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

2023-04-14周文杰

关键词:剑锋精益求精技艺

周文杰

【主题阐释】

工匠精神的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其中,执着专注是精神状态,是时间上的坚持、精神上的聚焦;精益求精是品质追求,是质量上的完美、技术上的极致;一丝不苟是自我要求,是细节上的坚守、态度上的严谨;追求卓越是理想信念,是理想上的远大、信念上的高远。工匠精神既体现敬业之美的精神原色,又表现创造之美的品质追求,更展现追求之美的价值升华。

今天的青年就是明天的劳动者,认真践行和持续弘扬工匠精神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优秀品质的体现,更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将工匠精神化作激励和鼓舞自己成长成才、报效社会的动力,一定能让广大青年感受榜样力量、体悟匠心传承,深刻认识劳动的价值与劳动者的伟大精神,萌发诚实劳动、爱岗敬业、矢志奋斗的精神。

胡双钱:零差错铸就“飞机梦”

1980年,从小热爱飞机的胡双钱进入上海飞机制造公司,被分配到了钳工工段。这对原本学习钣铆工的胡双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专业不对口意味着他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但他没有抱怨,而是怀着造飞机的梦想,坚决服从分配,在钳工岗位上一做就是四十多年,经他手生产的零件被安装在上千架飞机上,实现了“零差错”。

胡双钱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将近5米,最小的比曲别针还小。他不仅要做各种各样形状的零部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运行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打完需要的36个孔,胡双钱用了1个多小时。这个“金属雕花”作品完成之后,一次就通过了检验,被送去安装。

“每个零件都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确保质量,是我最大的職责。”核准、划线、钻导孔、打光……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意识,胡双钱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重复着这样的机械动作,近乎苛责地要求自己,只为不出一丝差错。一次,他在给飞机拧螺丝时走了神,晚上回想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在凌晨三点骑自行车赶到单位,反复确认,才放下心来。从此,胡双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做完一步,都要认真看几秒再进入下一道程序:“再忙也不缺这几秒,质量最重要!”

为了提升精细度,胡双钱还发明了“对比检查法”和“反向验证法”,给零件加工增加了复查的机会,为加工的准确和质量打下基础。

胡双钱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最美职工”等称号。虽然荣誉加身,但他仍选择在飞机制造一线默默奉献。谈及未来,胡双钱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解读

坚守岗位,精益求精,是匠人的职业道德;心系祖国航空事业,不断探索、提升技艺,是大国工匠的风范。

为了实现“零差错”,胡双钱勤奋努力,用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标准诠释着工匠精神。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会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不断超越的追求,怎会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胡双钱以自身的实践传递出当代匠人内心沉静的力量。

周东红:捞纸车间的“大国工匠”

1986年,周东红进入泾县宣纸厂做捞纸工。由于技术不熟练,他每天起早贪黑进行练习,虚心向捞纸厂的老师傅们学习,渐渐掌握了捞纸技术。他还给自己制定了比每天要求的工作量再多50%的目标,常常凌晨1点起床,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7个小时,手也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而脱皮溃烂。他做这一切,只为精益求精,提高自己产出的宣纸的品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东红的技术不断提升,捞的宣纸每100张重量误差仅为2克左右,厚度均匀,始终保持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记录。他还多次参加捞纸帘床材料寻找、捞纸机械划槽、纸药桶替换等技术革新和宣纸邮票纸等试制生产,为捞纸技术的创新发展献计献策。在制作一种名为“扎花”的宣纸时,他几乎住在了厂里,没日没夜地进行试验,连梦里都在捞纸,生病打针时也不忘翻阅相关材料。在周东红眼里,复原传统宣纸制作手艺,守护中国宣纸文化是只能赶而不能等的大急事。

被评为全国劳模后,周东红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致力于传统造纸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周东红也将宣纸传统制作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放在心上。他悉心培养徒弟,将经验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传承人。他领衔“宣纸纸帖压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通过电动泵和液压千斤顶的连接,改进纸帖压榨技术,不仅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安全系数,避免了破帖的现象。

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周东红却说:“我只知道始终如一的专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每天忙碌的目的也很单纯,只想让这门已经存在了千年的传统工艺一直传下去。”

◆解读

因循守旧、亦步亦趋是创新的大敌,会让创新之火熄灭。许多技艺因此失去传承、生存的土壤,只留下一声喟然长叹。

为了弘扬捞纸这门传承千年的传统工艺,周东红不断进行技艺革新,使宣纸技艺更上一层楼。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专注,需要一丝不苟的态度,需要精益求精的追求。周东红用行动完美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孟剑锋:錾刻人生

錾刻是一项有着近三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錾刻使用的主要工具叫錾子。古代的錾刻工匠凭着一把錾子,能够在金属器皿上錾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

在一个80年代的老厂房里,熔炼、掐丝、整形、錾刻,从细小的首饰、工艺摆件,到“两弹一星”和航天英雄的奖章,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就这样在孟剑锋手里诞生。

在制作金属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孟剑锋总要求自己把技艺发挥到极致。为了探索工艺美术更广泛的领域,孟剑锋还时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国家图书馆学习,一坐就是一天,从夏、商、周的青铜器,到元、明、清的瓷器,孜孜以求地吸收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知识,然后消化、吸收并运用到他热爱的金属艺术中。他的作品因此包含各个门类的艺术精华,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特点。

技术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行业内极高水平后,孟剑锋又把目标移向了高科技、新技术,逐渐掌握了奖章模具的绘图与雕刻,为模具制造工艺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弄清楚雕刻机的各项技术指标,他常常吃住在机器旁边,很多时候钢模要连续雕刻到深夜才能停止,他就一步不离地守候在雕刻机旁,捧着学习资料仔细对比机器的加工进程。就这样,孟剑锋不知在车间的雕刻机旁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雕刻机操作技能,经他的手制作的模具数不胜数,如2008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奖章等。

作为一名工艺美术高级技师,孟剑锋深知承担传授技艺和培养后备技能人才责任重大。利用业余时间,他亲自编写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培训教材,并耐心辅导、手把手教授徒弟。在他的指导下,有多名年轻职工成为技术能手,并取得了专业资格证书。

◆解读

在追求科技创新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扬,它凝聚了我国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集中体现。孟剑锋,痴迷錾刻工艺,以惊人的毅力日复一日地坚守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本领,还是在面对困难时不畏艰辛、迎接挑战的勇气与魄力,更是不断追求超越,弘扬中华传统技艺。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有更多不畏艰辛、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技术人才;每一次创新、创作,都离不开植根传统、锐意创新、追求卓越的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剑锋精益求精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Topological photonic states in gyromagnetic photonic crystals:Physics,properties,and applications
蛼螯烧卖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张剑锋书画作品选登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光影视界
篆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