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乐趣

2023-04-11欧亚萍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欧亚萍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教学注重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根据生活现象论证数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可以找寻实际生活中和数学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小学生通过实例深入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探索和研讨,让学生学到更加生活化、科学化的数学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灵活運用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4-0187-03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深化改革,从原先教师单向传授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不断演变成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主,更加注重学生所学知识储备量和运用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波动、价值观念,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更要以生活化授课方式开展教学,不断将日常生活问题数学化,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发现合理素材,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运用生活化

数学教学核心是数学语言教学,一堂完整的数学课教学,不同教师会因为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不同,展现出不同样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这也同时影响着小学生,在听课时,由于教师的讲解方法各异,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程度也不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则是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能力的一种层次感和专业度的显著体现。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多是用数学教学中的专业化语言进行描述,然后根据课本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和细化,使语言更具有艺术性和生活化。这导致教师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不断修饰和描绘,使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能够被学生轻松接受和理解,丰富了教学层次感和趣味性,从而促使小学生更加主动学习数学、热爱数学,使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乐趣。

小学生刚开始系统化学习数学,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专业词汇定义和公式原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实质性举例叙述。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总是觉得数学学科学习非常难理解和掌握,且从内心觉得没有什么乐趣,其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数学课本内容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按照传统教学思路,一直进行书本理论知识讲解教学,这会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越来越抽象化,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所以,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找寻符合学习内容特征的生活现象开展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层次、学习兴趣、心理活动等个性化学习需求,使用更加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语言,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全面掌握知识运用技能。

如“利息”一课教学中,由于利息一词过于虚拟,学生很难直接理解,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银行存储事例作为讲课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我这里有一万元现金,是放在家里还是存入银行。”学生根据提问内容,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存入银行更加安全,有银行给专人保管,而且存入银行后还会得到更多的钱,这些多出来的钱,就是利息。那么,银行利息怎么计算呢?”本课重点就由此展开,学生根据课本中利息公式进行计算,并写出具体的利息数字。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详细讲解利息公式,计算利息结果,和学生一起深入学习利息相关知识。教师将生活案例作为教学引导,先帮助学生了解“利息”,然后通过生活实际理解“利息”,将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既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内容,又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情景生活化

数学是非常抽象的一门学科,这对小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的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在学习中,更多是以打开认知学习,因为很多小学生都有“玩”的天性,玩是学生最容易上手且专注力最高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学生爱玩这一特点,把玩和学习完美结合起来,不断地将数学教学方式趣味化,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娱乐,在切身感受下更加直观地接触数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准地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现场和发展规律中找到切合点,再根据课本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和联系,促使学生更大限度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定义原理计算规律、厘清数学运用思维逻辑,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将生活场景中微不足道的细节放大,积极寻找和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把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生活常识方面并加以解决。通过这种细致观察和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性理论内容的理解,教师从中更加全面地掌握教学方法,在情景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比判断观察力和思维逻辑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性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典型“相遇”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海量题型总结出三种不同相遇类型,有相对、相背和同向。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都参与进来,以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区分。邀请两个学生上台,同在讲台一侧朝着同一方向,围着讲台周围转圈,其中一个学生走得快,另一个学生走得慢,当他们从开始转圈计算,到他们第一次相遇,这就是同向相遇。随后,教师又将相对和相背两种相遇问题现场演示出来,通过这样形象的场景模拟表演,营造更有趣、更丰富的数学教学课堂,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直观观察和计算,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相遇”问题。情景式教学,是数学学科的重要教学方式,针对数学课本中一些概念性知识讲解,结合生活实际,可以更加方便学生理解和深刻记忆。教师可以以实践开展数学教学,以课本教学内容为基本主体,将生活环境融入数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在实际中增强认知、开阔视野、探索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小数”相关知识时,可以带着学生到校园超市内,看各种各样的产品价格,以3.5元、8.9元等小数字眼标签,让学生在生活观察中理解小数和运用小数。又如,论证“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观点时,教师可以将开阔的校园操场当作教学环境,学生两两一组,根据给定两个点的位置,让学生无论使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测量方式,只要计算出给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有的学生用手掌测量,有的学生用脚步计算,还有学生用橡皮筋比划,这些积极的探索方式,都是在帮助学生以发散性思维看待问题、以严谨性逻辑探索问题、以合理性方案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在现实场景中亲身实践,验证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教师根据实验结果,最终回归课本,从而论证课本观点的正确性,采用情景式教学,帮助小学生强化数学知识点的吸收,从实践中找寻真理。

3.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问题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数学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生活实际和课本知识为基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生活问题,督促学生多思考,以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本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将课本中的抽象内容现实化、概念知识具体化,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的同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规律,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热爱生活,在生活实际中不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分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中的分数定义和计算原理以文字和符号形式表示出来,然后就具体问题现场讲解,将分数的形成和运算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教师提问学生:“班级第一排一共有12个学生,两两为一组,那么每一组人数占一排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问题,先要进行平均分列,计算出每一组人数,每组分得2人,然后再运用分数计算占据总排人数的分数数值,2除以12,最终结果为1/6。教师再提问:“如果平均分3组,那么每组人数占总排人数比值又是多少,和之前相比有变化嗎?”教师以不断深入设问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分数解决问题,学生听取教师问题后,重新计算分组数量,总人数12人,分3组,通过除法计算,12除以3得到每组4人,再运用分数计算,4除以12得到占比比值,最终结果为1/3。这时候教师开始深入教学,提问:“总排人数相同,每次分组组数不同,得到的每组占比数值也不同。那么,这两种分组,哪一种分数占比比值更大?”学生在比对1/6和1/3两个分数时,利用分数对比定义,分数分母不相同时,应先使分母相同,然后对比分子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教师则传授学生分数知识点教学的扩分数内容: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同时乘除同一个数,得到一个新分数,其分数数值不变,以此计算原理对比分数值。学生将1/3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变成2/6,再和1/6比较大小,得出1/3>1/6的结论。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时,通过这样的实际场景教学,帮助学生运用生活场景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数,并学到更多分数相关知识。教师以敏锐的观察力看待数学问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留心洞察生活,结合数学知识,不断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4.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运用生活化

生活实践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有重要帮助,据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接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时,更多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通过生活场景中各种情节展现,不断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并解决问题,这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既能丰富自身生活经验,又在一定程度上巩固数学知识。教师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方法,以意义丰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充分理解并深入掌握数学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基本是以课本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都能与实际生活场景相关联,力争做到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生活实际案例举例论证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学习数学课本内容更加贴心、舒适、轻松,教学方式更加具体、生动、灵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极动手、动口、动脑的兴趣,不断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知识在生活场景中的灵活运用,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面积和体积”时,根据长方体的特性,一共有六个面,且相对两个面周长和面积都相等,并加以提问:“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结构?”学生根据观察和思索,积极回答各种物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逐一解答,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知,再以教室为长方体参照物,指导学生用面积和体积公式进行计算。长方体面积计算,以其中一个顶点为基准,计算周边三个面积之和,然后乘以2,最终得到长方体的整体面积。长方体体积计算,也是以其中一个顶点为基准,先计算周边相连三条边的边长,然后将边长相乘,最终得到长方体的整体体积。教师通过生活场景中的物体,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长方体知识并运用在生活中。教师以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数学可以运用到生活各个方面,且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这不仅体现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性,还能体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生活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观察身边事物,从中发现事物发展规律和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数学展现在生活的点滴中,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场景,以数学眼光看待实际生活、以事物发展领略数学知识、以解决问题增强生活乐趣。

综上所述,生活时时刻刻都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和原理,小学更是系统化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阶段。所以,小学生应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根据身边日常事物发展趋势、探究事物发现问题、全面解决数学知识,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目标,构建一个完整、合理的教学框架,使数学教学更加科学化、生活化,帮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深入理解数学、灵活运用数学,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喜爱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徐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情境开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2]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

[3]赵贇.生活情境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4(05).

[4]昝翠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6(02).

[5]童猛.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版),2016(0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