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驱动的县域乡村振兴单元划分
——以滨州市惠民县为例

2023-04-06韩婷婷马文亚

绿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惠民县村庄乡镇

韩婷婷,马文亚,郭 宁

(1.山东省北镇中学,山东 滨州 256600;2.滨州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部署“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为乡村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然而乡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其自然、经济、社会问题复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直面乡村发展的复杂性问题,故如何抽丝剥茧式的将复杂问题疏解,引导乡村差异化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工作和重要挑战[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实现中国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治疗“乡村病”、释放乡村潜在动力提供了抓手。同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也将推动城乡要素实现双向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在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以惠民县为例,提出构建县域“乡村振兴单元”,有利于突破惠民县现阶段镇村发展局限和重塑城乡经济地理的重要功能节点,促进要素流动和农村精细化管理,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同时,“乡村振兴单元”的构建有利于统筹各类规划,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实现土地信息资源整合,探索总规(控规)+乡村振兴单元全域覆盖的管控方式,使乡村振兴单元成为乡村地区发展引导和管理的基本地域单位和统筹各项资源要素的基本网格,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发展新模式和新理念。

2 理论认识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地理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区域性概念,作为一个介于微观和宏观、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融入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等要素的概念,是划分地域分异规律,也是研究区域工作的基础[2]。

2.1.1 国外研究

最初国外学术界对乡村地理单元划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根据不同的地理要素,通过叠加分级方式或者对区域内的气候、土壤等要素进行分析,进而划分不同的农业地理划分单元(如德国地理学家Hommever[3]、法国学者Rene Dumont[4])。

随着经济要素不断向农村集聚,农村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与此同时,农村也面临着就业、贫困等问题。在这个时期,地理单元的划分也开始由自然要素向人文要素拓展。在进行农业地理单元划分时,更多地开始考虑农业技术应用、社会经济因素变迁、人口密度、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采用偏差系统分析划分乡村人文地理单元(如Riveiro[5]、Fontes[6]、Berkel等)。

表1 国外乡村地理单元划分研究

2.1.2 国内研究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实现中国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力求从根本上调整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当下,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研究深度的不断推进,国内专家学者也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极高价值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乡村振兴内涵概念梳理(黄祖辉;叶兴庆等)、城乡融合编制单元划分(刘彦随;陈丹)、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王军良等)、乡村规划体系(朱静怡等)、山地乡村地理单元划分(刘文豪)、县域村庄发展类型(王梦婧等)等方面,对后续乡村振兴实践研究提供了有益指导和参考价值。因此,立足村庄这一载体,以整个县域为基本研究对象,是新时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既能有利于整个县域范围内城乡要素的快速流动,达到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又能推动县域范围内产业协同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三产融合,解决乡村产业发展迟缓问题;还能实现全域范围内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布局,解决广大乡村地区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供需不足的矛盾,提升乡村地区居民生活品质。针对某个县域进行乡村振兴单元的研究,便于更好地对全县村庄进行合理分类,把控村庄未来发展方向,也利于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7]。

2.2 相关概念内涵解析

2.2.1 “乡村振兴单元”的概念内涵

“乡村振兴单元”概念,即基于地域相邻、人缘相亲、资源禀赋相近等因素,打破镇行政区域边界、打破传统镇村功能定位、打破小散乱格局,以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为保障,以主要交通路径和配套设施为依托,带动农村新型社区、传统村落建设、产业园区发展,功能完整、结构合理、辐射周边的乡镇基本单元[8]。

“乡村振兴单元”是乡村振兴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政策要求,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控全覆盖的关键抓手(图1)。

图1 乡村振兴单元划分示意

2.2.2 乡村振兴的内涵与特征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与主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家事业发展实际,从全局考虑做出的重大决策和宏伟蓝图,是做好当前及未来很长时间内“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阐述,基于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9]。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及多个方面,是一项融合多部门、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文化5个层面(图2)。

图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概况

惠民县位于东经117°29′,北纬37°38′,地处山东省北部,北与阳信县接壤,东邻滨州市滨城区,南隔黄河与高青县、邹平县相望,西与商河县、济阳县交界。全县总面积1363 km2。至2019年底,全县辖孙武、何坊2个街道办事处,胡集、淄角、李庄、桑落墅、石庙、魏集、清河、姜楼、麻店、辛店、大年陈、皂户李12个镇,109个社区,118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65万人,其中常住户数19万人,农业人口47万人。

惠民县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四大经济区的交汇点上,向内陆可延伸对接雄安新区、京津都市圈、京津冀城市群,是连接华东、华北的节点。黄河横穿县域南部,是实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省财政直管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旅游强县、第一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3.2 数据来源

本研究范围为惠民县全域,全域矢量化数据(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土地利用现状、乡镇边界等)来源于县自然资源局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各乡镇、村庄人口、户数、户均宅基地数据来源于统计局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并借助笔者承担的《惠民县村庄分类规划》《惠民县村庄规划》等横向课题,2021年5~7月份,实地调研和访谈了惠民县魏集镇、清河镇、姜楼镇、皂户李镇、何坊街道、孙武街道以及麻店镇等,重点考察整理了惠民县乡镇产业、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基础设施等基础性发展条件,经过一系列数据整理分析,最终形成全县1060个村庄的矢量化数据库。

4 研究思路及方法

4.1 整体研究思路

乡村振兴单元的划定受到其自然物理条件(地质地貌、生态敏感性、水文等)与社会经济条件(乡村产业、剩余劳动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的双重制约,村庄发展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了乡村振兴单元的划分。因此,惠民县乡村振兴单元的划分应基于规划设计视角,并充分考虑乡镇、村民意愿,根据不同的村庄发展条件,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单元划分的方案(图3)。

图3 惠民县乡村振兴单元划分思路

4.2 乡村振兴单元构建目的

4.2.1 突破行政边界,融入区域格局,重塑城乡经济地理

乡村振兴单元将打破乡村行政边界,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将多个乡村构成一个乡村振兴单元,是突破惠民县现阶段乡村发展局限和重塑城乡经济地理的重要功能节点。乡村振兴单元的构建利于乡镇地区融入区域格局,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联城带乡格局,实现城乡联动发展[7]。

4.2.2 通过精明收缩,破解孤立发展,促进要素流动

乡村振兴单元将实现土地、人口、产业等多要素的整合,实现“精明收缩”,从而提高乡村土地使用效率,利于乡村人口疏导和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同时能进一步打破城乡圈层结构,疏解城市功能,促进人口导入、资源要素高效流动,提高中心城区辐射能力,带动全域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单元的构建能有助于统筹功能和产业定位、统筹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基础设施配套、统筹公共服务完善、统筹土地资源、统筹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从而促进乡村地区发展。

4.2.3 填补传统乡村规划管控空白,促进精细化管理与引导

长期以来,我国国土资源信息面临着“多规”衔接复杂,基础数据不统一,空间布局有矛盾,地理坐标有差异等一系列困境。乡村振兴单元有利于统筹各类规划,满足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实现土地信息资源整合[7]。同时,探索总规(控规)+乡村振兴单元全域覆盖的管控方式,使乡村振兴单元成为乡村地区发展引导和管理的基本地域单位和统筹各项资源要素的基本网格,从而使乡村振兴单元成为自然资源统筹管理、乡村地区规划管控的有效载体。

4.3 划分原则与方法

4.3.1 划分原则

本研究在构建目的的指引下,提出乡村振兴单元划分的四大原则(图4)。

打破边界:在惠民县内部,打破乡镇边界,通过合村并居,突破原有乡镇行政边界局限性,整合小而弱的村镇资源。

核心带动:依托发展条件较好的镇,发挥中心镇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联系紧密:将交通联系、产业联系、人流互动较为紧密的村镇划分为一个单元。

资源整合:分析区域资源特征,将资源禀赋相近乡镇资源集中整合,做强产业。

图4 “乡村振兴单元”的划分原则示意

基于乡村振兴单元“打破边界、核心带动、联系紧密、资源整合”的构建原则,本次研究在引力模型框架下构建以中心乡镇带动周边腹地的乡村振兴单元识别方法体系(图5)。划分方法主要包括单元中心选取、乡村振兴单元划定、乡村振兴单元分类3个步骤[7]。首先,本研究统筹考虑区位、交通、人口、景观资源等不同维度因子,建立了乡镇综合实力评价体系。综合乡镇实力评价结果,乡镇未来发展潜力以及反映乡镇辐射能级的中心性指标,对乡村振兴单元进行筛选。最后通过梳理各单元的特色资源禀赋对各个乡村振兴单元的类型进行识别,特别说明的是本研究范围均为排除未来城市建设区的村镇地区。

4.3.2 划分方法

划分方法主要包括单元中心选取、乡村振兴单元划定、乡村振兴单元分类3个步骤。

4.3.2.1 乡村振兴单元中心选择

构建乡镇综合实力评价模型:结合滨州市发展实际,从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资源两个角度构建乡镇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指标体系分别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与乡镇特色发展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一套包含13个子项的评价指标体系[8]。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出各乡镇综合实力得分,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得出乡镇综合实力评价得分示意图(表2)。

4.3.2.2 村庄中心性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乡镇综合实力评价结果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联系水平,本研究将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中心性指标,利用手机信令OD数据,计算乡镇的中心性来刻画其空间辐射水平。

4.3.2.3 村庄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法可考察区域中点元素密度的空间变化,研究点的分布特征,本研究基于ArcGIS平台,对滨州市村庄点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识别各乡镇的村庄集聚程度,村庄分布聚集中心所在的乡镇更适合作为乡村振兴单元中心,以此作为选择乡村振兴单元中心的条件之一。

4.3.3 乡村振兴单元划定

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快速流动是空间经济联系强度的重要表征。本研究在传统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分布引入资源相似程度、联系紧密度系数对模型进行修正。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研究区内的乡镇进行研究,作为乡村振兴单元划定的依据[9]。

修正后的模型公式为:

(1)

图5 乡村振兴单元划分的技术路线

表2 乡村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4.3.4 乡村振兴单元分类

在此基础上,为识别乡村振兴单元的类型以指导下一阶段的规划实践工作。本研究根据各乡村振兴单元中心的资源禀赋特征,采取聚类分析方法对乡村振兴单元进行分类。选取服务设施、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以及文化乡愁4大类评价要素(13种评价因子)作为评价数据[10~12],运用SPSS对类因子进行聚类,得到6种乡村类型:搬迁撤并型、存续提升型、集聚发展型、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其他类。

5 结果分析

5.1 数据可视化分析

根据前文提出的划分方法及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相关数据(村庄人口数、户数、人均宅基地、公共设施以及交通可达性等)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相关指标空间分布[9]。

公共服务设施评价:现状各村村委会、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较为相似,无法作为判断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等级的依据,规划选取小学作为衡量各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判断依据。

交通可达性评价:通过梳理县域范围内高速出入口、国省道、县乡道,综合分析各村交通可达性,并对各村交通条件进行评分(图6)。

图6 研究区村庄数据可视化分析

5.2 惠民县“乡村振兴单元”划分

根据对各要素的空间可视化的相关结果,利用ArcGIS软件对各类发展基础条件进行赋值,综合量化各村发展基础情况,得出评分情况。具体评价方法是在矢量化土地利用现状图基础上,基于乡村自身特征,从人口户数、现状人口、户均宅基地、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乡村振兴单元划定的适宜性要素,将空间数据录入GIS系统,通过空间分析处理(如缓冲区分析、3D分析等)[13,14],最后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出最终的结果(表3)。

表3 惠民县乡村振兴单元划分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靠前,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划分为乡村振兴单元集聚发展类[13];综合评分靠中,无搬迁意愿的村庄,分类为乡村振兴单元存续提升类;涉及底线村庄、综合评分靠后的村庄为乡村振兴单元搬迁撤并类;孙武、何坊2个街办范围内的村庄大多数为城郊融合类,更好的承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

惠民县村庄振兴单元划分结果显示:48.25% 的村庄综合得分在5分以下,在长远发展中属于撤并搬迁类村庄,这类村庄基础设施配套薄弱、村庄规模较小且无特色产业、村庄集体收入缺失,不宜长期存在;另有22.35%的村庄综合得分在5~10分之间,在长远发展中属于其他类村庄(暂时无法明确村庄具体类型,暂时以其他类定位);22.45%的村庄综得分在10~19.5分之间,其中14.35%村庄在长远发展中属于存续提升类村庄,未来发展中应注重提升该类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以及村庄产业发展,剩余8.15%村庄由于位于惠民县城周边,隶属孙武街道和何坊街道,在未来发展中属于城郊融合类村庄,积极接受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5.45%的村庄综合得分在35以上,在长远发展中属于集聚发展类村庄,该类村庄在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核心集聚带动作用;1.5%的村庄由于特殊的文化、技艺等因素,在长远发展中属于特殊保护类村庄,该类村庄应注重乡愁文化、特色民俗等传承和发展,作为惠民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村落予以保护发展(表4)。

表4 惠民县乡村振兴单元划分结果

6 结论与展望

基于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对乡村振兴单元的构建和划定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提出构建县域乡村振兴单元,有利于突破现阶段镇村发展局限和重塑城乡经济地理的重要功能节点,促进要素流动和农村精细化管理,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其构建目的是为了实现整合化、网路化、精细化,即突破行政边界,融入区域格局,重塑城乡经济地理;突破孤立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要素覆盖[16~20]。而划分方法是基于打破边界、核心带动、联系紧密、资源整合4个原则提出,通过单元中心选取、乡村振兴单元划定、乡村振兴单元分类3个步骤完成,在引力模型框架下构建以中心乡镇带动周边腹地的乡村振兴单元识别方法体系,探索总规(控规)+乡村振兴单元全域覆盖的管控方式。经研究,惠民县48.25% 的村庄属于撤并搬迁类村庄;22.35%的村庄属于其他类村庄;14.35%的村庄属于存续提升类村庄;8.15%的村庄属于城郊融合类村庄;5.45%的村庄属于集聚发展类村庄;1.5%的村庄属于特殊保护类村庄。使乡村振兴单元成为乡村地区发展引导和管理的基本地域单位和统筹各项资源要素的基本网格,为惠民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村庄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惠民县村庄乡镇
山东省惠民县老年大学摄影班作品选登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我的小村庄
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在山东省惠民县举行
村庄,你好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村庄在哪里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