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04-14

关键词:和平命运共同体

【热点聚焦】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包括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公平、开放、包容、共赢的发展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以及尊重自然、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中国与世界共同利益、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必须深刻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所在。

(选自“人民网”2023年3月20日,有删改)

◆解读

今天,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时代。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首次以国家名义亮相服贸会的布隆迪,在展区推出咖啡、茶叶、传统手工雕刻等极具非洲特色的产品,吸引着众多参观者驻足;《山海经》手办、圆明园拾光买卖街、“塞尚·四季”、“盗梦空间”等一系列沉浸式体验活动,以先进科技打开文化交流交融新空间;“北京艺术博物馆拼布手工互动体验”“古陶拾珍特色文化体验”等活动,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象……2022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服贸会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生动写照。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基于不同历史、国情、习俗等因素孕育出的不同文明,各有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做过这样一个比喻:“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性。历史和现实深刻表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20日,有删改)

◆解读

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力量。

今天,文明长河共同汇聚,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

促成沙特、伊朗复交,展现中国大国担当

2023年3月6日至10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国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对话。3月10日,中国、沙特阿拉伯、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中断近7年的外交关系。

沙特、伊朗积怨已久,两国在中国斡旋下冰释前嫌,全世界都颇感意外。中国不仅推动沙伊签订复交协议,更促进双方开展合作。根据中沙伊三方协议,除重建外交关系外,沙伊还同意重启两国于1998年5月27日签署的经济、贸易、投资、技术、科学、文化、体育和青年领域总协议,同时重启2001年4月17日签署的安全合作协议。两国达到了谈判目的,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对于中国而言,促成沙特与伊朗缓和关系,是推进全球安全倡议,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行动的一部分。中国始终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在中东问题上,中国欢迎并支持各地区国家开展安全对话,自主搭建符合地区实际、兼顾各方利益的中东安全架构。

(选自“中国网”2023年3月13日,有删改)

◆解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主张“以和为贵”,促成沙伊两国握手言和、恢复外交,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角色,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中国支持中东国家走自主发展道路,并为各地区国家解决争端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的所作所为,体现出了大国担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近十年为全球贡献了1/4的新增森林面积……2022年10月,“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一组数据,令人眼前一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正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发挥更大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主张。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主张“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就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清洁美丽世界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从倡导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从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发布《昆明宣言》,到支持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事业,10年来,我国以实实在在的绿色行动,为加强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注入强大动力,成为全球环境议程的重要引领者。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0日,有删改)

◆解读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中国有主张也有担当,贡献成功经验也提供公共产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为世界生态环境治理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守护地球家园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共建美好地球家园,需要各国携手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新征程上,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定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推动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和平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博弈·和平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