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的底色,是美丽中国

2023-04-14彭飞

关键词:造雪盛会冬奥

彭飞

当冬奥盛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遇,会激发出怎样的精彩?主火炬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八成以上交通用车为新能源车辆,造雪融化的雪水经净化处理后实现再利用……中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也照见美丽中国亮丽的底色。

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一路走来,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始终。在延庆赛区施工前,首先进行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划出“生态底线”,制定“工程避让、工程减缓、工程补偿”三大原则。大力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联合治理,从2015年到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已下降59%。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一项项有力举措,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

绿色办奥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托举。从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到开幕式采用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减少污染,再到利用智能造雪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一项项科技成果为“绿色”赋能,不仅让冬奥盛会更加低碳、环保,而且推动一系列新技术落地应用,为中国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厚了技术土壤、提供了科技支撑。

绿色冬奥带来的不僅是技术之变,也撬动了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河北张家口,因风力、太阳能资源丰富而成为冬奥会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地,当地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成为佳话。在张家口崇礼区,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抓住冬奥会的有利契机,引导矿企有序退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如今,滑雪、旅游等第三产业占全区GDP的六成。绿色冬奥,是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也带动、激励和推动更多地方发掘良好生态的经济价值。

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曾发生这样的故事:一条雪道改变施工计划,只为保护一棵无法移植的水榆花楸古树。这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北京冬奥盛会标注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起点,让我们勇毅前行、接续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16日,有删改)

◆解读

本篇以绿色冬奥为评论对象,围绕绿色奥运的理念和实践展开评述,展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念和有力行动。文章以一连串发生在冬奥期间的真实细节开头,引起读者对冬奥会过程中的绿色实践的关注,继而从绿色奥运的理念入手,谈及科技对绿色奥运实现的支持,并能有所拓展,将冬奥主办城市以冬奥为契机实现的环保进展作了简洁的展示,让读者真正感受到绿色奥运的影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在结尾处以一个为一棵树改雪道的动人细节引出最后的升华和呼吁,打动人心,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美丽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种认识,更是落实在一件件具体事物上的点滴行动。

猜你喜欢

造雪盛会冬奥
念奴娇·脱贫振兴庆盛会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造雪小工厂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高山滑雪场电气设计探讨∗
美好的盛会韦小洁词
极致奢华的珠宝盛会
圣诞造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