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振兴视角下乡村“人-地-产”振兴规划研究
——以重庆市万州区箱子村为例

2023-04-06翟辉龙

绿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万州区箱子生态

胡 颖,杨 帆,翟辉龙,曾 燕

(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00)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紧密的区域,乡村生态文明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战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是绿色发展的基础要求[1~3]。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

产力[4],因此在快速城镇化和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着力解决乡村经济和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0世纪中后期,乡村研究受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于乡村生态发展问题给予广泛关注,在乡村生态振兴上研究方向有乡村可持续、生态系统规划、乡村发展振兴计划等方面[5],如以美国、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通过“农村振兴村建设”“农村振兴计划”等[6,7]政策机制,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农村土地、资产,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吸引资本、人才回流到农村,以缓解农村空心化现象,促进乡村振兴。以日韩为代表的国家提出“新农村运动”“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创新机制,以应对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和农村地区的经济衰退等突出现实问题[8]。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乡村生态的研究多聚焦在乡村生态治理内涵与理论,如张志胜[9]在研究中指出,农村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相互促进,生态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但少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本文依据科学理论,与规划实践相结合,为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借鉴。

我国山地地形分布广泛,国土面积中有2/3的山地,西南地区的山地面积达到其总面积的95%,其中重庆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位于第二三阶梯过渡带的地质构造交汇处,形成山、台、阶、谷、峡、崖、坎等多样地貌组合,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全域山地地貌占81.05%,同时万州区是移民大区,累计搬迁安置三峡移民26.3万人,占三峡库区的1/5,占重庆库区的1/4;万州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之一。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万州区不仅要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又需要承载人口和产业生态转移,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东部增长极。

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从生态保护和国土空间格局视角以重庆万州区箱子村为研究区,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万州箱子村乡村振兴规划中“人-地-产”用地协调。同时该案例村是万州区区委区政府认定的区级重点帮扶村,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此背景下,以生态优先为基础,科学指导箱子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区概况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区基本概况与数据来源

万州区隶属重庆市辖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东北部,箱子村地处渝鄂交界处,位于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西南角,幅员面积7.42 km2。箱子村地处七曜山脉北侧,高程介于810~1476 m之间,全村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图1)。河流由南向北沿村域西部边缘穿过,村内涉及长度约4.0 km;支流由东向西沿村域北部边缘穿过,村内涉及长度约3.5 km。林地面积约4.31 km2。其中公益林1.08 km2,主要分布在村域西部和北部。耕地面积1.97 km2,广泛分布与全村范围内。其中,永久基本农田约1.72 km2,其他草地面积约18.61 hm2(图2)。

本文所需要的箱子村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基础设施、城镇化率等统计数据,源自2021年《万州统计年鉴》《2021年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万州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分析人口、土地利用类型、交通、地理和脱贫空间经济政策数据进行研究。此外,本研究团队于2021年开始为恒合乡、恒合乡五星村编制乡、村两级乡村振兴规划,期间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入户访谈与调查问卷,分析该区域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从生态振兴发展视角,为箱子村“人-地-产”用地策略提出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2.2 生态振兴与“人-地-产”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乡村振兴规划中需要综合考量贫困现状与生态环境特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乡村振兴模式与实现路径[10]。立足各村镇县区的资源特征和发展现状,处理和权衡好资源开发—产业转型—村民参与—生态振兴四维发展关系(图3),使乡村振兴的过程是绿色的、包容的,而这样的乡村振兴道路就是绿色发展之路。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方针,打造能让村民幸福生活的“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美好家园[11]。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理念,以做强生态农业为基底、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促进农文旅康融合发展,探索乡村地区“人-地-产”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以产业振兴为支撑,提升农村人口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最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还要与生态环境相适应,使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和谐发展,构建乡村全面振兴范式。

3 箱子村乡村振兴现实问题剖析与路径选择

3.1 现实问题剖析

3.1.1 产业链短、农旅融合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

村内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缺乏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等,农旅融合度低;村民就业机会少,收入水平低,大量村民外出就业,造成空心村问题,强势产业腊腌制品厂产能有限,销售渠道较窄,产业链条不长,与村内其他产业关联度较低;乡村旅游业规模小、不成体系,与农业、加工业等融合度较低,缺乏联动发展,乡村旅游动力不足。

图1 箱子村村域地貌景观

图2 箱子村村貌景观

3.1.2 人居环境品质不高,整体风貌控制不佳

村内农作物种植类型多样,缺乏系统化的打造,田园景观整体效果较差。现状建筑修建年限跨度大,新旧建筑混杂,建筑结构参差不齐,建筑风貌不协调,

部分房屋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主村道路幅形式单一,道路两侧基本无绿化景观,引导标识系统建设严重滞后,乡村环境品质不佳。

图3 生态振兴与“人-地-产”协调发展的思路

3.1.3 文化建设薄弱,缺乏精神文明传承载体

大量传统民居闲置,院落氛围感较弱;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不当,道乐坝民居群、百年老树因受火灾影响,损坏严重。村内文化类服务设施匮乏,基本无文化策划活动,乡风文明未得到有效延续。

3.1.4 配套设施标准偏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村内农村户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提升,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所欠缺,人居环境整体形象有待优化改善。在前期脱贫攻坚工作基础上,需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纵深推进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深化电信普遍服务,有序实施“快递进村”,分类持续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

3.1.5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有效衔接的任务艰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过渡期内应注重持续做好扶贫产业的后续培育工作,加强对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结合箱子村前期脱贫攻坚工作的产业发展成果,应继续着力拓展以腊腌制品为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生态农业、精品民宿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和消费扶贫,加快补齐技术、设施及营销等方面的短板,推动脱贫特色产业的提质增效。

3.2 乡村生态振兴路径选择

山地地区的乡村振兴既要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要推进当地居民平等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机会,缩小收入差距;还要治理美化乡村环境,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三生三美”的美丽宜居村庄[12]。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箱子村需要综合考量贫困现状与生态环境特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乡村振兴模式与实现路径。根据其乡村所处的发展位、生态位,立足本村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通过产业升级转型,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调整土地结构,置换部分用地功能,增加土地利用价值[13]。通过转化产业结构,形成多样的以农业为主的产业模式,既解决了“空心村”问题,又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同时在乡村景观上,通过绿化、生态修复等工程,形成山、水、村融合的生态网络(图4)。

图4 乡村振兴需处理的四维关系

4 “人-地-产”视角下乡村生态振兴的实施路径

4.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前提

开展森林质量提升工程。依托天然林保护、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现有林改培、“裸露山地”绿化等,提升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林业碳汇功能[14]。实施彩色森林营造工程。以“绿”为基调,以“彩”为点睛,围绕生态廊道及山体开展森林彩化改造,选择眺望视线较好的区域打造彩色森林景观节点。推进森林防火通道、防火隔离林带建设。

4.2 转变传统发展思路,创新“一产转三产、二产促三产”

协同箱子村自身农业、生态及文化资源优势,以“旅游+”为策略,按照“一产转三产、二产促三产”发展思路,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植入乡村旅游、康养休闲、文化旅游等新业态[15],构建“生态农业+森林康养+文化旅游”多元融合的休闲产业体系,把箱子村建设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农旅文康一体化”的高山康养田园综合体。

4.3 提供益贫或益增项目,吸引乡村人口回流

通过建立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提供长效的智力支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为主体,结合市场需求等,打造乡创孵化中心及教育培训中心,围绕村域文化旅游、康养度假等主导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通过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充分激发村民积极性,借助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与平台,对高素质农民进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艺术培养及实践锻炼,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同时,完善本土优秀人才返乡机制,优化乡村创业创新环境,回引一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科技人才回乡创业。

4.4 因势利导,合理规划用地布局,探索用地复合功能方式

“人-地-产”规划重点主要是:人口布局与素质要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有利于产业发展与打造居业协同体[17];土地要素要保障人口安居乐业,为产业发展预留空间,通过产业空间安排加快产业集聚与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规划则要考虑人地关系变化带来的新业态机会,考虑当地劳动力与土地要素的比较优势[18]。

5 结论

乡村是一个复杂的地域系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重大措施的落实落地需要注重因地制宜、循序渐进[19]。本文分析得出万州区箱子村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处理和权衡好资源开发—脱贫减贫—社区参与—生态保护四维发展关系,并在“人-地-产”视角下提出了乡村振兴策略,从“目标-策略-举措”构建乡村全面振兴范式实施路径,聚焦生态产业和修复生态环境,依托良好的山乡环境和丰厚的生态资源,围绕生态农业、高山休闲等,讲好乡村产业兴旺故事;开展恢复林草植被、退耕还林,土地综合整治等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乡村有别于农村,同样乡村振兴有别于农村振兴,新时期强调乡村振兴更具有时代意义[20]。因此,未来还需要不断加强乡村地域系统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创新研究,将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经济学与地理学进行交叉与集成研究,加强区域之间的协作。据此,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理论与方法体系,为山地地区乡村振兴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万州区箱子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一模一样的箱子
箱子
薄箱子
领个箱子去街上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