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福寺修缮保护工程设计与实践综述

2023-04-12夏惠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4期
关键词:施工方法

夏惠英

摘 要:通过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福寺内古建筑现状进行评估分析,重视文物保护,选择合理方法,进行科学修缮,提出了具体的维修设计修缮方案,有序完成修缮目标,成功按照修缮方案完成了多福寺修缮工程,为山西地区明代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做出实际范例。

关键词:多福寺;修缮评估设计与实践;施工方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12

多福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20千米的柴村镇呼延村西侧崛围山巅。崛围山自古柏木成林,山峦叠翠,郁郁葱葱,宛如翻卷着的茫茫绿海。四季景色各异,尤其是秋菊绽黄、白露结霜的晚秋季节,巨石罅岩、灌木丛中,遍布着紫中透红的片片红叶,坡、梁、沟、岔间卷起了层层的红色浪涛,漫山遍野,煞是好看。尤以秋色优美的红叶最为著名,崛围山“崛围红叶”是古阳曲八景之一,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有“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之语。

1 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太原府志》记载:“多福寺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呼延村西崛围山,旧题曰‘崛围教寺,明弘治年间更今名。”金大定二年(1162)碑文记载:“寺院建于唐贞元二年(786),是文殊菩萨又一道场,香火极盛于唐宋两代。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重修。”寺址坐北面南,占地面积10772.84平方米,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存有天王殿(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殿,山门东西建有钟、鼓二楼,藏经阁西侧遗建黑龙殿、东侧遗建文殊阁(下层称“红叶洞”),藏经阁与千佛殿之间,东为斋堂、西为禅房。

寺内大雄宝殿遗存明代彩塑:3尊佛像前侧立菩萨4尊,前东、西侧立护法各1尊,佛台须弥座前塑有小型菩萨彩塑像3尊;明间北向塑有倒座观音及韦驮。佛像及菩萨彩塑体态丰腴、线条柔晰,造型娴雅而庄重,两尊护法健壮有力、金刚怒目,风格飘逸,线条流畅,均为明代彩塑之佳品。大雄宝殿三壁绘有明代壁画释迦牟尼本行经变84幅,总面积约95.56平方米。绘画手法别致,采用沥粉勾勒衣纹与建筑的轮廓、树木的枝叶、成熟的果实等,增强了整个画面的立体感。壁画集建筑、人物、奔马、飞象、花草树木等为一体,用自然景观连缀单幅,构图和谐、内容丰富,至今色彩仍艳丽醒目。娴熟的技法、流畅的线条使整幅壁画生动逼真,是山西省内现存明代壁画之佳作。

多福寺是太原市境内保存至今比较完整的明代组群建筑,寺院依山势而建,形成了南低北高逐步上攀的格局,环境幽雅、古朴典雅,是比较典型的山野建筑,体现了当时传统的建筑选址观念。其大雄宝殿两头与檐部斗拱交咬结构及檐柱间设大小额枋且由额垫板隔封之做法,是考证山西明代木结构建筑与官式建筑源流关系的实例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晚年在崛围山隐居时,曾在多福寺红叶洞内诵诗、绘画、读书,并为百姓治病,后人将其诗赋、绘画、传记等整理成集,共40卷,名曰《霜红龛集》。多福寺文化底蕴厚重,具有极高的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价值,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编制保护修缮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2013年4月动工,同年10月底修缮工程全部竣工。

2 修缮工程定位及确定的修缮原则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要促使保护与利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展示文物遗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尊重历史、尊重文化,保护和继承多福寺的历史文脉,体现多福寺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和保护内容的广义性,体现多福寺建筑的原真性。

①必须保护各单体建筑原状。寺内各建筑历经沧桑,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这些修复痕迹是研究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術传承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样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修缮前了解太原地区明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及构件制作手法的工艺特征,研究修缮对象的本体个性特征,保证文物本体的真实性。

②坚持“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理念,降低维修、加固活动对文物本体造成的损坏。严格执行文物保护原则,注重保护文物遗构的原真性。消除安全隐患,实事求是,科学根治,杜绝或减缓遗构病害的延伸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的历史信息。

③在修缮过程中对原构件进行加固补强时,应选择科学有效的针对性技术措施,尤其是结构点的技术处理,应尽量做到可逆性和可再处理性,选择与原构件材料相同、性能相近的兼容性材料。

3 寺内建筑结构现状、残损状况评估及修缮办法

寺内各建筑维修工程,凡属体现文物自身风格项目的,须严格采用传统技术、传统材料、传统工艺。根据建筑遗构的现状考察成果,依照原风格、结构进行保护修缮设计,依据原建筑的结构和实测尺度,施工中如出现个体建筑部件尺寸与原物有误差的须依原物。

3.1 山门

山门位于寺院最南端,为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单檐悬山顶前廊式。梁架为五架梁前设单步梁用三柱,前檐廊下施单翘斗拱,后檐不设斗拱。因南向设有行廊,北向无廊,且前廊深一步架,故瓦顶形成前坡长、后坡短的造型。

山门五架梁底部出现裂缝,屋顶漏雨现象严重。屋面瓦件,因常年自然风侵雨蚀,瓦件松动、灰缝脱落,望板和部分椽飞因屋顶渗雨而局部糟朽。西山墙外墙皮中部有裂缝一条,长220厘米,宽1厘米。墙体表面局部空鼓。西博风板上部扒钉丢失,开裂的部分下坠。确定修缮办法为现状整修:揭瓦屋顶,更换不可用椽、飞;补填干缩裂缝;清理、剔补返碱墙体,铲除空鼓裂缝外墙皮,重新抹压红灰墙;加固博风板。

3.2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位于山门之北,是多福寺之主殿,为明代早期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副阶周匝单檐歇山顶。正面于檐柱间设隔扇装修,中三间为隔扇门、梢间为隔扇窗;后檐于明间设隔扇门。梁架为五架梁后设双步梁用三柱,其中廊部为后人所加,不是明早期之物,廊部于主体结构是以穿插枋结构廊柱与檐柱,廊柱之上设正心拱一道,拱上设小梁,其尾与檐柱斗拱二跳华拱及下耍头相结,廊部结构与主体结构非常不协调,不是原作。梁架简洁,各梁之间不设瓜柱以驼峰及栌斗隔承,三架梁之上立脊瓜柱且施角背稳固。斗拱与五架梁及双步梁头部交咬,檐柱间设大额枋和小额枋,且两额枋之间设由额垫板,体现了明、清建筑官式做法之特点。檐柱斗拱五踩双下昂计心造,里转双翘五踩计心。廊部斗拱制作随意,正心设瓜拱一道,横向与正心瓜拱相交向外出耍头、向内出拱头,不设交互斗。

大雄宝殿内部东次间后金柱东倾4度,其上部可见前次修缮中已做加固措施,望板因屋顶渗雨而局部糟朽,部分椽飞也因屋顶渗雨糟朽。后墙东北角柱处有裂通缝,宽1~2厘米;外墙面不平,局部空鼓。确定修缮办法为现状整修:揭瓦屋顶,更换不可用椽、飞;铲除空鼓、裂缝的外墙皮,重新抹压红灰墙,注射或用布咀压力灌浆加固后墙裂缝。

3.3 藏经楼

藏经楼位于大雄宝殿之北,明代遗构。两层,均面阔五间,下为窑洞前廊式,窑洞是根据寺院地势高差而券;上层木结构,五架梁前后用三柱,前廊式悬山屋顶,前后檐满设装修,中三间为隔扇门,梢间为隔扇窗。

藏经楼屋顶望板因屋顶渗雨而局部糟朽,部分椽飞亦因屋顶渗雨糟朽。殿内水泥抹墙,白灰抹面,墙表面皆开裂,局部裸露。一、二层地面返潮,一层地面30厘米×30厘米×6厘米方砖、28厘米×14厘米×6厘米条砖交杂铺墁,观感差。确定修缮办法为现状整修:揭瓦屋顶,更换不可用椽、飞;拆除前次修缮时所施28厘米×14厘米×6厘米条砖,补墁方砖;殿内墙面铲除水泥,重新抹压黄灰墙。

3.4 千佛殿

千佛殿位于寺最北端,建于该寺地势最高之处,是1991年在已毁无存的千佛殿基座上重建恢复的,明代建筑风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

千佛殿屋顶有渗雨现象,屋面瓦件因常年自然风侵雨蚀,导致瓦件松动、灰缝脱落,望板因屋顶渗雨而局部糟朽,部分椽飞亦因屋顶渗雨糟朽。外墙面空鼓,局部开裂。肩墙下部180厘米处返碱。确定修缮办法为现状保养:剔补风化、脱落的肩墙,铲除空鼓、裂缝的外墙皮,重新抹压红灰墙;抅抿屋顶,更换不可用椽、飞。

3.5 东、西配殿

东、西配殿位于千佛殿與藏经楼之间东、西侧,东为斋堂、西为禅房,1993年复建,两殿结构近同,面阔五间,单坡硬山顶。

东、西配殿屋面瓦件缺乏必要保养,导致瓦件松动、灰缝脱落,望板因屋顶渗雨而局部糟朽,部分椽、飞亦因屋顶渗雨糟朽。建筑下肩墙整体返碱,山墙尤重。内墙上部局部空鼓、雨渍。确定修缮办法为现状整修:铲除空鼓内墙皮,重新抹压红灰墙;清理、剔补返碱墙体,揭瓦屋顶,更换不可用椽、飞。

3.6 黑龙殿

黑龙殿位于藏经楼西侧,明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屋单檐硬山顶,梁架为五架梁前设单步梁前廊式。

黑龙殿屋面瓦件松动、灰缝脱落,望板因屋顶渗雨而局部糟朽,部分椽飞亦因屋顶渗雨糟朽。严重的漏雨常年侵蚀建筑墙体,导致建筑山墙雨痕明显,墙体下部返碱,砖体表面风化、剥落。东山墙前檐墀头墙外部虽设拉金稳固,但墙体下部已开裂,逐渐向上部延伸,缝长660厘米,宽2~4厘米。确定修缮办法为现状整修:清理、剔补风化的墙体;东山墙裂缝注射或布咀压力灌浆加固,剔补;揭瓦屋顶,更换不可用椽、飞。

3.7 文殊阁

文殊阁位于藏经楼东侧,明代遗构,面阔三间两层。下层为窑洞,俗称红叶洞,前设无出檐行廊;上为木结构,进深五架椽屋单檐硬山顶,梁架为五架梁前设单步梁前廊式。

文殊阁屋面望板因屋顶渗雨而局部糟朽,部分椽、飞亦因屋顶渗雨糟朽。一层内壁水泥抹墙,白灰抹面,墙表面龟裂。二层内墙受潮空鼓,局部墙皮脱落,泥皮裸露。下肩墙整体返碱,地面返潮。建筑外墙雨痕清晰,碱渍明显。西山墙下金檩处局部开裂,二层栏板受潮,廊部楼板开裂向南下倾2.6度。廊柱下部礅接部分做工粗糙,无造型美感,随意拈来,造成柱高不一,导致二层廊部前倾。确定修缮办法为现状整修:一层内墙铲除水泥,重新抹压黄灰墙;二层内墙铲除空鼓的内墙皮,重新抹压黄灰墙;清理、剔补返碱的墙体;注射或布咀压力灌浆加固,剔补西山墙下金檩处开裂处;揭瓦屋顶,更换不可用椽、飞。

3.8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山门东、西侧,单开间下层周设行廊,重檐十字歇山屋顶。永定柱结构,廊部设座斗,正心出瓜拱交抱头梁,二层檐下设五踩双下昂,里转五踩双翘斗拱,梁架施以抹角梁层叠向上构成十字歇山屋顶,造型大方,结构玲珑。

钟、鼓楼屋顶望板因屋顶渗雨而局部糟朽,部分椽飞亦因屋顶渗雨糟朽。内墙不洁,泥皮裸露。外墙下部24~54厘米处返碱。二层栏板芯毁坏缺失60%。确定修缮办法为现状整修:剔补风化、脱落的墙体;揭瓦屋顶,更换不可用椽、飞;补配二层栏板芯。

4 修缮施工步骤及做法

修缮施工中坚持尽量使用原构件,对部分糟朽或裂缝不严重的构件,须剔糟粘补、灌浆及铁件加固延续使用。在拆砌、加固墙体及揭瓦屋顶时必须严格按照原有风格实施,不改变原状,保证历史的真实性。

4.1 墙体修缮

修缮时采取整墙拆砌、局部拆砌、选择性拆砌和剔糟、挖补、整体整修及灌浆加固的施工方法。寺内现存建筑墙体砌筑方法为跑砖,工程前提亦采取跑砖垒砌,内砖和表砖之间须隔层措缝,表砖砍磨细丝灰缝,灰缝宽3~5毫米,且保证墙体不变形、不错位。砖的规格尺寸要一致,倒转头要格方,棱角须整齐。

4.2 抹灰

抹灰前墙面应下竹钉,钉麻揪,抹底灰前应根据室内墙阴阳角做护角,要求垂直结牢。整面墙完成后要检查其平整度、阴阳角方正,用靠尺检查垂直和平整度情况。罩面灰灰料为白灰中适当掺黄土,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黏结牢固,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

4.3 瓦作工程

根据现状各屋顶望板、椽飞、瓦件均破损、毁坏,故本次修缮需对各屋顶进行根治,重新揭瓦。

4.3.1 苫背

泥背使用掺灰泥,要求用生灰块泼制,抹背不少于两遍,找出昂弯。之后开始苫灰背,灰背所用材料是黄土及泼灰掺麦节加水搅拌匀施用,所用黄土须深层土,并且配料时加大泼灰比例。要求两遍,面层应不少于“三浆三压”,青灰背拍麻刀要匀不要厚,待将麻刀揉实入骨后方可溜浆,擀轧后顺抹子花出亮交活,不得有灰拱子、麻刀泡和裂缝。

4.3.2 瓦筒板瓦

根据屋面面积大小确定冲垄数量。先冲边垄,拴好“齐头线”“楞线”和“檐口线”再冲屋面中间的瓦垄,以筒瓦坐中。要求屋面所冲的垄曲线平滑、均匀一致,檐头、脊根和腰线三条线。盖瓦夹垄灰分两次进行,要密实、光滑、直顺。屋面完成后瓦件清扫干净,各条脊和瓦面刷浆提色,色泽应均匀一致。

4.3.3 调脊

垂脊自下而上依次垒砌,当勾为瓦—抱口瓦—基座砖—安砌吻、兽等。各层下砌后用麻刀灰和瓦片分层填平后苫小背。其上各层脊、兽件做灰和使碰头灰要足。头缝严点填馅平整。脊兽桩钉牢,吻兽位置准确、周正平稳。各条脊均要平直顺向,各构件接口平整、严实,角度一致、直顺高低一致。

4.3.4 捉节夹陇

先将瓦陇清理干净,并将瓦节中的灰剔出一部分,之后清理干净淋水少许,用小麻刀灰掺烟煤在筒瓦与筒瓦及筒瓦与底瓦相接处勾抹压实。

4.4 架、椽飞、望板

对梁枋、柱额、檩椽等大构件出现的劈裂、糟朽等现象,须剔糟补制,以高分子材料加固处理,延续使用,不得随意更换。对劈裂和糟朽程度还不足以影响屋顶构件荷载的梁枋、柱额、檩条等构件,采取局部加固、剔糟补固及防腐的措施进行处理。

4.5 地面及院墙分部工程

寺内各建筑物内地面方砖及条砖,均为砍磨错缝细墁,拆卸铺地砖,砖面好者留用,不得毁坏遗弃,按原规格定制补配损坏不可继续使用的砖,按原规格进行加工坎磨,统一铺墁,先打一步(150毫米)3∶7灰土以防潮,后施灰泥铺墁,施工時将砖下部四角砍除,保证灰浆饱满,做到平整稳固。院墙根据原物情况进行加固、补修、搅拌拆砌及整体拆砌,做法参照建筑之墙体实施。

4.6 油饰断白及作旧

木构件制作、安装完成且干后,即可油饰断白及作旧处理。在进行这一工序之前须将所有木构件施桐油钻生,之后进行油饰、作旧处理。对遗有彩画的木构件不可进行油饰、断白。

5 修缮成果及维修经验

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要了解建筑经历的故事、承载的历史文化,才能触发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尊重。历史上许多建造和修缮古建筑的材料、技术、经验、加固措施和工艺流程等,都是很有科学成就和实际效果的,并且已经过历史检验,总结研究保护古建筑的历史经验及科学方法,对科学的传承和发扬极为有益。多福寺的修缮保护工程,严格保持了古建筑的原状、原貌、原构。这样的修缮保护工作,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古建文物,还积累了经验。

总之,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时候,要结合实地勘测情况制定符合规范的古建修缮方案,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建筑保护施工技术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要用对合适的修缮方法,才能做好此项工作,确保古建筑能够留存更加久远。

参考文献

[1]北京土木建筑协会.中国古建筑修缮与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柴泽俊.柴泽俊古建筑修缮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施工方法
对停车场草坪砖施工方法的探讨
浅谈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浅析
异型柱施工工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要素和控制措施
水利工程水闸施工方法研究
探究建筑屋顶的施工要点与施工方法
掘进巷道遇含水层施工方法研究
软基片石换填处理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