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跌下神坛的龟

2023-04-15李想

百科知识 2023年7期
关键词:王八神坛神兽

李想

自打华夏文明萌芽之际,龟就被我国先民尊为神兽,享有无尽的尊荣。在龟崇拜最为鼎盛的时期,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度比龙还要高,除了麒麟、凤等少数人类臆想出的神兽外,高高在上作为“有甲之虫三百六之长”的龟睥睨众生,将许多现生动物踩在“脚下”。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火”了数千年的神兽,却从元代开始重重地跌落神坛,一步一步陷入泥沼,变得人见人厌,甚至成为谩骂他人的污言秽语。

为什么从元代起,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了呢?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从民族文化发展来看,不同的生活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信仰。作为长期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蒙古族在其物质和精神的信仰中,自古以来都是祈祷牛羊成群、人强马壮,崇拜的是能够飞翔蓝天的猛禽。在蒙古族文化中,压根就没有龟的一席之地。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自然也不会提倡龟信仰。此外,根据当时的社会现状,元朝的统治者也不会允许龟信仰存在。这是因为在蒙古族人挥师南下之际,大宋子民顽强抵抗,双方都损失惨重。当时主张抗金、抗元的强硬派和主战派,都是龟的坚定崇拜者。如本号“放翁”的陆游,为了展现自己的民族气节而改号“龟堂”,还专门用龟壳加上二寸高的边檐制成帽子戴在头上。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回想过去的种种,肯定不会对龟有什么好感,加之这种生物本就不是本民族的传统信仰,必然会大力消除“龟患”。

悲惨的“龟生”由此拉开大幕,之前流行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旗被龙、凤、虎、鹿、熊、犀、象、鹦鹉、孔雀、锦雉“十象”旗所取代,以前各级官员大印上的龟钮也被直钮所取代。曾经作为取名热词的龟,在《元史》中竟然没有一个以龟为名的人物事迹。元末成书的《南村辍耕录》中记录了一首败家子孙诗,其中就有一句“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诗后还刻意备注“妻有外遇,龟喻其夫”,公然将龟诬蔑为纵妻行娼、乱伦无耻之物。

虽然说龟在元代跌下神坛,但是以龟骂人的苗头,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唐代大文豪韩愈说龟“怯奸怕寒,缩颈以壳自遮”,用乌龟比喻胆小怯懦之人。苏东坡更是直接,他的好友、影片《河东狮吼》中的男主角陈季常是有名的“妻管严”,在陈季常建造的“龟轩”落成之时,苏东坡就赠诗一首:“闻君开龟轩,东栏俯乔木。人言君畏事,欲作龟头缩。”由于在唐宋之际,龟崇拜仍是主流,像韩愈、苏东坡这样讽刺龟生理特性的人并不多。然而,元代龟崇拜不再流行,在统治者的默许下,越来越多的人便开起了龟的玩笑。

经过有元一代90余年的积累发展,龟算是“糊”得一塌糊涂了!即使到了明代,龟的名声还是未能恢复。在“贬龟厌龟”环境中长大的朱元璋,执政后顺应了当时的社会主流。龟失去了复位神兽的绝佳机会,“龟名败坏”形成了更大的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丑化龟的特性,甚至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也被人当作攻击龟的武器。

某些龟的体色呈绿色,这就犯了中国人的大忌。中国历来崇尚赤、青、黄、白、黑五种正色,而由正色相混得到的间色则被人们所鄙夷,如青、黄混合而成的绿色。正因如此,才有了《诗经》中的“绿衣黄裳,心之忧矣”。在崇尚礼法的封建社会,让君子穿上绿衣服、戴上绿帽子,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痛苦。元代轻贱绿色较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表达对娼妓的鄙视,《元典章》命令娼妓之家的男子都必须头裹绿巾,真是杀人诛心。明代则继承了元代这一做法,明文规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头巾,以别士庶之服。”这一明显的特征,让“绿头巾”成为挖苦、讽刺的专有名词。

凑巧的是,在我国古时吴越一带盛产一种绿毛龟,其实就是龟身上附着水藻,藻为绿色,呈丝状,看上去就像乌龟戴了绿头巾一样。民间老百姓根据《说文解字》中“龟无雄从蛇”的谬误,即认为龟没有雄性,只有与蛇交配才能孕育后代,牵强附会地说绿毛龟是杂种。墙倒众人推,龟因此和“绿头巾”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如果说这是“龟生”的最低谷,那是过于乐观了。生活中的暴击不仅让人措手不及,就连龟也不能幸免。龟名声的败坏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凡是不好的事情总能和它扯上关系:天旱地裂叫“龟裂”,鸡胸病叫“龟胸”,驼背叫“龟腰子”,家风不正叫“当龟”。

龟为何成为骂人的污言秽语,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随着龟地位的下降,《史记·龟策列传》中第八龟—玉龟的玉字与王字相近,所以人们就称其为“龟王八”“王八龟”。而史籍中记载的龟无雄性,需与蛇交配才能繁衍后代,就使“王八蛋”“王八羔子”成為产下“杂种”的詈骂词。此外,对于“王八蛋”还有一种流行的解释。古人崇尚的儒家思想,归纳人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道德。“忘八”即“无耻”,由于“忘八”谐音“王八”,乌龟腹甲的纹路有点像“王”“八”这两个字,人们便将“王八”当作龟的蔑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样都能躺枪,真是让龟欲哭无泪。后来在《牡丹亭》《红楼梦》《儒林外史》《笑林广记》等经典作品中,常出现一些围绕龟衍变出的各种粗鄙之词。虽然这对龟不大友好,却极大丰富了汉语詈语的表达。龟想打赢翻身仗,重新登上神坛的机会微乎其微。

呜呼哀哉,谁能想到,高居神坛数千年的龟,最后竟落得这样的下场。如果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即使是脑洞再大的编剧,也不敢且也编不出这样的“剧情”。

猜你喜欢

王八神坛神兽
话说“神兽”不简单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Cлово месяца
走向神坛的祭侄文稿
野保糗事之守护『神兽』
转型直销 两面针能否重回神坛
一只王八
爷仨钓王八
喝汤
走下神坛还是加固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