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 构筑龙江发展新优势

2023-04-16李晓军牛琨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龙江科技成果产业化

李晓军 牛琨(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

黑龙江省在省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省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中均着重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提出的“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接科技创新供给与需求,大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黑龙江省是科教大省,拥有266家独立科研院所,包括哈工大、哈工程、哈兽研、中船重工703所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研究院所,科技资源丰富、创新底蕴深厚。但在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方面,尚缺少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2021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排名中,黑龙江省仅排名第21位,技术成果市场化水平由最好时的第5位下降至第18位,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不断减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黑龙江省应抓住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四个面向”要求,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供需对接,消除科技成果向实体产业转化的堵点,提高服务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打造适宜的政策环境,加快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更好服务龙江振兴发展。

一、深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增强成果转化源头供给能力

(一)围绕服务龙江产业振兴行动不断扩大产业技术需求

以高质量建设“4567”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服务为目标,全面梳理、深度挖掘龙江产业技术需求。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等经济发展新引擎,深度挖掘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网络安全、生物创新药物等领域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需求。围绕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农机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挖掘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卫星产业及应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围绕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深度挖掘资源精深加工、优势产业升级等领域技术需求。

(二)围绕提升企业吸纳科技成果能力加大企业研发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高政府科技投资水平,面向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环节精准施策,运用PPP、政府基金等方式引导企业共同参与基础研究、加大试验发展阶段投入。通过税收优惠、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支持及省科技计划引导项目、高企认定奖补等资金补助,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上加大投入。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面向产业链重大创新需求开展高水平成果研发和产业化。滚动实施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助力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规模以上企业。

(三)围绕服务龙江产业技术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供给

围绕龙江重点产业链上下游核心技术,进行全面链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全面、精准的产业技术研究方向和选择目录。建立完善市场导向的项目立项组织机制,精准部署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科技计划带动产学研合作,拉动产业创新投入。加强企业“出题人”作用,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向实体产业转化。鼓励以创新技术合作等多种产研合作形式,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为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支持科技成果应用场景建设,结合优势产业链,发布一批应用场景项目。

二、加强创新链“补链延链”,畅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

(一)探索开展创新主体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鼓励创新主体设立概念验证中心,特别是在具备较强科研实力的综合性研究高校、科研机构中积极探索实施,为概念验证、二次开发、工艺验证、中试熟化,提供优质服务,加快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探索通过投入概念验证引导资金的方式,使科技成果能够在研发早期获得相关投资。积极尝试建立多元运营机制,鼓励创新主体围绕龙江重点产业链基础、前沿、核心技术,开展概念验证活动。

(二)支持专业性和综合性小试中试基地建设

中试基地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室内”走向“工厂”迈向“大众”的关键平台,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高新区创新运管服体制机制,围绕科技成果中试工程化打造服务载体。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带领中小企业共建小试中试服务基地。支持小试中试基地为实验室成果产业化前的开发优化、验证试产等环节提供服务,同时以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库方式为满足条件的基地提供支持。

(三)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载体建设

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面向重点产业,按市场机制共建产业技术科研机构,推动科技成果更快实现产业化。鼓励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依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平台开展信息交流、公开交易等服务。建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面向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加强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和成果产业化。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创新载体,引导头部企业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为产业振兴不断提供成熟技术和产品。

(四)做好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应用示范推广

拓展技术应用场景,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设备制造、智慧农场、生物医药、冰雪运动装备、石墨新材料、轨道交通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源、冶金等领域,组织实施应用场景与应用示范项目,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鼓励和支持哈尔滨等国家高新区及其他产业园区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加快园区内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推动全要素协同创新,提升服务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

(一)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

科技经纪人是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媒介和催化剂,要探索将技术经纪(经理)人列入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将符合条件的兼具科学家企业家身份的复合型人才、天使投资人等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纳入省级人才计划。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力资源供给力度,形成一支专业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技术经纪(经理)人队伍。支持科研平台聘任高级经纪(经理)人,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全程服务。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大与企业的对口合作。

(二)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

科技成果产业化既需要技术研发方面的科学家,又需要懂经营、会经营的企业家,要探索建设与龙江重点支柱产业密切契合,围绕龙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科研与市场对接。支持发展研究开发、技术孵化、产权保护、咨询对接、检验检测、技术认证等领域科技服务业。支持有长期稳定科研任务和成果产出的高校院所设立和优化相应转移转化机构,同时积极引进域外成效显著的相关机构。

(三)推动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创新成果产业化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产业化的重要环节,要加快培育在知识产权领域具备领先水平的企业,平台化开发运营知识产权,开展促进专利转化供需对接服务活动,畅通省内高校院所优质专利向中小企业转化渠道。探索专利市场化转化交易机制,促进专利转化和价值实现。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推动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推进专利代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风险进行分散承担,并妥善对质物进行处置。

(四)增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力度

科技金融是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强大推动力,要加快发展龙江资本市场,构建渠道广泛、性质不同的科技投入体系,使政府性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吸引省内外投融资机构来黑龙江省投资。创新科技型中小服务企业金融产品服务,推动保险业探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保险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创新型保险险种,如关键研发设备险、成果转移费用损失保险等,可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有效支持。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实现产业化动力

(一)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公平合理的评价是科技成果向实体化、产业化转换的重要支撑,要健全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从多维度、多角度设置评价指标,根据不同科技领域特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考核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加强科技成果评价与项目、基地、人才等评价的有机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评价结果纳入国家奖励、政府支持、行业认可、金融投资、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二)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管理机制

以年度报告制度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和需求库,实施技术攻坚和科研攻关清单式管理。支持教育、科技、医疗等事业机构及国有企业申请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创新“国资”模式下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探索科技成果先试用后转化相关制度;创新专利许可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科技伦理治理。

(三)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加快落实黑龙江省关于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十条”措施,为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奖补,依法依规对利用职务资源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完成人和重要参与人员给予奖励。创新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管理办法,使科技人员更有动力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化、产业化。充分运用好离岗、在岗创业和兼职等方面政策,对院校等研究机构的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并获取规定的相应收入给予充分支持。适时改革职称考评体系,争取增设技术经纪专业系列。

(四)优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尽职免责机制

探索建立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容错免责机制,在明确容错合理边界、评判标准和认定程序的基础上,开展容错免责认定工作,并根据事实和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决定。探索设立相应仲裁机构,为科研人员提供科技成果产业化尽职免责提供保护,激励科研人员积极性。

猜你喜欢

龙江科技成果产业化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图读龙江经济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