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水杂质对输送泵的影响与测试研究

2023-04-07施利锋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1期
关键词:输送泵砂粒冲蚀

施利锋

(浙江东嘉水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我国是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城市人口每天产生的污水量极大。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各大城市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1000 亿m3,日均污水排放量为37亿t。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城市都建造了不同数量的污水处理厂,并配置各种排污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以缓解城市污水排放导致的一系列压力。在各种污水处理设备中都包括不同类别的元件,如阀类装置、泵类装置、风机类装置以及除泥沙类装置等[1]。其中输送泵是进行污水传送的重要装置,对排污除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污水中含有的固体杂质主要是各种尺度大小的砂粒,对输送泵及其关键部件有较大的影响[2]。如果不能准确分析并了解污水杂质对输送泵的影响强弱和规律,就不能正常使用输送泵不能张,对污水处理的整体工作也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该文以输送泵配件V 型槽为研究对象,探讨污水中杂质对其产生的影响,以达到有效保护输送泵的目的。

1 污水流体及输送泵V 型槽建模

污水中杂质对排污装置的冲蚀磨损等影响是以污水水流为载体的。该文以输送泵中的V 型槽为研究对象,分析污水流经输送泵的V 型槽时,水中杂质对V 型槽所造成的影响。需要对污水流动状态进行流体力学建模,同时对输送泵的V 型槽建模。在三维仿真软件中,污水流体力学建模和输送泵V 型槽建模结果,如图1 所示。

图1 中,图1(a)为污水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流体域模型,图中也标注了流体域的几何尺寸,用长方体网格描述流体域整体,其进水口(Inlet)是边长为40mm 的正方形形状,其出水口(Outlet)也是边长为40mm 的正方形形状。图1(b)为输送泵V 型槽的局部形式俯视图。输送泵V 型槽的长度为40mm,开口形状为倒三角形,最大开口宽度位于最上方,开口度大小为4mm,V 型槽的深度为3mm。与输送泵V 型槽的最大液量开度(1GL)相比,流体域模型进水口一侧液量开度为其20 倍,即20 个GL;流体域模型出水口一侧液量开度为其10 倍,即10 个GL;从图1(a)中也可以看出,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用1 个GL 的液量开度单位进行连接。图1(c)为污水流体域的三维网格图,图1(d)为V 型槽界面的三维网格图。

图1 污水流体建模和输送泵V 型槽建模结果

当污水流经V 型槽时,对V 槽冲蚀磨损的作用主要来自于污水中的杂质,即各种粒径大小的固体小砂粒。根据该文研究的实际情况,污水中的杂质通常包括粒径为20μm 大小的砂粒,粒径为75μm 大小的砂粒,粒径为125μm大小的砂粒,粒径为300μm 大小的砂粒,粒径为425μm 大小的砂粒。由于粒径不同,因此磨损作用有差异,污水中砂粒浓度的不同也会导致冲蚀作用的不同。根据该文研究的实际情况,污水的类型通常包括杂质为1%浓度大小的污水,杂质为3%浓度大小的污水,杂质为5%浓度大小的污水,杂质为10%浓度大小的污水,杂质为20%浓度大小的污水。

2 污水杂质对输送泵的冲蚀磨损分析

在构建污水流体模型和输送泵V 型槽模型后,需要运用流体力学进一步分析污水中杂质对输送泵V型槽的冲蚀磨损等作用。因为污水流动的过程符合湍流状态,所以可以运用湍流模型进行相关分析。在湍流模型中,最常用的是离散相变模型,这里就采用该模型进行具体分析。

在整个流体作用场内,散布着各种粒径大小的砂粒,这些砂粒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都可以根据离散相变模型进行计算。前面的建模工作,可以具体到对每个砂粒进行形状和体积建模,只要能提供足够多的相关信息,包括粒径大小、砂粒所在的位置等。但是建模过程中不能以砂粒周边污水作为流体的流动细节,这些细节包括污水形成涡流的状态,污水是否会形成流动分离,污水整体内部是否会出现分层和边界等。

根据拉格朗日的视图学分析理论,污水作为流体流动过程中的砂粒运动是可以被有效跟踪的。砂粒和其形成的连续相变之间形成耦合关系,但是这种连续相变不容易进行计算,其计算过程很难达到收敛状态。为此,需要通过更多的迭代步骤才能完成这种收敛。为了准确地了解污水中杂质砂粒的运动轨迹,一般每隔5 步就需要更新迭代一次,这样才能准确了解砂粒状态,由此可以得到砂粒在整个流体体积中的最大占比为12%,如公式(1)~公式(3)所示。

式中:ρ为污水的整体密度大小;VS为砂粒的总体体积大小;VL为水的总体体积大小;MS为砂粒的总体质量大小;ML为水的总体质量大小。

根据公式(3)可知,离散相变模型污水质量浓度的上限不能超过17.42%,进一步可以确定试验中能够模拟的污水中杂质的最高浓度为20%。

当污水中砂粒和输送泵外壳上的V 型槽产生碰撞时,形成的冲蚀和作用强度由变形量决定。如果砂粒和V 型槽都是刚体,那么在碰撞发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二者之间的重叠度来衡量这个变形量的大小。根据经验可知,在正常碰撞发生时,法向上作用力的弹性系数要满足以下条件:为了保证发生碰撞的2 个物体能形成最大的粒子包和相对速度,必须设定更大的弹性系数。同时,2 个物体碰撞时的重叠度大小不能超过粒子包太多,可以得到碰撞过程中弹性系数的计算结果,如公式(4)所示。

式中:k为弹性系数的大小;π 为圆周率常数;v为砂粒和V 型槽发生碰撞时的相对速度;ε为砂粒和V 型槽发生碰撞时的重叠度;D为砂粒粒子包直径大小;ρ为砂粒的密度。

3 污水杂质对输送泵影响的测试试验

在前面对污水和输送泵V 型槽进行了三维网格建模,并对污水流动过程中污水中杂质对输送泵V型槽的冲击作用进行分析。接下来,将通过具体的试验来测试污水杂质对输送泵V 型槽的冲蚀磨损作用。

首先测试不同砂粒浓度污水对输送泵V 型槽表面形成的冲蚀率,其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不同砂粒浓度对输送泵V 型槽的冲蚀率变化曲线

在试验过程中,因为这个位置受到的污水冲蚀作用最强,所以选择输送泵V 型槽迎流面作为测试位置。从图2中的曲线变化可以看出,污水中砂粒浓度的大小与其对V型槽产生的冲蚀率呈正比。如果以污水中砂粒浓度为1%的V型槽冲蚀率作为基准,那么当污水中砂粒浓度达到5%时,V 型槽产生的冲蚀率为基准冲蚀率的5.5 倍;当污水中砂粒浓度达到10%时,V 型槽产生的冲蚀率为基准冲蚀率的11 倍;当污水中砂粒浓度达到15%时,V 型槽产生的冲蚀率为基准冲蚀率的16.5 倍;当污水中砂粒浓度达到20%时,V 型槽产生的冲蚀率为基准冲蚀率的21 倍。可见,污水中杂质浓度越高,对输送泵外壳V 型槽产生的冲蚀磨损作用越大、破坏作用越强。

进一步观察不同杂质浓度V 型槽迎流面出污水速度的变化,如图3 和图4 所示。

图3 三维坐标系中Y 方向的速度变化

图3 是V 型槽迎流面在y方向因杂质浓度不同所形成的污水流速的变化。图中,横坐标轴为V 型槽迎流面在y方向的不同位置,纵坐标轴为V 型槽迎流面在y 方向的不同速度。图3 分别考察了污水中砂粒浓度为1%、3%、5%、10%、20%的情况。

从图3 中的变化曲线组可以看出,V 型槽迎流面y方向的污水流速为不规则变化曲线,由于接触位置不同,因此污水流速形成了上下波动的曲线。在y方向接近0 位的位置,即迎流面冲击点的位置,污水流速接近0 并且不因杂质浓度而变化,这是因为在该时刻由于冲击碰撞作用导致水流瞬时失速。距离冲击点较远的位置,例如-2.5 mm的位置,流速也趋近于0。在0.2 mm~0.3 mm 的位置其污水流速达到正向最大值。在-0.7 mm~-0.8 mm 的位置,污水流速达到负向最大值。

从各曲线的对比情况看,杂质浓度越低,产生的正向流速越快,杂质浓度越高,产生的负向流速越快。因此,砂粒浓度为1%的污水流速变化曲线始终处于最上方,砂粒浓度为20%的污水流速变化曲线始终处于最下方。

图4 是V 型槽迎流面在z方向因杂质浓度不同所形成的污水流速的变化。图中,横坐标轴为V 型槽迎流面在z方向的不同位置,纵坐标轴为V 型槽迎流面在z方向的不同速度。图4 分别考察了污水中砂粒浓度为1%、3%、5%、10%、20%的情况。

图4 三维坐标系下Z 方向的速度变化

从图4 中的变化曲线组可以看出,V 型槽迎流面z方向的污水流速为相对规则变化的单调递增曲线,因接触位置的不同,污水流速形成了逐步上扬的曲线。在z 方向接近0 位的位置,即迎流面冲击点的位置,污水流速达到最大值并且不因杂质浓度而变化。在距离接触点越远的地方,污水z向流速越小,如-0.5 mm 位置处污水z向流速为0.5 m/s,与0 位位置的2.8 m/s 相比大幅度下降。

从各曲线的对比情况看,杂质浓度越低,产生的流速越快,杂质浓度越高,产生的流速越慢。因此,砂粒浓度为1%的污水流速变化曲线始终处于最上方,砂粒浓度为20%的污水流速变化曲线始终处于最下方。

4 结论

在城市排污工程中,污水杂质对排污设备有较大的影响。该文以污水中砂粒对输送泵外壳上V 型槽的冲蚀磨损影响为具体内容进行研究。首先,对污水和输送泵V 型槽进行三维建模。其次,根据离散相变模型对污水中砂粒和V 型槽表面形成的弹性碰撞进行力学分析。最后,针对污水中砂粒对V 型槽表面形成的冲蚀磨损作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污水中杂质浓度越高,对输送泵外壳V 型槽产生的冲蚀磨损作用越大,破坏作用越强;杂质浓度越低,产生的正向流速越快,杂质浓度越高,产生的负向流速越快。

猜你喜欢

输送泵砂粒冲蚀
140MPa井口压裂四通管道冲蚀分析
下降管蓄热器中沙漠砂流动性数值分析
HXN5B型机车燃油输送泵双电源改造方案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输气管道砂冲蚀的模拟实验
LNG储罐输送泵可靠性分析和状态维修优化
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固体颗粒冲蚀磨损
三种不锈钢材料抗固体颗粒冲蚀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