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叔子:一生坚守科学与人文双翼齐飞

2023-04-10方琳

阅读(书香天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华中科技大学院士校长

方琳

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

——杨叔子

杨叔子(1933—2022),江西湖口人,机械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他开发出国内第一个信号处理系统,出版国内第一本“基于知识的诊断推理”的学术专著,发表国内第一篇智能制造的学术论文。他也被誉为国内高校领导人中人文素质教育第一人,在全中国的大学掀起“人文风暴”。他一生坚守科学与人文双翼齐飞,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于“如何评价杨叔子老先生”,有这样一个回答:厚德载物,大象无形。他留给我们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追寻。

从“子曰诗云”到机械工程

生于乱世,长于乱世,是杨叔子幼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出生在书香世家,幼年时因抗日战火无法接受正规教育,5岁起便在身为革命元老的父亲杨赓笙的指导下念古书。9岁入高小时,杨叔子已遍读《四书》《诗经》与《书经》,唐诗三百首与百篇古文更是烂熟于心。

进入高小,从未接触过数学的杨叔子犯了难,“加法马马虎虎,减法迷迷糊糊,乘法稀里糊涂,除法一窍不通”。

怎么办?杨叔子相信《中庸》所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够学懂。

“一天晚上,我突然就想通了,原来除法就是‘试试看。”杨叔子记得那天“开窍”时他难以抑制的兴奋,他的数学成绩自此突飞猛进,并逐渐痴迷其中。到高中毕业时,数学竟已成为他成绩最好的一门课程。此后的岁月,他也一直信奉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彼此交融、不可分割。

1952年,国家百废待兴。怀揣工业报国梦,数学成绩总是第一名的杨叔子报考了武汉大学机械系,各院系调整时,该系并入华中工学院,即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

“艰苦”,是杨叔子谈起大学时光时脱口而出的一个词。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门门优秀的杨叔子,面对机械工程学必备的动手能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他秉持着“人生在勤,贵在坚持”的信条,在机械工程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从未担任过领导的校长,华工第一位中科院院士

1993年,黄树槐校长任期届满,从校长一职上退休,杨叔子接任校长一职。彼时,杨老德才兼备,威望很高,但这份任命也在華工内外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因为杨叔子在担任校长之前从未担任过领导职务,甚至连学校的教研室主任都没当过。

事实上,杨叔子于1981年赴美留学;1983年,他谢绝来自美国大学薪资高于国内几十倍的聘请,毅然归国。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国?”杨叔子反问:“为什么不回国?”

归来之时,面对当时校长朱九思先生的热情询问,一心治学的杨叔子只是提出了不担任任何一级领导职务的请求。在黄树槐校长任期届满之际,华工发展的重任还是托付到了杨叔子院士的肩膀上。

1984年底,杨叔子与师汉民教授及同事们接下了一项世界难题——“钢丝绳断丝在线定量检测”。经过他们的反复试验,仅花一年工夫,就研制出了“钢丝绳断丝定量检测系统”,解决了这个世界难题。直到今天,这项技术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不仅运用在钢丝绳上,也运用到了油田的抽油管上。

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监测与诊断,成为现代工业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杨叔子迅速进入这一领域,做起机械设备的诊断“医生”。杨叔子与同事、学生一起,推进了机械设备诊断学的体系、内容与诊断方法,研究还涉及发电机、汽车发动机、舰艇发动机等等。凭着这些创新成果,1991年,58岁的杨叔子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成为华工第一位中科院院士。

“强基、扶优、支新和重交”,是杨叔子在当时给出的育人四点。这既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肯定,也映照出日后杨叔子的育人之路。

“语文不及格不给毕业证”,掀起全国人文风暴

1993年,时任校长的杨叔子收到一封学生来信,信中说:“中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不及格,不能获得学位,我赞成,因为改革开放需要用外语。但是学生在日常写作中错别字一大堆,用词不妥,造句不通,文章不顺,竟然也可以拿到学位。请问校长,这应作何解释?”

杨叔子将这封信带到了校长办公会上。

在他的提议下,一个我国高等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决定诞生了:不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不合格者不予颁发学位证书。同时,系列人文讲座也在他的倡导下开始创办。

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文风暴”由此发端,迅速席卷全国,清华、北大、南开等名校纷纷加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大潮。

多年后回顾,这封来信是“天赐良机”。杨叔子早已感受到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和人文素养的缺失,尤其是在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内,问题尤为突出。

“文理分科培养出的是1/4人,甚至是1/8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在许多公开场合,杨叔子都毫不留情地直陈其弊,“分科太细,甚至学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学机械的不懂电气,学制造的不懂汽车,如何能有交融和创新?”

多年来,他对自己的博士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严格要求,就是博士论文答辩前要先背《老子》,后来又加上了《论语》的前七篇。

这一“另类”要求也给杨叔子带来了不少争议,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浮躁、焦虑和压抑,他坚信自己是对的,“背是形式,最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浮躁的心宁静下来,让人的精神升华起来”。

多年奔走大学、中学讲坛,他有一个一以贯之的观点,那就是“要先育人,后制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他爱岗敬业,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杨叔子一生致学,他在后辈眼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975级学生李诚作为一名工农兵大学生,所在的75113班是学校与十堰二汽合办的实验班。

他说:“我们的校址是在十堰市山沟里的一座工厂里。没有明亮的阶梯教室,没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没有充满学术气氛的圖书馆与实验室,只有由简陋办公室改造的教室和普通的工人宿舍。每天,我们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中度过。大家情绪很大,这就是开门办学?这就是我们向往的大学生活?”

李诚回忆,时任班支部副书记的杨叔子苦口婆心,耐心劝导,同学们才逐渐安下心来。

“杨先生在其他老师尚未到岗前,身兼数职,他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和我们一起住四人间。那年冬天,一位同学因药物过敏,导致白血球减少急需回武汉住院,是杨先生主动承担了护送病人回家的重担,当时,杨先生身穿单薄的绒衣和外套,坐火车硬座护送学生回武汉治病。”

在杨叔子和学校教师们的精心培养下,75113班学员都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时有四人留校任教,有六人考取了研究生,有十多人先后担任过教师工作,在三尺讲台发扬恩师的优良传统。“这些年来,我们都秉承恩师的教导,认真做事,好好做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他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华中科技大学现任校长尤政院士,于1981年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他曾深情地回忆道:“在华科,杨老师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很深远。”

尤政说,在为人上,老师和师母是我们的榜样;在做事上,老师推出的人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这和我们现在强调的立德树人一脉相承。在学术上,老师有远见卓识,1989年就提出了“智能制造”,组建研究中心,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开创了先河,作出了突出贡献。“身为教育家,老师在华科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待人和善,学术平等,作风务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机械学院成长起来的丁汉院士,也深深记得杨老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无论是参加重要答辩,还是成果突破,“他总是不忘提携后辈,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2022年9月13日,“杨叔子院士喻园70年图片展”启动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举行。

建校70周年之际,此举为致敬杨叔子院士为学校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校友、师生纷纷驻足,在一百多张照片中,去品读这位大先生的教育思想、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杨叔子院士的夫人徐辉碧教授说,今年是华科建校70周年,也是杨叔子进大学70年。

“他取得的一点成就,归功于组织上对他的长期培养;教学和科研团队团结合作,对成就他的事业很起作用;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学在华工的优良校风,在这所学校里,他奋勇拼搏,才取得了一些成绩。”

当天,“杨叔子教育基金”正式启动。2022年初,杨叔子院士将其个人所获首届国家级教材奖奖励金22万元,捐赠给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成立“杨叔子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华中科技大学在校本科生的人才培养。

回顾往昔,杨叔子院士在喻园七十载的辉煌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创造了喻园历史上诸多的“第一”。

其中,他与教育部领导共同倡导和积极推进的文化素质教育,则是这一历史篇章中一个绚丽的华彩乐章,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而且在国际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wenhuasuzhijiaoyu 以汉语拼音的方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文献中的术语);不仅奠定了杨叔子院士个人作为教育家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也显著地提升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国内乃至国际高等教育界的影响力。

自1993年担任校长以来,为推动文化素质教育事业,杨叔子院士潜心著述,由其教育思想凝炼而成的教育金句广为传播;他所主导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为众多高校所借鉴;他深入大中小学,为学生做人文讲座,听众达百万之多;他主编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被誉为重塑人文精神的经典之作。

文化素质教育事业,蕴含了杨叔子院士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

杨先生的教育思想将不断会被后人提及并为后人所吸取!杨先生的精神将永存!

(摘自《湖北日报》)

猜你喜欢

华中科技大学院士校长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二)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一)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康
院士速递
《营销礼仪》课程构建实训主导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
论校长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