,冬季易受冻,要注意保护树体,防止冻害的发生,1~2 年生幼树可采用冬季埋土的方法保护,3 年生以上的树可采用树干包草、裹纸等措施防止冻害的发生。

3.3 栽植

结合冬季修剪,清除地面落叶,减少果园内病菌来源;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园内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间伐过密植株,使通风透光良好;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生产季节中,及时彻底摘除病叶、病果,集中销毁或深埋。

4 温湿度管理

无花果的发根温度为9℃~10℃,萌芽温度为15℃,几乎不需低温休眠。温湿度管理分为3 个阶段:①开始升温到萌芽期。1 月中旬开始对棚内进行升温,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湿度控制在80%以上,以促进新梢生长。②新梢速长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控制在15℃以上,湿度控制在60%~70%,以促进新梢充实、花芽分化和结果。③坐果期。白天仍保持25℃~30℃的温度,湿度控制在60%左右。在棚外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5℃时去掉薄膜,此后管理和露地栽培一致。直到10 月,当夜间温度重新降低到15℃时,开始覆盖薄膜,之后随着温度逐步降低,夜间逐渐放下草帘,白天掀开升温,可将果实的成熟收获期延长至11 月底,增加产量收益。

5 施肥

“哦,我半个月前去外地出差,在那边遇到一个自称老贾的人,他卖给我的。看来我遇到的老贾八成就是你说的那个人了。”中年人说着抱紧了箱子,生怕孟导急了来抢。

基肥一般在落叶修剪后施用,以有机肥为主,盛果期施腐熟有机肥45 000 kg/hm2,混入氮肥240 kg/hm2、磷肥180 kg/hm2、钾肥240 kg/hm2,在株间开深20~30 cm 的条沟,将拌匀的肥料施入沟内,覆土、灌水。

广东广垦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是由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控股的直属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公司秉承“绿色广垦,健康未来”的企业使命,本着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绿色食品为宗旨,从种植、养殖、加工、物流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遵守严格的生产标准,对产品进行全程管控。

我院男护生毕业后工作打算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整体上来看,男护生毕业后准备找工作人数占总人数的67.31%,当然找工作不一定全找护理行业,但从所占比例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男护生还是打算从事护理行业的。

6 灌水

无花果根系强大,比较耐旱,不需要长期大水,需根据墒情补水。无花果的主要需水期在发芽期、新梢速长期和果实生长发育期。由于无花果的果实分批成熟,在采收期不宜大水,以防止土壤干湿度变化过大引起裂果,宜采用滴灌。根据天津地区气候特点,应在春季提供充足水分,促进无花果树体生长,在7—8 月雨季集中时期,严格控制灌水量,降低坏果率。

7 光照管理

栽培无花果一般在2 月初至3 月底定植苗木。

8 整形修剪

株行距2 m×3 m,南北行向,栽植前整地施肥。挖栽植沟,沟深60 cm,沟宽80 cm,沟底施入10 cm 厚杂草或粉碎的秸秆,踩实,浇水,覆一层表土。

9 病虫害综合防治

9.1 农业防治

一般情况下,无花果树冠内枝条不密集,适于培养有中心干的无层形或多主枝自然开心形的树形,也可直接从地面分枝形成丛生灌木状的树冠。苗木栽植前要进行修根,以便促发新根,地上部保留10 cm,完成修剪后,将苗木浸泡24 h 再定植。栽植苗木前,在栽植沟上间隔2 m挖深约40 cm、长宽均为40 cm 的定植穴。定植时苗木的根系应向四周舒展,先填土至与地面相平,经踩实、提苗,使根茎稍高于地面,再填土、踩实。栽后须灌足水。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及相关规定,依法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完善保护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9.2 化学防治

9.2.1桑天牛防治。桑天牛雌成虫体长约46 mm,雄成虫体长约36 mm,体翅灰褐色,密生黄棕色短毛。头部中央有1 条纵沟,触角的柄节和梗节均呈黑色,鞭节基部灰白色,端部黑褐色,前胸背面有横向皱纹,两侧中央有刺状凸出,鞘翅基部密生颗粒状黑粒点。卵长椭圆形,一端较细,略弯曲,长5~7 mm,乳白色。成虫喜啮食嫩梢树皮,被害伤疤呈不规则条块状,伤疤边缘残留绒毛状纤维物,如枝条四周皮层被害,即凋萎枯死。最新研究证明,成虫只有取食桑科植物后才能完成发育至产卵。产卵前昼夜均取食,有假死性,如用木棍突然敲打枝干,即惊落地面,极易捕捉。对于成虫,可在7 月上中旬结合刺蛾类害虫的防治,全园喷施48%毒死蜱乳油5 000~6 000 倍液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 倍液。

9.2.2无花果褐腐病防治。褐腐病除危害无花果外,也可危害桃、李等果树。褐腐病病菌主要危害幼果和即将成熟的果实。果实初受害,在果面产生水烫状褐色圆形病斑,继续发展,病斑1~2 d 即可扩至全果,果肉从外向内变褐软腐,严重时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或灰白色绒状霉丛,病果干缩后成僵果,悬挂树上,少数脱落。该病危害叶片一般自嫩叶叶尖或边缘开始,逐渐扩至整个叶片,病部变褐萎垂,天气潮湿时能长出灰色霉层。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僵果、病叶或枝梢病部越冬,翌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昆虫传播,引起初次侵染。病菌由伤口、果实顶端花萼自然孔口侵入。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1℃~27℃。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果实近成熟期如遇温暖、阴雨、多雾天气,发病重。害虫危害造成的大量伤口,会增加病害感染机会。

欧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INSPIRE)是欧盟委员会于2001年底提出的一项战略倡议,在INSPIRE倡议中提出了一系列议题,包括公共参考数据和元数据、体系和标准、立法和数据政策、投资和执行机构以及影响分析等,其目标是形成协商一致的欧洲法规框架。该倡议计划开始主要关注环境政策需求,现已逐步扩展到欧盟关注的其他领域,如农业、区域政策和交通等。

发现个别果实感染病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大生M-45 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喷雾防治,1 次即可控制危害。如果此后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可增喷1 次,注意采前20 d 内应停止上述杀菌药的使用。

猜你喜欢

栽培
苹果树栽培及冻害预防技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自然栽培的味道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探讨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
大葱栽培后期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