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指向

2023-04-07郝亚明杨文帅

关键词:二十大征程中华民族

郝亚明 杨文帅

[提要]民族工作作为“国之大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长期战略指引和重要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引性意义,可以从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指向三个角度予以解读。从核心要义来说,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确立了根本遵循;从精神实质来说,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精神指引;从实践指向来说,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1]这次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不仅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进行了回顾总结,还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了细致规划与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2]要在全面学习上下功夫,强调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进行全面学习;要在全面把握上下功夫,强调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神实质进行全面把握;要在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则强调了在实践指向中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工作作为“国之大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长期战略指引和重要政治保障。基于此,本文尝试从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与实践指向三个角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主旨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心议题进行关联解读,以期为民族领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提供积极的理论贡献。

一、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所确立的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可以看成是对报告核心要义的全面总结。对核心要义的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主题概念,还要结合报告全文乃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理论、重要成就和当前国内外局势进行整体把握。“只有全面、系统、深入学习,才能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为贯彻落实打下坚实基础。”[2]从核心要义的角度而言,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核心要义一,统筹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对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长期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3]民族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取得第一个百年的历史性胜利之后,要接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贡献力量,这就是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将会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历史时期。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另一方面,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利用民族问题遏制中国的企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和复杂的新形势,民族工作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两个大局”等历史方位,以胸怀天下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思维来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

核心要义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即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无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赶考之路,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目标,归根结底都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民族工作“两个共同”的根本任务,决定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意义不仅在于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更在于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之际,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仍然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民族工作亟须把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作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步伐,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地走向现代化。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给予了详尽说明和作出了战略安排①,这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具体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复兴”相关联,这就要求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必须始终紧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安排,既要立足于民族地区现代化的特殊条件,又要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统筹于国家现代化整体布局之中。

核心要义三,从国家安全高度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国家安全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极为重视的主题之一,全文高频提及29次并以单列章节的形式给予特别强调,这就要求民族工作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和防范民族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4]。首先,民族领域是国家安全威胁的多发场域。民族工作要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在注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同时,还应注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民族领域安全稳定,教育引导各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其次,民族工作要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统筹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与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最后,民族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有学者就此指出:“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少数群体问题仍然被视为首要的国家安全问题。”[5](P.3)中国作为历史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且身处较为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之内,民族领域往往成为系统性安全风险的多发地和策源地,会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构成长久重大威胁。民族工作要把维护国家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推动各族群众齐心共筑安全治理共同体。

核心要义四,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团结奋斗”是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主旋律,并在首尾呼应多次进行了着重强调和号召。团结奋斗是民族工作过去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民族工作今后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6]民族工作是事关团结进步的事业,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7],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心任务时,前提条件即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所谓各民族团结奋斗,是指要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新征程的中心任务上来;所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指要想方设法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水平。民族工作应当认识到,团结奋斗是方式和动力,繁荣发展是基础和目的,前者是后者的推动力量,后者是前者的价值旨归,两者为同一过程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只有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在人心归聚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才能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凝聚各民族力量。

核心要义五,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1]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事实上,党关于新时代民族工作“八个坚持”“九个坚持”“十二个必须”等重要论述,都对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全面领导作了始终如一的强调和阐释。党的二十大不仅系统全面阐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等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民族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在民族事务治理中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边疆民族地区各级党委要坚持不懈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改进民族工作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思路,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民族地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7]。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繁荣及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主心骨”和“根本保证”,要确保党始终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神实质,有助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8]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斗争精神;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时代新风新貌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人民首创精神;钉钉子精神;战斗精神”等“九个精神”[1]。这九个贯通于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论及的精神内容,集中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实质,也为民族工作全面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提供了具体指引和强大动力。

精神实质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源头。[9]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后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特别指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10]党百年来奋斗孕育而成的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鲜明政治品格,能够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注入本源的精神动力。党的百年民族工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离不开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如民族工作长久秉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捍卫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工作理念,无一不是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共同为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精神实质二,弘扬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1],号召各族人民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时间节点,时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激荡交织演进时期,可以预见,民族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将会持续升高。国内三股势力尚有一定的生存与活动空间,国外敌对势力利用边疆民族问题打压遏制我国发展企图的持续升级,民族工作要长期做好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就要求民族工作要弘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民族工作干部队伍要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做斗争,坚决在斗争中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精神实质三,弘扬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发扬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党的民族工作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党的百年历史决议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列为题中之义,而党的二十大报告则明确指出“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经验及未来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1](P.9)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这一进程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背景下展开,需要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所带来的动荡与挑战。这就要求民族工作能够发扬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把握时代大势、顺势而为,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行稳致远。

精神实质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这一表述实质是要用红色资源培育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通过政治建设的方式凝聚各族人民的“人心”、汇聚各族人民的“民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就是党和国家意志主导下的一项政治建设工程,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所强调的“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四史教育”“法治德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等内容毫无疑问都与之密切相关。民族工作要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塑造各族人民的政治归属感和政治认同感,塑造各族人民的国家思维、公民思维和法治思维,不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价值共识。

精神实质五,弘扬时代新风新貌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1]。党的民族工作是一项伟大而艰苦的事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热爱劳动、勤于奋斗、敢于奉献、勇于创造、厉行勤俭,共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另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弘扬时代新风新貌精神纳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章节强调,要求民族工作要加强对各族群众的现代文明教育和建设,实施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在各个层面向现代化迈进,促进各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加深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物质基础。

精神实质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1]。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法治能够以制度之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民族工作要把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中来,提高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以法治现代化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外,民族工作还要赋予法治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制度性意义,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提升各族群众的法治思维和意识,依法保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提高各族群众自主参与公共事务及自身事务管理的能力。

精神实质七,弘扬人民首创精神。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民族工作要永远保持同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1]。时至今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在民族地区表现得还相对突出,这与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激发人民首创精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族工作要着力破除阻碍民族地区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改革发展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充分弘扬各族人民首创精神,激励各族人民在团结奋斗中共创共享美好生活。

精神实质八,弘扬钉钉子精神。做好民族工作要弘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钉钉子精神关联“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论述,指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党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和核心,打铁必须自身硬。历史上,边疆民族地区曾长期是王朝国家“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多发地,各个王朝针对民族问题提出和实施的各类羁縻政策,均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民族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给出了“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第一个答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治国理政实践,党又给出了“自我革命”第二个答案,推动民族事务治理水平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党领导下的民族工作要始终牢记“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1],确保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精神实质九,弘扬战斗精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单纯依赖民族工作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的共同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强化战斗精神培育”[1],虽然旨在强调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但“战斗精神”无疑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保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军队本身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支撑性力量,多支部队常年驻守在边疆民族地区第一线,无数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民族领域的斗争往往具有险恶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征,需要各族群众共同弘扬战斗精神积极参与进来,共同构筑牢不可破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三、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的实践指向

民族工作领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心在于“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2]民族工作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更好地团结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一实践指向上。针对新时代民族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实践路径和提出了实践要求。

实践指向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放在首位进行阐述,再次深刻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民族工作实践中的主线地位。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这意味着民族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服务于这个中心任务,那么如何才能促成民族工作更好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答案显然只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使命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主线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关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7]。当前,“两个大局”是谋划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由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兼具“团结各民族解决内部问题、团结各民族应对外部挑战”的双重意义,使之成为民族工作应对“两个大局”时代背景的基础性工程。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现实,也要求必须处理好“统一国家建设”与“多元民族共存”的张力问题,这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另外,在全球化风险时代,出现了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迷思错位、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族际区隔、族际冲突与社会稳定的深层矛盾等一系列紧迫问题,实际上均反映出差异性被突显、共同性被遮蔽的失衡态势,这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按照增进共同性方向改进的实践要求。综上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谓直指问题的症结所在。民族工作要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共同”“四个与共”等共同体理念,促成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实践指向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是对党的百年多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的再次重申和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12](P.76)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开始在民族领域探索“两个结合”的具体实践,经过百年民族工作历程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之后,在不同阶段创造性地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中国化民族制度、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成功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较好地解决了民族问题。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共同证明,中国依靠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伟大成就,各民族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词之一,要求民族工作要遵循“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的创新发展思路。所谓坚持正确的,就是要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所谓调整过时的,就是要及时调整不切合民族地区现实情境、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方略。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民族工作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牢牢把握民族领域面临的实践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确保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实践指向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之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显著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列为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内容之一进行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13](P.150)针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7]这其实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明了实践方向。首先,“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这框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是“统一与自治”“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辩证统一。维护国家统一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统一”就没有“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工作在尊重民族地区差异性的同时,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把国家整体行政力量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完整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包含“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两个并重维度,民族团结是民族发展的保证,民族发展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其次,“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则框定了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和动力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14](P.167)。最后,民族工作应当认识到“坚持”和“完善”是两个并重的方向,最终旨归要落脚于推动各民族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一根本。

实践指向四,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按照新时代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内容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所阐述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等内容,均属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题中之义”,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此之后特别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呢?这其实体现了党中央对“国之大者”的全局性关怀和要求,即民族工作不仅仅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一项单部门或区域性的工作,而要着眼于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总体大局来综合考量。当下,开展民族工作需要立足于民族地区但又不能局囿于民族地区,需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但又不能畸重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于传统但又不能固守于传统,要在大局中寻求创新发展进步,保障党中央的政令畅通,保障“国之大者”。[15]迈上新征程,民族工作可能面临繁复的不确定因素,在完整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十二个必须”重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党的二十大最新精神指引,全面把握新征程阶段民族工作的重大使命和历史方位,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新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践指向五,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党和国家的基础性事业,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团结意味着繁荣昌盛,而民族分裂则意味着国破家亡。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要求,这些内容在随后召开的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及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作了进一步强调,并针对其时最新的形势提出了新要求。仔细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会发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奋斗”“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等涉及“团结”“奋斗”“发展”“进步”类表述多次出现,这表明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仅是民族工作的基础性事业,更是推进新征程各民族合力实现中心任务的时代要求和基本方式。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置于“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进行强调,这表明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应当紧跟国家“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整体大局要求,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形成各民族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四、小结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一篇纲领性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推进民族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民族工作亟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从中探寻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方向和动力,从中思考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落脚点与着力点。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指向三个维度的梳理分析,不难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和要求,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全面系统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前期经验总结、当前形势研判、未来工作安排等重大问题。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除了要聚焦于民族领域的具体事务之外,还要以整体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将民族工作主动融入新征程党和国家重要事业的战略大局之中,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各项中心议题高度关联,是对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进一步指引和部署。民族工作领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指向三者缺一不可。从核心要义来说,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确立了根本遵循;从精神实质来说,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精神指引;从实践指向来说,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具体进路。当然,上述三个角度的分析只是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视角或方向,民族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将是一个长期推动和探索的过程。

注释: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说明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区域实际,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坚持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原则,把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促进共同富裕“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并重构筑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有物质家园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则要求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战略安排方面,提出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二十大征程中华民族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