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主题式阅读提升教学效果

2023-04-11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要素课文文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通过对相同主题一系列文章的阅读,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感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以语文要素为主题,实现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的形式编写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课文,并且每篇课文的学习也都指向了本单元共同学习的主题——语文要素。在以语文要素为主题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时学习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或者以其中一篇课文的学习为例,运用“学法迁移”进行学习。问题的设计要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紧密配合教学内容。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为例,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单元导语”的内容,了解到这一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编排了几篇关于描写动物和植物的文章,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其次,以问题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这几篇课文,思考作者通过文章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阅读思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虽然同是写动物和植物,但这几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不相同。再次,教师以问促学,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进行批注式阅读,画出文中优美或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其内涵,让学生初步体验描写事物的抒情方法。最后,让学生仔细阅读其他几篇课文,强化学习这一单元课文内容的体验。

二、以写作为主题,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以写作为主题进行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限制,比较适合那些语文要素同写作要求相一致的单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要素的学习融入到写作主题阅读之中,以语文要素的学习促进写作主题阅读,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太阳》一课的主题阅读学习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这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同時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从写作要求和语文要素的角度紧扣题目生成问题,问题一: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问题二: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依据不同内容划分段落,并且画出文章中富有特色的句子,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学生交流学习收获时,教师适时指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各种说明方法在课文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并进行交流。这样,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以内容为主题,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教师在以内容为主题开展阅读教学时,类文的选择范围十分宽泛,可以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但在类文的内容选择上,要从教学需要出发,以语文要素为依据精选,还要保证类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相符合,从而实现以类文阅读促进课文教学的目标。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的主题阅读学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了解北京春节有哪些习俗,人们在春节开展了哪些活动,抓住课文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与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北京春节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依照时间顺序将课文中写到的春节习俗罗列出来,并组织学生在网上搜集相关节日习俗的诗文作品,阅读并制作成电子笔记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阅读的相关文章非常多,如梁实秋的《过年》、斯妤的《除夕》、冰心的《腊八粥》等,还有《元日》《守岁》《青玉案·元夕》等诗词。通过主题阅读,让学生从不同作家笔下体会与众不同的节日气氛。

四、以文体为主题,彰显文体教学精彩

教师在以文体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时,需要处理好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关系,即以学生为阅读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以教师为辅,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学习,并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适时给予引导与点拨。

以《自相矛盾》这篇课文的文体阅读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时,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诵读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注释理解并翻译课文。其次,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其人弗能应也。”这句话的原因,通过深入探究与交流,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随后,教师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等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寓言的写作特点:通过故事说明某个道理,有的在文章结尾点明,有的则把道理含蓄地蕴藏于故事中。最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亡羊补牢》《笨人捞豆》和《永远的败兔》三篇寓言故事,让学生交流阅读感悟,从而强化学生对寓言故事这一文体的学习体验,感受寓言故事的精彩。

五、以作者为主题,挖掘语文教学深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还编排了很多名家的作品,这些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还体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某篇课文的作者及其作品有一个更广泛而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将文章作者作为主题,精选作者的优秀作品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在精选作品时,可以是同一作者同一时期不同方面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可以是简短的文章,也可以是长篇的文章。值得注意的是,以作者为主题开展阅读教学时,所选文章一定要能够充分体现作家的创作特色。

以《匆匆》一课的主题阅读学习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发现文章讲述了时间匆匆而逝以及作者的无限感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具体语句寻找时间匆匆而逝的痕迹,体会时间流逝,一去不回的特点,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匆匆”,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强化学习体验。在教学完成后,教师把提前打印出来的朱自清的《春》《绿》和《背影》这三篇阅读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将用词优美和情感强烈的语句标记出来,并结合《匆匆》一课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做好相应的批注,进一步体会朱自清散文中融情于景和自然抒情的写作特点。这样,通过以作者为主题的阅读,不仅让学生对朱自清的文章有了更多了解,还能提升语文学习的深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扩大学生的阅读数量,从而使学生将课内外阅读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强化阅读体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张敬林(合肥市翡翠学校)

猜你喜欢

要素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背课文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