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实践

2023-04-14蔚继林

关键词:辛勤劳动二十大劳动

蔚继林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劳动实践中得来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德国〕歌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报告还提出,要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你对劳动实践的理解。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1.抓住核心概念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文题材料提供了两则名言、一则二十大报告的金句,可分为两个方面:外国学者眼中劳动、实践与友谊、品德的关系;二十大报告中体现的党的伟大劳动情怀。从三则材料的共同点中可得出“劳动”与“实践活动”这两个关键概念,由此可知,本题为二元类型作文。

2.确定概念内涵

第一则名言突出“劳动”,不仅要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在劳动实践中思考,受到教育、获得成长。歌德的名言重在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友谊也需要在实践中产生并得到保持。二十大报告所选的金句,把“尊重劳动”放在“知识、人才、创造”的前面,同时提出“自身的发展”需要通过“辛勤劳动”来实现,可见我们党对劳动的重视程度,以及我们党伟大的劳动情怀。

这里“劳动”的内涵不仅指体力的劳动,也指精神的劳动;“劳动”的意义在于人在劳动中获得对自身、自然、社会的认识,这就是精神产品,这种精神产品能提升自我,更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这里的“实践”强调的是哲学“知行合一”中的“行”,是一种客观过程的高级形式。

3.确定外延及二者关系

从广义的维度看,三则材料均阐述的是“劳动实践”的重要意义:人类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获得幸福,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社会在劳动中发展、人类在劳动中前进。

参考立意:劳动是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劳动实践,从我做起;辛勤劳动觅得甜美花香;携“劳动”精神,与“辛勤”同行;以“劳动”和“创造”之手,擘画未来;在劳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热爱劳动,锐意进取,勇于创造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的劳动观念。

【习作展示】

以“劳动”和“创造”之手擘画未来

◎王书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体现出我党的劳动情怀。“劳动”作为人类薪火相传的一种精神,与“创造”同行,共同擘画美好未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爱劳动、会劳动,才能引领未来。

1954年,19岁的王泽山怀揣着强国梦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选择了所有人都认为枯燥和危险的火炸药专业。他的行动正如吴玉章所言:“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决心为国家、人民做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我国火炸药领域果然因王泽山而“光芒四射”。他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使我国在火炸药领域获得了引领国际的成就。“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这句话用在王泽山身上最恰当不过。王泽山院士以行动彰显了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了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辛勤劳动是开启未来的“源头活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辈青年应像王泽山院士一般,将小我与大我融合,为建设中国的未来注入自己的青春能量。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劳动中学会“创造”,方能赢得未来。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纵观人类发展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劳动中创造,方能赢得未来。中国工程师林鸣在前人经验和世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港珠澳地区的地质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桥梁设计。最终,他不仅完成了既定的设计任务,而且将偏差缩小到4毫米左右。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成为未来数十年内世界桥梁领域难以企及的高峰。满怀劳动热情,才能创造奇迹,神舟升空、北斗巡航、蛟龙入海……正是由于背后无数人的劳动实践与劳动创造,才有了如此美好的未来。

我们坚信:创造的前提是辛苦劳动,是在“劳动精神”引领下的躬身实践。“青年如天之初日,必将有夫偌大之世界,任重道远。”我辈青年更应乘此盛世,树立劳动观念,将自我事业融入国家复兴事业的春潮中,助力国家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时代虽有不同,但青春一脉相承,用劳动精神开启未来,以劳动创造赢得未来吧!民族复兴前景广阔,待我辈“后浪”承“劳动实践与创造”之伟力,赓续使命,踔厉奋发,为祖国再添浓墨重彩!

◆教师点评

作文开篇点题,切合材料背景,快速引出作文主旨。语言简练准确,论证条理清晰。

作文分两层论述观点,第一层论述的是“劳动精神”与未来的关系——爱劳动、会劳动,不论前路如何艰难,以“劳动精神”前行,必能引领时代、引领未来;第二层论述“劳动创造”与未来的关系——在劳动中学会“创造”,方能赢得未来。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阐释二者的关系——劳动精神开启未来,劳动创造赢得未来。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劳之弥勤,國家弥昌

◎刘馨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的金句刷屏网络,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热爱劳动。中华民族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都是劳动铸造的。我辈青年当继先辈之志,热爱劳动,争做先锋。

个人价值靠劳动彰显,劳之弥勤,生活弥乐。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孔子韦编三绝,洞彻天人之理,方有教诲弟子三千的至圣之言;王羲之洗砚池尽染,方有提笔入木三分的惊世之作;庖丁掌刀十几年,能使神遇之技,方有合乎《桑林》《经首》的解牛之美;袁隆平于试验田躬耕不辍,方有万亩稻香的蓝图;屠呦呦翻遍典籍,方有青蒿素的问世;江梦南苦练发音,方从无声中突围,抵达心中的昭昭星野……

社会进步靠劳动驱动,劳之弥勤,社会弥盛。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谈到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滚滚长江流淌着历史的血脉,阵阵雄风传送着时代的号召,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机械轰鸣到科技发展,劳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紧密联系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国家富强靠劳动奠基,劳之弥勤,国家弥昌。

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中国航天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蛟龙”入海,“雪龙”破冰,让世界为之喝彩;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打开了人类观望新世界的窗口……试问,若没有无数科研人员,脚踏实地,躬身力行,何来中国今日之繁荣昌盛?

古语有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徑,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也是决定国家富强的关键。

莫格索尔曾说过:“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劳动者是支柱,他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和它那辉煌的穹隆。”所以,只有爱劳动、会劳动,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劳之弥勤,生活弥乐,社会弥盛,国家弥昌!

◆教师点评

本文开头由文题材料切入,然后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我辈青年当继先辈之志,热爱劳动,争做先锋”。紧接着用大量素材来论证“劳之弥勤,生活弥乐”“劳之弥勤,社会弥盛”“劳之弥勤,国家弥昌”。特别是引用恩格斯对劳动实践重要性的阐释,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以中国令世界惊叹的建设速度和“蛟龙”入海、“雪龙”破冰的例子论证“劳之弥勤”是“国之弥昌”的基础、关键。在作文末尾,作者发出呼吁,当代青年要爱劳动、会劳动,并回扣标题,升华了作文的主题。

【山西吕梁市贺昌中学】

猜你喜欢

辛勤劳动二十大劳动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 创造性劳动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本质蕴涵探赜
哲 理漫 画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