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措施探析

2023-04-16王传贺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作物气象灾害

王传贺

通化市气象局,吉林通化 134000

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气象灾害有4种,即干旱、低温霜冻、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它们对农业生产均有不利影响,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与品质。为了有效发展现代农业,气象部门特别注重提高气象服务水平,运用了较多的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手段,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当前,气象部门的气象防御和服务工作尚显不足,还需循序渐进地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助推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1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 干旱

干旱的显著特征是土壤中没有足够的水分,农作物缺乏生长所需要的水条件,继而出现生长不佳或死亡的情况。在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影响下,各个地区都有出现干旱天气的风险,且不同季节所出现的干旱天气影响有所不同。在春耕季节出现干旱,农作物幼苗存活率会受到明显的影响,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的情况[1]。在夏季,有的地区会出现降水少和温度较高的情况,此时容易引发干旱灾害,农作物生长质量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出现死亡。此外,如果干旱过于严重,会出现河流断流情况,此时不仅农业生产会受到影响,人类的其他生产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1.2 大风、冰雹

大风、冰雹均是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大风在春季、秋季最为常见,冰雹易出现在夏季或春夏之交。大风伴随冰雹存在,所造成的破坏力较大,对农作物通常有致命的危害,一方面会降低地面温度,另一方面对农作物造成机械损伤。以玉米为例,无论是大风,还是冰雹,均可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当出现大风天气时,生长期的玉米会出现大面积倒伏,玉米的茎、叶均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降低玉米产量。

1.3 低温霜冻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会较多地出现低温霜冻灾害,此时会有冷空气大面积入侵,土壤表面的温度会因此降低,导致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冻害,严重时死亡。例如:春季出现低温霜冻可导致农作物幼苗受损,林果冻害事件也非常容易出现,可使农作物生长质量不佳;秋季出现低温霜冻灾害,已经成熟的农作物和未成熟的果实均会受到影响,甚至面临毁灭性的破坏,出现农作物大面积减产情况[2]。

1.4 暴雨洪涝

短时间内出现集中强降水事件后,便可以形成暴雨天气。一些地区的地形较为低洼和闭塞,长时间的暴雨天气会使雨水无法及时排出,此时农田土壤的水分会过剩,形成洪涝。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作物不能有效进行呼吸,导致农作物生长质量下降。此外,集中性的暴雨洪涝灾害不仅会对农田造成危害,还会对农业设施、房屋带来不良影响,影响后续的农业生产活动。

2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与服务现状

基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一直以来,如何有效进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与服务都是研究热点和重点。当前,有较多科学可行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与服务措施,如农业气象监测监控,可以早期制定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的破坏力。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和服务都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智慧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范围应用,可助推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3]。

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与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方式相对传统,未能有效应用现代化的气象科学技术手段,导致难以达到理想的防御效果。另外,较多地区虽然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建设方面做了较多工作,但存在“只建不管”的问题,一些防洪工程、水利工程难以发挥最佳的效果,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水平不高。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不够及时,早期的预防措施无法有效进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计划设计的可行性不大,防御方案发挥出的效能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气象服务工作水平相对较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工作不足,有些农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相对薄弱,未能积极参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之中,或未能掌握基础性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技能[4]。

3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具体措施

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气象灾害具有突发性特点,若防御不及时,则会导致农业生产遭受很大损失。因此,气象部门应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象灾害实施全天候监测,充分关注气象信息,根据农业气象灾害的特性制定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3.1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为了避免农业生产受到气象灾害的不良影响,维持好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在此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和气象灾害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评估农业生产和气象灾害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做好农业的发展规划,选择农业生产最佳的方式,并确保农作物类型是科学合理的。以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为例,应优先考虑种植具有抗旱、抗涝的农作物。再如在常出现大风天气的地区,要格外重视农田周围防护林的建设,以此为农业生产营造一个良好且稳定的环境[5]。总之,在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措施,能够更好地应对气象条件的变化,确保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应充分重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3.2 做好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防灾减灾工程在现代农业的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性,所以应该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在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这一原则,根据当地农业气象灾害发生情况进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切实发挥好防灾减灾工程的效能。例如:针对常出现旱涝灾害的地区在,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时,应该将重点放在水利工程上,有针对性地修建水渠、水库这些水利工程,从而为抗旱、抗涝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落实农业生产中的气象服务措施

现代农业生产不能离开气象服务,各种气象服务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质量,有效消除影响农业生产的不良因素,对助推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有十分大的裨益。因此,要积极的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发挥出气象服务的最佳效能。

3.3.1 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 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气象服务时,关键之一是切实做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并达到全过程、动态化和精细化的状态,从而有效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力。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中,要利用好当前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借助相关科技手段,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精细化分析与论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在此过程中,遥感技术、雷达技术、气候监测站均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在得到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后,便要借助社交媒体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帮助农民朋友尽快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达到理想的预警与防御效果。在预警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干旱天气时,应该发挥好气候监测站的作用,及时确定干旱天气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决定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例如:可利用当前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效缓解农业生产中的土壤干旱情况,滴灌技术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能够确保农作物生长中所需要的水分,有效缓解干旱[6]。在应用滴灌技术时,可借助滴水器,将水以水滴的形式滴入植物根部的附近土壤,确保干旱的土壤可以有所需要的水分。此外,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中,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大协作力度,共同参与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并促进信息共享,从而丰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方式,将监测信息和预警信息。

3.3.2 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 在信息化和智慧化的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服务均可以朝着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能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此,在后续的农业生产中,应该继续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打造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在此过程中,应重视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全过程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第一时间有效规避气象灾害[7]。目前来看,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以有效发挥出技术优势,一方面可以及时有效地监测农业气象灾害,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参考意见,根据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制定出针对性的服务措施。为帮助农民朋友增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意识,气象部门应重视手机平台APP的开发和运用,及时将气象信息传递给农民朋友,指导农民朋友进行科学性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从而有效规避气象灾害。

3.3.3 培养农业气象服务的专业队伍 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与服务均有专业性的特点,对参与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很高的要求,为达到农业气象灾害服务的最佳效果,应重视农业气象服务专业队伍的培养。在农业气象服务专业队伍的培养中,一方面要对现有气象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重点放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与服务的技术技能上,确保工作人员可以掌握其中的技术技能,可以更好地参与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另一方面要重视专业的农业气象服务人员的引进,发挥好人才优势,更好地破解农业气象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助推农业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总之,在农业气象服务业务中,专业人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格外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切实发挥好人才优势。

4 农业气象灾害的补救性措施

在农业气象灾害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应坚持将气象灾害防御和补救结合起来。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性大,一旦受灾,则必须及时采取补救性措施,努力将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控制在某一个限度。具体来说,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后,要及时统计农作物的受灾情况,针对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性措施,以求帮助农作物恢复正常生长,努力确保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8-14]。如果农作物的受损程度较大,造成严重的影响,则要运用好国家的相关补救政策,结合政策文件实施补偿或赔偿,降低农民朋友的损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在农业气象灾害的补救方面积累了较多成熟经验,补救措施的实施更为有效和科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应该积极做好相应补救性措施的推广与应用。

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补救可以有规律可循,可以早期做好各种补救性措施和配备设施设备,在气象灾害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补救,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例如:玉米、小麦、甜菜等农作物出现打折、打烂情况时,种植户应尽快将枯叶、受损严重的烂叶全部剪去,前提是生长点未被破坏。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耕松土和及时追肥,促进受灾农作物的恢复生长。再如冰雹袭击会导致农作物和林果幼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此时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进行林果补救时,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将气灼果、日灼果、损伤果全部疏除,但应该是尽最大可能留果,与此同时,所有受损的新梢进行剪除处理,第二,对土壤进行科学处理,关键一点是确保土壤具备通透性,促进根系的健康生长,第三,受灾之后可能会滋生各种病害,务必高度重视,可以使用药物以防止各种病害滋生,比如可以使用50%的多菌灵800~1 000倍液;第四,应该进行浅灌水处理,目的是尽快实现植株修复,避免林果树死亡。

5 结束语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或轻视,必须认真做好针对性的防御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在当前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与服务中,均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可以将技术优势、制度优势、人才优势有效发挥出来,实现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后续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探究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和服务的更多要点,不断完善长效性措施、应急性措施、补救性措施,并不断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有效确保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农作物气象灾害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气象树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