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有机化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方法与实践初探*

2023-04-15高宇宁陈惠渝刘振江

云南化工 2023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评价课程

高宇宁,陈惠渝,刘振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在对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思想品德的培养无疑是最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彻底、有效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2]。对于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合适地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基础有机化学这门学科是很多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特别是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学生。此外,对于能源、环境、生物、材料等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也同样至关重要[3]。通过对这门课程的讲授,既要让学生理解自然科学的规律,又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使这门课程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

1 现阶段课程思政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 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深刻

课程思政并非一门独立的、单一的学科教育,并不是教师专门给学生讲授思想品德课。如果不能够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合”到已有的教学过程中,思政工作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将品德的培养独立于教学工作外,会显得比较生硬,学生的反应是感受到了较强的“说教”意味,效果并不理想[4]。如何在引入思政元素时做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就成为了广大教师们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的范围很小,局限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回报社会。实则不然,课程思政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爱国主义教育到环境的保护,能源的爱惜,从服务于社会到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综合素质等等都属于课程思政的范围。

1.2 对新知识的学习程度不足

这里所述的新知识范围很广泛,包括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到的新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的知识等等。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发现,有新的方法能够将思政元素融入基础有机化学的课程中,但是想法无法很好地落实。例如,当需要提及内涵丰富的古诗词来引入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以及全面发展时,发现自身对古诗词的广度和深度把握的不够,难以选取到合适的内容融入课程当中[5]。

针对以上通过调研总结出的问题,我们对课程思政如何更高效地具体实施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

2 有机化学课程特点

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主要涉及物质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等。物质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多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而且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另外,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有人认为该学科和课程思政内容联系不大。其实并非如此,有机化学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科学家为此而奋斗,也出现了很多生动感人的事例,这些事例可以充分地应用到对学生的品德情操的培养中[6]。有机化学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如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等。从这方面来讲,也和生活有着紧密的练习,因此可以联系生活,充分提取各方面的素材。以上均是本门学科的一些特点以及在融入课程思政方面的优势。

3 课程思政的新思路与实践初探

3.1 教师的全方位提升

教师在自身的认知、素质、能力等全方位的提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要对课程思政本身有深刻的理解和明确的目标。课程思政要从广义上理解,它是多方面的,爱国守法、诚信、勤俭自强、敬业、服务社会、爱护环境等等都属于课程思政的教育范围内。课程思政并不是另外的政治课,而是要彻底地融入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中,不能让学生有“生硬”的感觉。课程思政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做,而是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而努力[7]。教师有了深刻的认知,才能够树立明确的目标。目标应该明确而精细化,不能将目标笼统地定位培养学生的品德,而是要细化到课程安排中具体的目标。教师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和明确的目标是课程思政融入基础有机化学的前提,通过讲座和交流能够有效地提升理解认知,教师应多参加相关的培训与讲座,并在互相交流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第二方面是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新生事物也层出不穷。教师不能够用一本书一成不变持续地授课,而应不断充实自己。本门课程的教师,不仅要传授课程内的知识,也要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科学家的事迹有所了解;不仅要传授国外经典的成就,也要熟悉中国人自己的优秀成果;不仅要熟练使用已有的教学工具,也要对新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所认识。通过“学习强国”“超星”等网络提供的平台,教师能够不断补充知识,更新知识。此外,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能够更好地认识并应用多种方式促进教学。

3.2 合适引入典型事迹

无数科学家为有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涌现出了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例如,在讲授羰基化合物的反应时,先向学生介绍Kishner-wolff醛、酮羰基被还原为亚甲基的反应,该方法有一定的缺陷,1946年,我国科学家黄鸣龙改进了这一方法,并延续使用至今,而且该方法被命名为“黄鸣龙还原法”[8]。向学生讲述黄鸣龙教授在背后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勤奋刻苦钻研的品格。通过讲述黄鸣龙教授在建国后,努力推动中国有机化学发展的事例,号召学生向先生学习,为国家科学事业奋斗,为祖国富强而奋斗。

3.3 紧密联系社会问题

社会生活中出现过很多和有机化学相关的事件,有负面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等等;有正面事件,如中国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神舟飞船所用到的高科技合成材料等等。通过这些事件的引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科学是怎样服务于社会的,而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又是如何危害社会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德”和“才”哪个更重要等等问题。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分析,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切身地体会到,掌握了科学知识,有高尚的人格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而居心不良则会对他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3.4 充分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

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材料上传到线上教学系统,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联系课程,充分思考并利用网络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课后引导学生在线上教学系统或自己熟悉的平台如微信群组等分享资料和心得体会[9]。对于有机化学学科而言,讲授的知识主要是经典的理论,但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科学家近些年也取得了丰富的前沿成果。教师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信息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学科的最新进展,了解中国科学家为此所做的杰出贡献。例如,日本科学家、美国科学家因不对称催化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是中国科学家如周其林院士、冯小明院士也同样在该领域中有很多创新的、前沿的、实用的研究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树立为科学而奋斗的意识。

3.5 利用“翻转课堂”鼓励学生投身实践

新时代的教学中不再是“满堂灌输”型教学,学生主动地根据所学的知识,亲自进行实践调研,会得到更多的收获。以“烯烃的聚合”这一节内容为例,教师讲授烯烃聚合的原理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材料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如随处可见的各种塑料制品。引导学生提出思考,为什么国家会出台“限塑令”,不能完全降解的塑料垃圾会带来哪些环境方面的风险,塑料制品能否被完全替代,缺少塑料制品对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等等问题。学生带着这些思考和使命感,会做出相应的调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参观、问卷调研等方式,学生能够将问题一一解答,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环境的保护等等相关问题的紧密联系。最后,在课堂上,教师将主动权留个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这些成果进充分地分享,得到更多的收获。这类实践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环保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任何课程的改革必须伴随评价体系的改革,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应成为有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当然,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改进。

4.1 紧密依据教学大纲,完善课程评价内容

在各学校制定的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中,已写明要培养怎样的人,要通过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品格。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对此认识的并不够充分,因此要求教师能够重新研读教学大纲,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完善课程的评价内容,不局限于应用知识本身,要引入素质评判体系。

4.2 实现多元化、创新化评价方式

“唯分数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引入“过程化”考核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过程化考核的具体方式应多元化,不能局限于考试卷和小论文等。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对一些事件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参与活动的情况等等都应该成为现在的课程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此外,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进行创新,不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参考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这些多元化、创新化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课程思政在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中的自然融入。

5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初步探索了课程思政融入基础有机化学课程的新思路和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明显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也都有相应的提升,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教学相长,教师在这些努力中,也同样得到了提升。这项教学工程是浩大的,需要我门不忘初心,继续为培养品德高尚、文化自信、三观正确的国家未来人才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思政评价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