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纸质文物复制方法探析

2023-04-12来茵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4期
关键词:现代科技传统工艺

来茵

摘 要:文章以军事博物馆的一件纸质文物—韩德彩功绩材料的复制过程为例,从电脑PS修版入手进行图像处理,接续进行打印出片、晒版制版的图像转载,选用质地相似的纸张,经过染色后作为承载物,使用石印机进行平版印刷,后期进行临摹、钤印等工序,完成文物复制工作。由此复原性复制过程引发思考:复原性复制是对生产工艺原理的依靠,而非对指定机器的依赖。多个工序的制作工艺都是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高质量的文献复制品是守正创新的结果,也是文献复制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文献复制;传统工艺;现代科技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09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价值与优良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以及史料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如何切实把馆藏文物保护运用管理好,是文博工作的核心要义,是文博人的使命担当。

文物修复与文物复制均是为文物原件“延年益寿”的两种常用技术手段,其中后者更是在需求牵引下作用广泛:一是可以弥补馆藏文物的不足;二是能够替代文物原件展出,避免珍贵文物在长期展陈中受到损害;三是回馈文物捐赠单位或个人,为文物征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四是进行馆际交流,扩大受众群体。在众多材质的文物种类中,纸类文献是各大博物馆占比较大的一类,包括奖状、信件、手稿、布告、命令、票证、日记等多种类型。革命年代的纸类文物受当年条件艰苦所限,再经战火硝烟和漫长岁月,在纸张酸化的内因和虫蛀、霉斑、酸化、紫外线、灰尘等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极易出现损害或不宜展出,因此纸类文物的复制是革命戰争类博物馆的必要课题,提高纸类文物复制水平,让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

本文将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韩德彩功绩材料这件纸类文物的复制过程中,谈谈对于这类文物复制方法的认识与思考。韩德彩功绩材料共3页(图1),包含表格、手迹、印章、残旧等制作要素,馆藏同类型文物数量较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 工作流程

1.1 电脑PS修版

修版工作是使用PS软件将文物的大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使得版面干净、黑白分明、线条清楚、字迹清晰,为后续的制版和印刷打下良好基础。该文献包含3页表格,乍一看字体的大小、形态相似,但实则类型、特点各具不同:第1页表格是宋体字,笔画较为硬朗,在横、横折、横折钩、竖弯钩等笔画的笔锋处刚劲有力,经常有细微的三角形凸起;第2页表格同样是宋体字,但字形并不规则,非完全横平竖直;第3页表格是楷体字,字形规则,笔画有力量感,但笔锋转折处较宋体字则圆润一些。3张表格印刷字体的特点差异,就是修版工作的明确方向。修版是在去除底色、手迹、印章后的黑白稿件上进行的,主要运用铅笔、橡皮擦等工具,重点是走线的深浅、虚实、加重不尽相同,表1和表3的字体多是走直线条,着重表现笔锋;表2的字体多是走点状线条,着重表现虚实感。如果不注重观察字体形态差异,使用单一手法表现字体线条,则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字体形态版面,有违原件特征。加重对比度后,个别字体的断笔、模糊处,需通过接笔补充完整,笔画的印刷粘连处,需通过擦除表现清楚,最终得到一张图文干净清晰、笔画特征明显的黑白墨稿(图2)。

1.2 打印出片

此项工作是使用菲林制片机将修版之后的黑白墨稿打印在胶片上,出片晾干后方可进行晒版。

1.3 晒版制版

此项工作是使用碘稼灯晒版机将晾干后的胶片通过真空压平和紫外线曝光,制作PS版。操作步骤可分为:①晒版:通过设定,两次真空吸气的时间均为25秒,曝光时间40秒后取出,完成晒版(图3)。②显影:按照显影液与水1∶6的比例,将200克显影液与1200克清水混合倒入大托盘中,摇晃均匀,放入晒版,上下、左右晃动约十几秒后,用清水冲洗药液,取出PS版后立放晾干,不可直晒,完成显影。③定影:PS版面干燥后,倒入少许定影液,海绵涂抹均匀即可。此次同时晒版2张,定影后观察效果,1张图文呈绿色,1张呈蓝色,应选择绿色件,蓝色件因冲洗时间稍长而冲洗过度,颜色发浅,这样会造成上墨吃力。在后续印刷中,我们分别使用2张版面做对比,也印证了这一点。

1.4 选配纸张

选配纸张应根据原件纸张的颜色、质地、手感、厚薄等特征,选择一致或最为接近的纸张作为印刷承载物。但因条件所限,经常无法取得原件,只能根据照片进行判断,选用适宜纸张。经过反复对比,确定了一种颜色很接近、光滑度一般的新闻纸作为承载物。但当时未经临写试验,墨迹洇散状况未知。后经临写试验后,洇墨明显,不利于书写,故重新选配纸张。根据文献内容判断,此类记功的登记表格是非常正式的表格,故当时应该是使用质地比较光滑的书写纸。又经反复对比选择和洇墨情况试验,最终确定了一种质地光滑、浅米黄色的书写纸,颜色差异则通过染色来解决。

1.5 纸张染色

染色是利用红茶、墨汁、国画色颜料、胶矾等原料混合于水,调配颜色,涂刷纸张,再经晾干、压平后,达到理想适宜的颜色效果。染色没有严格的配比规律可循,常常需要经过反复调整和试验对比所得。国画色中的大红、朱红、橙黄、鹅黄、藤黄、赭石、花青等颜色是常用色,统一色系颜色近似,但深浅、明暗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搭配使用。这3张表格的纸张黄色也有细微差异,因此在浓重的染色水中多次加入了不同剂量的大红、橙黄、鹅黄、墨汁等原料,又经两次罩染,最终得到深浅、明暗不尽相同的黄色纸张,作为复制件承载物。

1.6 石印机印刷

石印是根据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原理创制的一种平版印刷的方法。在调墨台用墨滚将所需油墨碾压均匀后,开始上墨操作,PS版放置在石版中央,1遍上水,1遍上墨,版面上的杂质需擦除干净,版面存有水分时,以上下、左右的方式上墨印刷,上水上墨的衔接连贯紧凑,如此反复3遍,最后擦去版面上多余水分后,将承载物平放在版面上,盖上盖板推送石版台面,放下压力杆,摇动滚轮,拉出石版台面,完成印刷(图4)。在纸张富余量不大时,则需用量尺仔细测量边距,标出边距线,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找规矩”。在颜色与原件有偏差时,则需要调制墨色,再次上墨,此为“追色”。经过了2次印刷、1次追色、1次找规矩,3张表格的印刷效果良好。

1.7 印章绘制及树脂版制作

印章是文献中的常见元素,为了将印章原样钤印,此次印章的处理经过了手绘清样→反转出片→树脂制版→木托制作→颜色调配的流程步骤,又经反复钤盖试验,终于完成。

“活页记功簿”包含3个印章,其中正方形印章非常模糊,许多字的笔画几乎不见,难以辨认,2个圆形印章较为清晰,但清晰度不尽相同。操作步骤大致为:①在PS中将印章的底色去掉,加大对比度,放大数倍,得到方便观察的黑白墨稿;②在拷贝台上进行描摹,毛笔和签字笔交替使用,点状勾勒出印章外廓。字体的笔画非常模糊甚至不见,但仍有蛛丝马迹的笔画走向,找准位置,确定间距最为重要,根据隐约的笔画线条写出清晰的字体。该印章的字体为老宋体,有横细竖粗的特点,写字时要突出这一特点。基本完成后,再辅以密密麻麻的不规则点状修饰,体现虚虚实实、影影绰绰的印章特征(图5)。③扫描样稿,在PS中缩放成原大小,并反转成树脂版所需阴图(图6)。④打印出片,自然晾干。⑤使用树脂版晒版机进行制版,经过真空压平→曝光→冲洗→烘干→二次曝光的一系列操作后,完成制版(图7)。曝光和冲洗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比如首次制版时因为冲洗时间稍长,使得冲洗过度导致本就模糊的字体几乎不见,因此再次进行制版时,特意减少了冲洗时间,增加了曝光时间,从而增强字体固化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印章中的老宋字体,因为横笔画非常之细,以至于难以曝光,因此又使用手术刀、针锥手动修版,在胶片上对曝光失败的笔画进行刮剔,使其透亮,可供曝光。⑥根据树脂印章的大小,制作同样尺寸的木托,裁切多余部分,挫平打磨光滑,将树脂印章牢固粘贴在木托上,完成树脂版印章制作(图8)。

1.8 手迹临摹

革命类文献常见有信件、奖状、题词、笔记、批文、命令等类型,其中手迹类文献数量众多,因此临摹拓写至关重要,高质量的临摹使得复制件更加生动鲜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摹写工作看起来好像只是原样临摹,但其实对临摹者要求很高。因为每件文献的字体都不尽相同,临摹者需要根据不同字体揣摩运笔,即笔画是如何写出的,充分运用力道技巧来表现笔画的起止转折、提落顿挫。如果没有良好的笔功基础,未经过毛笔字训练,很难胜任毛笔字的临写工作,更无法表现出一气呵成的字体美感。

3页表格中的手迹为钢笔书写,较毛笔字难度稍小。经调试墨水颜色后,使用蘸水笔进行临写,力求线条利落、笔画连贯、提落自然的硬笔手迹(图9)。

1.9 钤盖印章

该文献的方形印章个头大、重叠且模糊,深浅、虚实不一,为了达到高度近似原件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反复试验对比、摸索总结。同样是红色,但鲜艳度、饱和度、明亮度存在差异,我们没有使用常规的印泥、印油,而是用朱红、大红、藤黄等国画色颜料调色,使用自制的拓扑,将颜料少量多次蘸取在印章上,使色料有一定厚度的均匀堆积。钤印之前,拓扑再蘸水和色料,层层叠扑,同时用排刷在纸上横竖两边刷水,纸面微潮而未起褶皱,在印章和纸面潮湿度契合刚好时,钤印即可。这样的钤盖效果就像含有水汽,比较自然,符合原件的虚实感、层次感,不足之处辅以毛笔修饰,颜色宁欠勿过,色浅之处层层轻微细点叠加。

1.10 作残作旧

作残作旧一般是文献复制中的最后一步,通过丰富多样的技巧手段,作出折痕、破损、撕裂、污渍、卷曲、霉斑、洇痕等残破形态,体现文物的旧色旧气。作旧程度适可而止,因无论是收藏还是陈列之用,复制品的品相也十分重要,为了表现残旧而把复制件做得糟朽不堪、污渍满满并不可取。

2 启发思考

通过这一个月内,3件复制品的技术学习和制作成果,使笔者对文献复制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如果不深入学习,总是主观认为文献复制主要是利用现代技术喷绘打印出复制件载体,辅以后期的作旧处理,想象中作旧技术一定有许多方法、技巧、手段,甚至有什么非常神秘的“絕招”,从而高估了作旧在文献复制中的作用。如果说真有什么“绝招”,那么应该是对原工艺的深度探究、对原工序的严格遵守和对逼真效果的极致追求。如果忽略了原工艺的重要性,就印刷而言,就分为平版、凸版、凹版、孔版4种印刷方式,每个种类又包括多种方式,其工艺原理、机器设备、油墨种类、使用用途、质感效果等都不尽相同,如果忽视对原工艺的考量,相当于从源头开始就出现偏差,每个环节的“差之毫厘”,会造成最后结果的“失之千里”。工艺到位、工序严谨在复原性复制中起决定作用,而作残作旧只是锦上添花。

文献复制是一个追旧、仿旧的过程。革命历史类文献大多距今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想要完全复原原工艺并不现实,面临着各种生产工艺的失传、机器设备的淘汰、与之适配的耗材已经停产等诸多现实困境,如:用来油印的丝网机、誊影机、蜡纸、钢版早已不再使用;耗费人力的石印机已被胶印技术取代;需要人工排版的铅印技术也早已被激光照排PS版印刷取代。因此一味追求老旧物件、老式工艺只能被传统技艺束缚了手脚。如今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更便捷的操作、更精准的控制。复原性复制是对生产工艺原理的依靠,而非指定机器的依赖。机器设备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原理不变、用途不变、效果不变。例如,用扫描代替照相、用晒版机代替暗房、用树脂版代替铜版等制作工艺都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高质量的文献复制品是守正创新的结果,也是文献复制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春法.近现代文献复原复制技术[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

[2]王秋仲.手迹临摹技术专业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2):51-57.

[3]马海鹏,孟硕.纸质文献残旧形成机理与外观特征[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1):53-56.

[4]贾治安.文献文物复制中的树脂版制版技术[C]//王春法.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论文集.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288-293.

[5]吕雪菲.手迹类文物复制性临摹技术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6):185-189.

猜你喜欢

现代科技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给传统诗词插上现代科技翅膀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现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遗传承
现代科技展示古今历史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传承·融合·再创造——传统工艺青年论坛综述
砖与竹
——印度传统工艺成就的家具系列
现代科技在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