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3-04-10严良烽徐细兰

医学信息 2023年6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低密度脂蛋白

谢 超,严良烽,徐细兰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现阶段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类型,亦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其风险评估与疾病诊断尤为重要[1]。研究显示[2,3],血脂异常是引发CVD 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已被公认为心血管病一、二级防治的关键目标,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报道指出[4,5],LDL-C 指标的诊疗价值具有较大局限性,需考虑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保证风险评价体系的精确化。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C)是密度>1.034 g/ml、直径<25.5 nm 的LDL-C 颗粒,具有循环时间长、穿透性强等特点,相较于传统LDL-C,具有更强的动脉粥样硬化能力[6,7],在心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中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将二者联合以sdLDL-C/LDL-C 形式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疗中,可进一步提升其风险识别价值。现本研究结合2021年1 月-2022 年4 月景德镇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与100 例健康体检者,观察sdLDL-C 与LDL-C 联合检测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21 年1 月-2022 年4 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 例心血管病患者设为试验组,其中男49 例,女51 例;年龄31~90 岁,平均年龄(59.79±12.97)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8 例,高血压伴冠脉动脉供血不足17 例,心悸8例,冠状动脉肌桥伴动脉硬化4 例,缺血性心脏病伴胸闷4 例,冠脉动脉供血不足3 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 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2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冠状动脉粥样1 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 例。试验组纳入标准:①经超声及心电图监测确诊为心血管病患者;②病历资料完整;③监测前未服用调脂类药物。排除标准:①存在近期脑卒中病史(近3 个月内);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自身免疫缺陷型疾病者;③近3 个月内行经皮冠状动脉术等外科手术者;④合并肿瘤疾病者。另取同期100 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8 例,女52 例;年龄36~88 岁,平均年龄(61.34±11.39)岁。对照组纳入标准:①体检资料完整;②无心血管疾病史;③近期未服用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排除标准:①近期存在外科手术史者;②体检资料不全者。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检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

1.2 方法

1.2.1 检测方式 所有受检者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4 ml(空腹时间≥12 h),以3000 r/min 转速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10 min,随后取血清,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LDL-C、sdLDL-C 指标进行检测,计算sdLDL-C/LDL-C 值。

1.2.2 参考值 LDL-C:2.58~3.37 mmol/L;sdLDL-C:0.264~1.362 mmol/L。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②比较不同Gensini 评分患者的LDL-C、sdLDL-C 与sdLDL-C/LDL-C 值;③比较不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患者的LDL-C、sdLDL-C 与sdLDL-C/LDL-C 值;④分析LDL-C、sdLDL-C、sdLDL-C/LDL-C 与Gensini 评分、cIMT 的相关性。Gensini 评分[8]: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冠脉堵塞程度分值:1 分(狭窄≤25%)、2 分(26%~50%)、4 分(51%~75%)、8 分(76%~90%)、16 分(91%~99%)、32 分(100%);分支系数:左主干病变(5),左前降支近段(2.5)、中段(1.5)、远段(1),第一对角支(1),第二对角支(0.5),左回旋支近段(2.5)、远段(1)、后降支(1)、后侧支(0.5)、右冠近(1)、中段(1)、远段(1)、后降支(1);各分支积分=冠脉堵塞程度分值×相应系数,各支段积分总和即为最终积分,分数越大表示冠脉越狭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变量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P<0.05 表示有相关性,P<0.为负相关,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试验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

2.2 不 同Gensini 评分患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 不同Gensini 评分患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Gensini 评分越高,对应LDL-C、sdLDL-C、sdLDL-C/LDL-C 值也越高,见表2。

表2 不同Gensini 评分患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

表2 不同Gensini 评分患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

2.3 不同IMT 患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 不同IMT 患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IMT 越大,对应LDL-C、sdLDL-C、sdLDLC/LDL-C 值也越高,见表3。

表3 不同IMT 患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

表3 不同IMT 患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比较()

2.4 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受检者sdLDL-C、sdLDL-C/LDL-C 值与其Gensini 评分、IMT 参数呈正相关(P<0.05),其中sdLDL-C/LDL-C 与Gensini 评分的值高于sdLDL-C 与Gensini 评分值(=2.157,=0.041),sdLDL-C/LDL-C 与IMT 参数的r值高于sdLDL-C 与IMT 参数的r值(Z=2.079,P=0.038),见表4。

表4 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血管病的发病基础,其发生多与脂质代谢异常等原因有关。其中,低密度脂蛋白等脂质颗粒在动脉内膜的大量沉积,可导致斑块的形成与增大,最终引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管腔堵塞、闭塞等现象,进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9,10]。因此,检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评估其动脉粥样硬化的最直接方式,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LDL-C 是评估心血管风险的传统指标之一,该物质被氧化修饰后,可造成胆固醇在动脉壁的大量积存,诱发动脉硬化。因此,其水平高低可有效反映机体的心血管疾病风险[11,12]。但随着研究数据的不断增加,LDL-C 等传统血脂参数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其诊疗价值受到了挑战[13]。sdLDL-C 是LDL-C的重要亚型,其颗粒小、数量多,相较于传统LDL-C,更易穿过血管内皮,同时,sdLDL-C 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亲和力较低,不易被受体结合清除,具有更长的循环时间,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持久损伤[14,15]。除此之外,sdLDL-C 对氧化修饰更为敏感,易与血管壁上的阴离子蛋白多糖相结合,是最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类之一[16]。由此可知,sdLDL-C 对心血管病风险的评估价值高于LDL-C。但sdLDL-C 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也存在密切相关,当此类脂类指标完成校正后,sdLDL-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独立检测价值也随之减弱[17],基于此,二者联合检测更有利于心血管病风险的准确判断。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血管病患者与健康受检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以上指标在心血管疾病的检测中具有确切诊断价值。Gensini 评分一直是量化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分值与疾病进展相关[18,19]。而IMT 则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指标,对心脑血管病事件具有较高预测价值[20]。在本研究结果中,不同Gensini评分及IMT 参数患者的LDL-C、sdLDL-C、sdLDLC/LDL-C 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LDL-C、sdLDL-C、sdLDL-C/LDL-C 指标可反映冠脉病变与斑块形成的严重程度,其中Gensini 评分与IMT 参数越高,对应的各项指标也越高,在心血管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中具有积极作用。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受检者sdLDL-C、sdLDL-C/LDL-C 值与其Gensini 评分、IMT 参数呈正相关(P<0.05),其中sdLDL-C/LDL-C 值与Gensini 评分、IMT参数的P<0.05),提示sdLDL-C、sdLDL-C/LDL-C 值可随着冠脉病变及斑块危险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与识别。此外,sdLDL-C/LDL-C 值与心血管病进展的相关性高于sdLDL-C,表明sdLDL-C/LDL-C值在其风险分层中的诊疗价值更为显著,由此证实了sdLDL-C 与LDL-C 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sdLDL-C 联合LDL-C 与血管病变的危险程度呈正相关,可有效反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积极诊疗价值。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低密度脂蛋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