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享数学 算出精彩

2023-04-14顾星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计算能力核心素养

[摘  要] “计算能力”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否正确、熟练、有思维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算理和合理选择算法正确进行计算,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方法;核心素养

计算贯穿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在小学三年级学生一次测试中,一道计算题“42×25”的错误率高达30%。这个错误率非常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欠缺。计算教学的目标是至少要让90%以上的学生都能做对题,这才是重点。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理解数学算理

解决问题离不开计算,要想让学生会算、算得快、算得准,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要让学生弄懂计算题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算理是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构成,为学生的计算提供了主要依据。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数学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搭建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算理。

以“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为例,笔者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算理。在导入环节中引入情境:小猪佩奇要开生日宴会,他为好朋友们精心准备了两盒蛋糕,第一盒里有9块小蛋糕,第二盒里有8块小蛋糕,小猪佩奇为朋友们准备了几块小蛋糕呢?

通过学生喜歡的小猪佩奇进行课堂导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得到充分激发。在学生思考了一会之后,笔者继续提出问题:“有没有办法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盒子里有多少块蛋糕呢?”

很快就有学生提出用“凑十法”的方法,提议将第二盒里的1块蛋糕放到第一盒中,这样第一盒就有10块蛋糕,加上第二盒中剩余的7块蛋糕,就是17块蛋糕;也有学生提出可以将第一盒里的2块蛋糕放到第二盒中,这样第二盒就有10块蛋糕,加上第一盒中剩余的7块,就是17块蛋糕。学生借助学具小棒进行动手操作,很快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点拨,学生就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理解算理的好处在于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帮助学生有效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动手操作,领会计算方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操作,只有通过反复操作和练习,才能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数学计算方法。

以“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简便运算方法掌握不牢固,尤其是对“乘法分配律a×(b+c)=a×b+a×c”掌握得不够熟练和扎实,并且对乘法分配律多是依靠字母的形式进行记忆,极易与“乘法结合律a×(b×c)=(a×b)×c”搞混淆。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学生通过前面的知识学习已经掌握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本节课教学中,在学生初步学习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道习题:

学校为举办元旦晚会统一购买演出服,购买了60件上衣,每件上衣30元;购买了60条裤子,每条裤子20元,购买演出服一共花了多少元?

要求学生动手计算,并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

方法1:先分别求出购买上衣和裤子的钱,然后算出购买上衣和裤子的总价,即30×60+20×60。

方法2:先算出一套演出服上衣和裤子的价钱是50,然后算出60套演出服需要多少钱,即(20+30)×60。

在学生分享两种解法之后,引导他们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结果发现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即30×60+20×60=(20+30)×60。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类似的例子,并通过分享与交流探究它们的规律,这样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学生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升华。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笔者还设计了以下几道习题:

1. (3+2)×10=____;

2. (125+1250)×8=____;

3. 40×10+3×____=(____)×10;

4. 10×4+3×10=(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算理,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有效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一)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水平。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敏锐观察能力,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口算训练计划。

低段(1~2年级)口算训练:每天做到课前3分钟的口算练习(读口算卡、看课件、听算等);每月一次口算测试;每堂课上通过抢答、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卡片辅助找朋友、课堂擂台赛等形式对关键部分计算进行强化练习。

中段(3~4年级)口算训练:每天做到课前5分钟的口算训练;通过对同年级典型错题的横向研究,找到学生的典型错误,并提出相应的纠正计划。

高段(5~6年级)口算训练:每天做到课前5分钟的口算训练;每月一次口算测试。

设计意图:以新观念进行口算教学,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估算训练

估算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注重估算训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和计算正确率大有裨益。

问题1:买两本书一共花多少元?

问题2:一只箱子能装50个苹果,现在已经装了18个,还有27个,能装满这一箱吗?

将18看成是20,把27看成是30,于是20+30=50,所以18+27<50,不能装满这一箱。

问题3:一副羽毛球拍售价为48元,需要买19副,带1000元够吗?

根据题意分析,将48看成是50,19看成是20,这样50×20=1000,所以帶1000元够用了。在这一情况下,利用“大估”的方法,很快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问题4:奶奶想买一件短袖64元,一条短裤42元,带100元够吗?

根据题意分析,将64看作是60,42看作是40,这样60+40=100,显而易见64+42>100,所以奶奶带100元肯定不够。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问题1和问题2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运用估算方法,能让学生更加理解估算的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估算的理解和运算,笔者继续利用问题3和问题4,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开展竞争,培养计算素养

计算素养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开展数学竞赛活动,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敢于拼搏、喜欢表扬的特点,并能充分展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视以及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全面提升,笔者任教的学校每一学年都会开展计算能力大比拼竞赛活动,以计算内容为主,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由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师进行统一命题。其中,一二年级侧重于口算;三到六年级侧重于口算、脱式计算、简算、估算相结合。比赛活动采取抽号的形式,每班选派5名学生参加。比赛分低年级专场和中高年级专场两个场次进行。竞赛活动主要考查学生认真书写、认真审题、认真检查等习惯,这是一次学生计算能力的大比拼。

设计意图:活动的开展,不仅展现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风采,也能让学生意识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在于持之以恒。教师只有每日将口算、笔算、简算等计算活动落到实处,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素养。

总而言之,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把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并融入日常的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吃透算理算法,坚持进行口算、估算、笔算等训练,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顾星星(1990—),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计算能力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