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意识

2023-04-14

关键词:普法宪法法治

【主题阐释】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是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而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从。弘扬法治精神,涵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青少年是重点。培养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与法治意识,让他们明确法律底线,知晓敬畏规则,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中,就要求“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司法部发布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案例

为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2023年2月,司法部发布三个案例,分别为:“北京市探索以‘四张清单’为抓手推动落实普法责任制”“南通市创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三强三画’模式”“浙江省打造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省域样板”,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法治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典型经验。

此次发布的案例,主要选取了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等三个普法重点内容,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借鉴性和指导性。

在案例一中,首都普法战线以“需求清单、供给清单、责任清单、督导清单”四张清单为延伸,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打破地域界限、行业壁垒,在更大范围内加强各区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进一步有效盘活全市普法资源,推动全民普法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型升级。

在案例二中,江苏省南通市发展乡村法治文化、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创建乡村法治文化“三强三画”模式,依托地理特点、地域文化、地缘优势等“底色”,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方式更加高效、治理能力更加全面,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法治保障。

在案例三中,浙江省积极探索新时代普法有效路径,加快打造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省域样板,为浙江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解读

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每个人参与。

近年来,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重大主题普法活动,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定能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为法治中国贡献“凡人微光”

2022年12月10日,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等主办的“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举行。根据年度法治人物推选委员会的推选结果,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邱隘人民法庭副庭长黄文娟当选为“2022年度法治人物”之一。

黄文娟于2008年进入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工作,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政法系统“双百政法英模”等荣誉。

2020年,黄文娟在没有电脑、没有案卷、没有网络、没有制服的“四无”困境下,穿上自己仅有的一套西服,用电子案卷、借来的电脑、自制的支架和手机热点,组成了一套特殊的办公设备,通过“移动微法院”平台,在50天里结案50余件,无一案件因法官被隔离而延迟开庭或审结。“如果因为我的原因,让这些案子一拖再拖、一延再延,群众在等待过程中产生的焦急情绪就会越来越多。”她说。

黄文娟还带领同事成立“文娟工作室”,探索“立、审、执一体化”办案模式,践行“案件不转手、服务不换人”的理念。她在线上探索开设了视频普法专栏《文娟有约》,自己担任栏目主讲人,灵活高效地运用数字化技术,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推动宁波“移动微法院”这项便民、利民实践经验走向全国。“数字化改革为我们法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我想做得更多、走得更远,也能够和老百姓的需求贴得更近。”

黄文娟还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开设“文娟驿站”,就地服务群众、化解纠纷,持续提升宁波法治环境和司法公信力。“不论是辦案,还是在审判之外的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我都希望用自己所学尽可能帮到他人,向他们传递更多的司法善意和温暖,让社会多一份和谐与美好。”

◆解读

线下一对一的普法变成了线上一对多的交谈,繁琐的案卷整理变成了无纸化归档,走街串巷的送达变成了智能联合送达机制……法院工作15年来,黄文娟的成长伴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日新月异,见证并实践着诉讼由线下到互联网再到指尖的进程。她自制的“文娟牌手机支架”,成为了流行于宁波法院人之间的“网红”支架,其背后蕴藏的“工具可以简易,但正义不能迟到”的理念,也在宁波法院人之间不断传递。

黄文娟说:“作为一个基层法院人,我非常自豪,但同时也觉得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也会更加珍惜和热爱我自己的职业,用自己的力量,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凡人微光’。”

让法治信仰蓬勃生长

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2022年“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重点宣传内容包括:突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以及突出学习宣传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年的深远历史意义。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每个公民的内心。无论是打官司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是广大消费者通过法律维权,法律如同阳光和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让抽象的宪法条文与具体的现实权利、义务之间构建起紧密联系,让庄严的宪法可知、可感、可用,从文本走入生活、融入社会,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设立国家宪法日是制度建设,也是文化建设,是要让人民充分相信宪法、主动运用宪法,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群众真诚的信仰,让宪法从“纸面”走向“地面”再走入人心,就得努力讲好宪法故事,让人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应不断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让法治信仰蓬勃生长。

◆解读

这些年,我国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到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系好青少年第一颗“法治扣子”……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普法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而且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武器,这就是国家设立宪法日的题中之意,也是开展宪法宣传周的根本目的所在。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青少年应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让法治信仰在心中生根发芽,蓬勃生长。让我们一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普法宪法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宪法伴我们成长
《宪法伴我们成长》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普法
普法
普法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