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干旱区白皮松育苗及容器栽培技术

2023-04-16俞丽婷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白皮松树苗苗床

俞丽婷

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甘肃天祝 733200

白皮松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珍贵树种,在中性、酸性土壤中均可种植,抗旱、抗风能力较强,可抵抗和净化空气中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气体,植株分泌出的物质还具有杀菌效果。白皮松四季常青、枝条稠密,在幼苗期不用修剪便能呈现出圆锥形的树冠,生长挺拔、姿态优美,是不可多得的松树品种,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建设。因此,栽培人员要根据西部干旱区的特征,加强对白皮松育苗和容器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育苗和栽培的成活率,增加白皮松的经济价值。

1 白皮松概述

白皮松为松科松属乔木,生长期间主干相对明显,枝干细长、斜展,呈现出伞形、塔型的树冠,生长高度可达30 m,胸径能够扩张至3 m。雄性球花卵通常为圆形,秋果主要为单生,在生长初期为淡绿色,成熟后变为淡黄褐色;种子为灰褐色,在每年的4—5月开花,于翌年的10—11月球果成熟。白皮松具有显著的喜光、抗旱性能,在寒冷地区可大量繁殖,通常生长在海拔500~1 800 m的地区。内皮为白色,特征鲜明,心材具有多种颜色,且具有光泽明显、纹理笔直的特征[1]。

白皮松的叶片为“三针合一束”,将白皮松和阔叶树进行混合种植后可明显增强当地的绿化效果。白皮松木材拥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加工难度较低,在家具制造方面应用广泛;果实具有药用价值,幼树可作为盆栽使用,观赏价值较高;还能应用于干旱地区的绿化工程中,发挥出降低空气中烟尘、二氧化硫等含量的作用,提高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2 西部干旱区白皮松育苗及容器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择苗圃地与育苗容器处理

栽培人员应根据白皮松的特性,选择最适宜的苗圃地。地块要尽量平坦、背风向阳,沙壤较多,灌溉条件相对理想,pH值≤7。适时开展深翻整平工作,保证整地的精细度,施加足量的底肥,如混合使用磷酸钙与饼肥。若前茬收获的农作物为马铃薯、甜瓜、棉花等,则不得作为育苗床使用,容易使白皮松发生猝倒的问题。除此之外,栽培人员还要选择特定规格的容器,不可存在底塑,苗床的宽度设定为1 m,长度则不予限制。将苗床土填装到容器后,将容器摆放在苗床中即可。

2.2 种子处理

在每年的10—11月,当白皮松的种子发育成熟后,工作人员可采摘松果,应尽可能选择生长状态优良的母树,收集和干燥处理鳞片未开裂的松果后,再放置于通风处晾干,开裂后,去除其中的杂质,于通风优良的位置进行保存。再按照特定的方法开展催芽工作,加快出苗速度,提高植株的抗性。具体的种子处理主要包括以下3种方法[2]。

2.2.1 沙藏法 沙藏法适用于冬季,栽培人员要先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高锰酸钾溶液加以浸泡,持续0.5 h后取出种子,用清水反复清洗2~3遍。之后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种子和湿沙,将种子转移至气温较低的环境后盖好草帘。大约15 d后取出种子,转移至阳光下开展催芽工作即可。

2.2.2 雪藏法 在育苗前一个冬季,栽培人员可考虑将雪和种子进行混合,再转移至气温较低的环境。播种前,取出种子,待到雪融化后加以处理,浸泡于3%硫酸亚铁溶液、30%福尔马林溶液,或0.5%高锰酸钾溶液中0.5 h,洗净后再转入温水中浸泡大约6 h,取出种子后加以干燥,和湿沙进行混合处理,比例控制在1∶3,再转移至阳光照射充足的环境,用棚膜或麻袋片进行覆盖处理。同时,定期翻动,以科学控制种子表面的湿度,以防发生霉变。栽培人员在翻动时可喷洒适量的水,使温度、湿度都处于适宜的水平,当种子露白度提高至50%后便可播种。

2.2.3 温水浸泡法 温水浸泡法的使用要安排在育苗之前,栽培人员用温水浸泡种子至少1.5 d,用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混入湿沙后转移至光照充足的位置进行催芽。催芽时要始终维持种子的湿润度,对种子不断进行翻动处理,改善种子和沙子的受热情况。当种子总数1/3以上发生“裂嘴”现象时,栽培人员便可正式开展播种工作。

2.3 栽培土处理与整地做床

在育苗的第一年,栽培人员要在距离苗圃地较近的位置,优选透水性优良、杂草数量较少的土壤,过筛土壤取出内部杂质,保证土壤符合植株的营养需求。整地工作通常在育苗前一年的秋季开展,栽培土壤要进行深翻,施加足够的基肥。在整地前,可按照1.5 kg/100 m2的标准施加硫酸铁,实现对土壤杀菌消毒的目标。当育苗地处理任务完成后,栽培人员可制作宽度为1.0~1.1 m、高度为15 cm的高床,长度与地形有关,通常为15~25 m,结合南北向设置。在床间留有宽度为0.4 m的人行道,控制人行道高度超过床面18 cm,在床面上均匀施撒过筛处理后的腐植质土,保证宽度和床面的统一性,使厚度维持在3 cm[3]。

2.4 播种

栽培人员需要在开展播种工作的5 d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有助于减轻病虫害对白皮松植株成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灌溉工作中要坚守底水充足的原则,保证苗床可以被浇透,谨防出现苗床被冲垮的现象。将种子分散、均匀地洒在苗床后,覆盖好细土,做好苗床镇压工作,再添加一层松针。在播种工作完成后,栽培人员要尽快开启微喷系统,管控床面湿度,当苗床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湿度后便可播种。对西北干旱地区的情况进行分析可知,较为理想的播种时间为每年4月,可以促进白皮松植株的木质化,加快生长发育速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播种时可选用条播的方法,控制播幅为6~8 cm,按照15 kg/100 m2的标准控制播种量。播撒要足够均匀,且在播种完成后,要及时对种子进行按压处理,使床面土壤和种子能够融合[4]。

2.5 苗期管理

在播种任务完成后,为了让白皮松幼苗能够达到快速出苗的状态,栽培人员应及时设置好棚膜,覆盖特定量的枯草,为植株生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在植株生长的生命周期,栽培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植株的发育情况,做好棚膜上水珠的清理工作,当出苗率达到80%时便可进行通风处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在出苗之前,要在晴天进行喷水处理,间隔时间为0.5~1.0 h,中午时分可适当增加喷水的次数;而在光照条件不佳时则要减少浇水次数,在夜间结束浇水。在出苗成功后要进行2次间苗处理,整理幼苗和控制植株数量为500~800株/m2。灌溉量要进行科学管控,使表面温度处于最佳状态,使植株的水分供给满足生长需要。

西部干旱地区气温较高,此时由于蒸发量较大,要适当增加喷水次数。追肥工作是保障植株营养需求的重点,要求栽培人员始终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缓解土壤中营养含量较少的问题。为了提高植株的生长速率,可选择在5月中旬—7月下旬进行,选择液体速效肥。6月、7月要结合浇水情况追肥2~3次,优选1%尿素水溶液,一段时间后停止施加氮肥,改用磷肥或钾肥,可选用浓度为0.2%~0.3%的磷酸二氢钾,每次追肥间隔时间为15 d。

8月植株进入生长后期阶段可考虑中断施肥,以加速苗木的木质化,防止秋梢徒长,使苗木可以成功过冬。之后应适当开展人工除草工作,每次除草的间隔时间为15~20 d,用以规避杂草争抢营养物质的风险,而在清理杂草后,为了防止苗床出现裂缝,应立即复原土壤。由于白皮松的抗旱性能有待提升,为避免发生土壤冻结的问题,栽培人员应在入冬前浇透水,根据有关标准设置好塑料棚,避免植株受到冻害,当翌年春季天气转暖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去除覆盖物。白皮松植株通常会带种壳出土,种壳自行脱落的时间大约为20 d,此时,可将毒饵施撒到床面和人行道上,以防鸟类啄食种壳。在植株成活后,要控制好树根周围土壤的疏松度,将土壤推挤在根部周围,施加适量分解肥料[5]。

2.6 树苗移栽

2.6.1 小苗移栽 在栽培人员开展白皮松植株移栽工作之时,2年生的树苗需要带着营养土共同进行,在起苗之前,先要浇透水1次,使树苗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取苗时,要用铲子从育苗容器底部挖起树苗,随着容器袋共同移植,移栽过程中去掉容器,保证容器内植株根系和土块的完整性,及时做好浇水工作,有利于提高植株的存活率。

2.6.2 大苗移栽 大苗的移栽要按照树苗的大小携带相应大小的土球,在运输中对土球加以保护。树苗移栽任务完成后,栽培人员要进行树苗的固定工作,防止在大风天气、浇水中发生倾斜、倒伏等问题,以防树苗的根系受到损伤。大苗的移栽可在春季枝芽尚未萌动或在秋季落叶时节进行,同时尽快为植株浇水。

2.6.3 反季移栽 与正常的栽培季节相比,反季节移栽时需要留有更大的土块,栽培人员要科学修剪树冠,剪去过密的枝条,以及病虫枝和枯枝等,保障植株的水分代谢能力。为了提高移栽的成活率,栽培人员可选用生根粉喷洒植株的根部,促使植株可以迅速生根。若种植地的土壤条件不佳,土壤为盐碱土或较为黏重,可在种植前先用消毒液作为定根水,搭设遮阴棚以防植株受到阳光暴晒,把握植株的水分流失状况,每日为植株浇水2~3次,时间在10:00之前和18:00之后。

2.7 病虫害防治

白皮松的幼苗出苗期大约为20 d,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看护,等到幼苗成功出土后再进行消毒,使植株可以达成预防病虫害的目标。

2.7.1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由瘤状座 囊菌属松褐斑病菌导致,属于真菌性病害,重点危害白皮松的针叶部位。在生长情况优良的植株叶片上,病叶通常会存在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恶化,逐渐向植株的上部扩张。在病害相对严重的情况下,植株顶部的2~3轮枝条梢头仅会留有少量的绿叶,而发病的植株则会最终枯萎而死。栽培人员可选用30%多菌灵溶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融合后喷洒,每次喷洒间隔时间为5 d[6]。

2.7.2 赤枯病 赤枯病对于1~4年生的树苗侵害最严重,但病害程度会伴随树龄的增加而下降。在病害发生初期,植株的下部位置会出现细小斑点,若病情恶化,斑点数量将增加,并转化为暗灰色后逐渐扩展至上部,小枝枯萎而死后会延伸至主茎,产生溃疡病斑[7]。病斑停留在主茎的时间超过7 d的情况下,上部枝叶会变为赤褐色而病死。要求栽培人员提高培育管理的水平,维持空气湿度在最佳范围内,提高白皮松的抗病性能,定期清理枯枝落叶和进行焚烧处理等。当发现植株出现病症后,可选用8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稀释600倍融合后进行喷洒,每次喷洒间隔时间为7 d[8]。

2.7.3 落针病 落针病通常会发生在2年生针叶上,幼苗期出现的概率较大,针叶会在发病初期产生细小斑纹,叶片之后转为黄色。随着病情的恶化,病斑转为淡褐色或灰色。而在病害末期,叶片上会出现椭圆形病斑,生成较多的黑粒,使得病株生长速度下降[9]。栽培人员可选用波尔多液的150~200倍稀释液提高白皮松的落针病抗病性,在发现病症时要使用70%代森锌,在稀释500倍融合后喷洒,每次喷洒间隔时间为5~7 d,一共喷洒3次。

2.7.4 松梢螟 松梢螟的幼虫会在白皮松的球果、受伤的枝干皮下越冬,当发生虫害后,松梢螟会进入植株的树干部位,造成植株枯死,在生长不良或立地条件不佳的幼龄种植区内,虫害的发生概率相对较高[10]。栽培人员可考虑选择针叶阔叶混交林的方式,以优化林分结构;或采用物理性病虫害防治法,引入黑光灯诱杀虫害,降低虫害的基数;或可在发病后喷洒60%辛硫磷乳油、50%菊杀乳油,稀释1 200倍后喷洒。在松梢螟暴发时期,栽培人员需要采用40%乐果乳油,稀释4 000倍融合后进行喷洒,还可在松梢螟产卵时期集中喷洒乐果乳油2~3次,以获得较好的杀虫效果[11]。

2.7.5 松大蚜 松大蚜的虫卵会在松针上过冬,在翌年春季孵化,对植株的松针基部造成直接危害。每年的4—5月为松大蚜虫害高峰期,还会伴有煤污病的发生。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松大蚜会对松针密露产生影响,当密露量超过一定水平后,便会增加感染煤污病的概率,对白皮松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12]。栽培人员要在幼龄阶段发现病株后立即剪除感染的病枝、病叶,集中进行焚烧处理;或在每年的3月下旬投用3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900倍后进行喷洒,有助于降低虫卵的孵化率和虫害的发生概率;发生虫害后,便要使用10%吡虫啉,稀释1 500倍后加以防治;在植株的基部打孔注射、刮去老皮后,涂抹宽度为5~10 cm的药环,可同样获得良好的虫害防治成效[13-15]。

3 结束语

在以容器为依托开展白皮松的育苗和栽培工作时,栽培人员要关注所有细节,落实各个环节的工作,选择最合理的操作方式,提高白皮松植株的抗性和成活率。通过精准把握苗圃地选择、育苗容器处理、种子处理、栽培土处理、整地做床、播种、苗期管理、树苗移栽等环节的要点,做好褐斑病、赤枯病、落针病、松梢螟、松大蚜等病虫害的防护工作,从而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白皮松植株,全面满足市场需求,使白皮松可以发挥出应有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白皮松树苗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移栽树苗
蓝田县白皮松生长不良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小牛壮壮栽树苗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巧栽树苗
三棵桃树苗
白皮松及其繁育技术
白皮松嫁接繁育技术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