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性成就、经验与意义

2023-04-06吴明海王晓宇

关键词:西藏现代化教育

吴明海,王晓宇

(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引 言

1951 年5 月23 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2]发展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和平解放70多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4],也谱写了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开辟了西藏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西藏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事业。 7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全国各族人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建立健全西藏现代教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从根本上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受教育权,为西藏各项事业的现代化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基础性与战略性贡献。

面向新时代,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脉络,总结其历史性成就、经验与意义,旨在进一步探索与把握党领导西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规律,以史为基,以史为鉴,为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全力推进全面实现西藏教育现代化,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史鉴性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951 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一)奠定基础阶段(1951—1966 年)

此阶段,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经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自治区成立等重大社会改革,创建各级各类现代学校,开启教育现代化征程。

奠定现代基础教育基石。 1951 年3 月,创立西藏第一所现代小学——昌都小学。 该校属公办,经费由国家承担,其创建标志着西藏教育事业从此跨入不分民族、阶级、阶层的新型的人民教育的历史阶段。 1952 年8 月,成立拉萨小学,附设幼儿班;又先后在盐井、波密、丁青、察隅、日喀则、江孜、林芝、山南、黑河、塔工、亚东等地陆续兴办一批现代小学。 1956 年9 月,创办西藏第一所现代中学——拉萨中学,起初设有初中班、初中预备班、小学师资训练班等;1960 年发展成为西藏第一所完全中学。 拉萨中学也是国家公办,所有学生一律实行供给制[5](P379-382)。 1959 年,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委员会和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和各族群众学习文化的迫切要求,制定了“民办为主、公办为辅、民办公助”的办学方针。随后,西藏各地因地制宜兴办多种形式的学校,如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隔日制学校、农闲学校、帐篷小学、巡回教学、冬学、晚学点等。 到1965年,西藏全区小学1 822 所,在校生66 781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31.3%;普通中学7 所,在校生1 330 人[5](P384-385); 此 间 还 创 办 保 育 院 9所[6](P2285-2286),逐步建立西藏现代基础教育的基本框架。

为培养各民族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开启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之先河。 1951 年11 月,进藏部队创办藏文干部训练班,该班在20 世纪50 年代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等发展阶段;1965 年、1975 年,学校又历经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发展阶段,1985 年发展为西藏大学。 1958 年9 月,西藏公学在陕西咸阳正式开学,当年共招收学生3 460 人,涵盖藏族、回族、彝族、纳西族、土族、蒙古族、汉族等,其中绝大部分是农奴子女。 1965 年在西藏公学的基础上建立西藏民族学院。

创建现代师范学校。 1956 年,中共西藏工委在拉萨中学创办短期师资班。 1960 年,自治区筹委会文教卫生处从拉萨中学抽调力量筹建拉萨市师范学校,1961 年建成开学,将拉萨中学的两个短期师资训练班和两个师资班转入师范学校;1965 年成立西藏师范学校,为西藏现代师范教育建设奠定了基石。

开展职业技术、成人教育和扫盲教育。 1952-1956 年,先后开办共青团西藏工委青年训练班、社会教育班、财会训练班、电影技术训练班、农业技术培训班、农业机务技术人员训练班、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职工业余学习班、公路养护培训班等,开展群众性扫盲与职业技术教育。 1965 年,创办西藏第一所半工半读学校——拉萨电厂半工半读技工学校,配备专兼职教员[6](P2285-2286),为西藏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

开启教育援藏之源头。 为解决师资匮乏问题,教育部于1956 年先后下发《关于抽调初中、师范教员和教育行政干部支援西藏的通知》《关于内地支援边疆地区小学师资问题的通知》。 据此,北京、天津、四川、陕西等省市选派教师支援西藏,开启教育援藏之先河。

总之,从1951 年到1966 年上半年,涵盖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到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西藏现代教育体系雏形已经初步形成。

(二)曲折探索阶段(1966—1976 年)

20 世纪60 年代后半期,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西藏教育事业和全国一样受到挫折;70 年代初,在党与政府的领导下开始纠偏。 西藏各级教育行政机构逐渐恢复,各级各类学校先后恢复招生,在曲折中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基础教育规模发展迅猛,但过犹不及。 70 年代初,西藏提出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县县有中学,区区有完小,队队有民办小学。 到1976年,西藏共有小学6 131 所,其中民办小学5 618所,在校生总数达22 万;中学35 所,在校生13 000余人①。 虽一定程度推进了小学教育的普及与中学的发展,但过于追求规模与速度而造成数量与质量严重不对称。

师范教育恢复发展。 1975 年拉萨市师范学校恢复建制,正式成立;西藏师范学校升格为西藏师范学院。

高等教育有所发展。 西藏民族学院于1971年恢复招生,并形成“以陕西咸阳为总校,以西藏林芝为分院”的两地办学格局。 70 年代初,西藏医学院在林芝成立,培养医务人才。

教育援藏得到延续与加强。 国务院于1974年批准《关于内地支援西藏大、中、专师资问题意见的报告》,要求实行定区、定校包干,分三批,每两年轮一次,支援西藏教育。 1974-1980年,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江苏、四川、山东等省市先后选派中学及高校教师援藏;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大中专院校大力招收西藏学员,为西藏培养人才。

(三)调整规范阶段(1976—1984 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起步的社会大背景下,西藏教育工作进入调整、规范办学的新阶段。

调整和规范中小学办学格局。 1980 年3 月,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逐步普及小学教育,扫除文盲,尽快把民办小学转为公办小学,有计划地发展初中、高中教育。 在全区教育调研基础上,1980 年5 月,西藏召开全区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以“公办学校为主、藏族学生为主、基础教育为主、寄宿制学校为主、以助学金为主”的办学方针;1984 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公办为主,民办为辅,两条腿走路”的基础教育办学方针。 在新的办学方针指导下,西藏对中小学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将一批民办小学转为公办小学;重点抓好高小与高中以带动全局。

对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适当调整。 在中等专业学校方面,主要办好自治区一级的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和各地市的中等师范学校,筹建西藏藏医学校;其余或撤销或改办为干部职工和农牧民业余技术培训学校。 在高等学校调整方面,1978 年4 月在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基础上成立西藏农牧学院;对部分专业布局进行了适当调整。 到1984 年,全区教育调整初见成效,教育内部比例趋于合理。

(四)改革与协调阶段(1985—2011 年)

1985 年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西藏现代教育步入深化改革、协调发展阶段。 1987 年全区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确定“重点加强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巩固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方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此后,分别于1993 年、1994 年、1999 年召开了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先后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发展西藏教育的决定》《西藏自治区党委、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1003ae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003af的实施意见》《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

有序普及义务教育,完成“两基”②攻坚任务。按照1993 年第四次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基础教育“两有八零,三、六、九”③的要求,西藏开始有步骤地推进普及义务教育。 到2002 年完成“普六”,2009 年基本完成“普九”,2011 年全面完成“两基”攻坚任务。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农村教育综合试点工作。 1983 年,创办西藏藏医中等专业学校;2005 年,在原西藏自治区农牧学校和西藏自治区综合中专学校的基础上组建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从1988 年起,开始进行“三教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同发展)、农科教结合的农村教育综合试点工作,主要试验点有拉萨市二中、堆龙德庆县中学、日喀则康马中学等。

高等教育的调整改革。 1987 年,第三次全区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巩固提高西藏高等教育的试行意见》,要求实行区内区外相结合的方针,采用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逐步向综合型多功能的办学方向发展。 1985 年在西藏师范学院基础上成立了西藏大学;1999 年以后,随着西藏自治区艺术学校、西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西藏农牧学院先后汇入,成为具有优势显著、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 1989 年西藏大学藏医系和西藏藏医学校合建为西藏大学藏医学院;该学院于1993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独立设置为药王山藏医学院,2001 年更名为西藏藏医学院。 2006 年,拉萨市师范学校升格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标志着中等师范教育进入高等师范教育的新阶段。

创办专门学校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2000年,拉萨特殊教育学校成立,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所专为盲、聋、哑儿童设立的特殊教育学校[7];随后,昌都、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地也纷纷建立特殊教育学校[8],西藏特殊教育体系已基本建成。

创办内地西藏班(校),加强教育援藏工作,教育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1984 年,在内地19个省市举办内地西藏班(校),此后规模不断扩大,模式持续创新。 1994 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帮扶、对口支援、 定期轮换”[9](P196)的援藏方式。 2001 年,按照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教育部出台首批教育援藏政策细化工程,安排北京大学等13 所高校参与“一对一支援西部对口高等学校计划”[10]。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援藏先援教,发展先育人”[8]的思路,要求整合对口支援力量,以高校组团的方式对口支援西藏高校。

(五)全面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藏教育现代化稳中求进,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2 年,西藏全面实现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 年免费教育。 2017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 年西藏62 个县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11]。

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与全面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高等教育按照“优势、特色、急需”三个层次,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高原科学与技术两大特色学科群建设卓有成效[12]。 2015 年,西藏民族学院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期间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6 年,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独立发展为西藏农牧学院,成为集农、工、理、管等学科为一体、具有从学士到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等农业院校。 2018 年,西藏藏医学院发展为西藏藏医药大学。 西藏大学于2013 年列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7 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 年成为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拥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态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015 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要求西藏“每个地市办好一所特色中职学校”[13]。 据此,西藏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性任务,形成中职为中心、高职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并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优化普职招生比例,实现职业教育增量发展和质量提升。

教育扶贫政策得到切实落实。 先后出台《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实施方案(2018-2020 年)》等政策,并依托教育脱贫“321”工程④,阻断因贫失学,强化控辍保学。

创新教育援藏模式。 为深入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2015 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随即制定《关于深入扎实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项目。 2019 年教育部、中组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做好新一批“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选派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推进新一轮教育人才援藏工作。 教育援藏团队与受援学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目前已形成涵盖“高等教育团队式、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基础教育组团式、教育部直属单位对口援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援藏体系。

和平解放70 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逐步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囊括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较为完整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2020 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开启了西藏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一个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服务全民的学习化社会暨终身教育体系在雪域高原正在形成。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教育现代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根本经验就是在雪域高原走出一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具体涵括以下六条。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中央从西藏各族人民、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一贯高度重视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以及教育现代化建设事业。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高瞻远瞩,就西藏教育等相关重大问题发表系列重要指示。1952 年,要求“有关西藏的重要问题由中央处理”[14](P66)。 1953 年,在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代表的谈话时指出:“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 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有希望的。”[15](P312)1956年,在同藏族人士的谈话中特别强调“西藏也要设立大学,只要努力去做,一年年地进步,就可以达到目的”[16](P7)。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拿西藏来说,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17](P246-247);“我们对西藏的政策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17](P246-24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央治藏方略作出重要指示。 2020 年8 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18];2021 年7 月,亲临西藏视察指导,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同年8 月,亲自为西藏和平解放70 周年庆典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19],充分体现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殷期许。

西藏各级党委、政府一贯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及专题会议,坚决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对教育现代化之于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基础性、战略性意义有深刻认识,在全区发展规划中都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立德树人,坚定不移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治藏方略与教育政策,把握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等辩证关系,因地因时制订学校建设、教育支持、课程教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方面的系列政策,发挥政策合力,形成集群效应,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于育人实践的全方位全过程之中。 教育战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各族教师发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率先垂范、教书育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西藏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20],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使命担当,成为“世界屋脊”教育现代化的脊梁。

(二)因地因时制宜,建立健全公平有质量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充分保障各族人民受教育权

第一,因地因时制宜,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西藏和平解放前,只有“三大领主”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根本不能上学[21]。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因陋就简到追求标准,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现代学校系统。 到2021 年,西藏有各级各类学校3 195 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7 所,中职学校12 所,中学143 所,小学827 所,在校学生79 万多人。 另外,在区外就读的西藏学生9.2 万多人。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7%,小学净入学率达99.93%,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106.99%、90.2%、56.14%,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5.03%[1]。 从扫盲到普教,从“普三” “普六”到“普九”,再到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西藏已逐步实现公共教育普及化。

第二,区内区外合作办学,持续带动教育质量提升。 西藏教育现代化事业是全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中央统筹指导下,形成以区内为主、区外为辅、区内外相结合的兴学格局。 内地各级各类学校均有西藏生源,且在招生、培养、生活等各方面予以倾斜。 截至2019 年10 月,区外各级各类西藏籍在校生88 530 人[22]。 以内地西藏班(校)为例,自1985 年正式启动以来,截至2019年,在内地23 个省市创办内地西藏班(校)或招收西藏散插班76 所、内地西藏中职班34 所,共计110 所,当年在校生达2.02 万人[11];到2018 年,内地办学为西藏培养了5.6 万余名优秀人才[23]。除此之外,还有立足区内的联合办学,如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北京实验学校,区内区外联合办学,互学互鉴,对提高教育质量发挥榜样引领作用。

(三)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建立健全教育保障政策体系

中央从全国一盘棋出发,将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相结合,重点支持发展西藏教育事业。

第一,将国家倾斜政策、西藏自给政策、教育援藏政策有机结合,不断建立健全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基本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财政体系。 和平解放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现代公共教育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健全。 1951 年至2020 年,国家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 239.65 亿元[1],“十三五”以来教育财政投入年均增幅20%以上[23]。 中央政府不仅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支持西藏,而且领导地方协作的全国性教育援藏,始终针对西藏的急需与特需,及时、有效地予以帮助。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累计投资35亿元,实施教育援藏项目461 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78 所[24]。 西藏坚持扶贫先扶智,抓重点,补短板,培本固元,培育内生发展动力;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各种教育惠民政策针对不同教育群体分类施策、精准扶持,尤其是充分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边境人口较少民族等困难群体上得起学。

第二,从入学、生活到就业,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的学生优惠政策。 一是开展阳光招生,实施农村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重点高校专项计划,向阿里、那曲及人口较少民族的农牧区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招生。 2018 年,农牧民子女高考录取比例达75.4%,初高中农牧民子女内地西藏班录取率达70%[23]。 二是在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15 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从学前到研究生阶段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 到2021 年,资助政策达40 项,资助范围实现各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经费标准提高到年生均4 200 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辍学生动态清零;落实“三免一补”(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政策;“十三五”期间累计资助在校贫困大学生4.67 万人次[1]。 三是实行政府、社会、企业多渠道解决就业优惠政策,健全大中专毕业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 年保持在95%以上,2020 年达到99%[1]。

第三,从工作待遇到生活待遇、社会待遇对教师实施全方位优惠政策。 全面落实“三个增长”⑤,切实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以海拔高度与艰苦程度为基准,实施乡村教师生活差别化补助政策,补助标准逐年提高[8]。 此外,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广大教师尤其乡村教师、边境教师职称晋升创造必要的条件与空间。

(四)多措并举,建立健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第一,区内培育培养与区外教师援藏相结合建设教师队伍。 和平解放以来,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区内区外相结合建设教师队伍的力度不断增强。 2012 年以来,通过出台《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教师〔2017〕14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藏党办发〔2014〕17 号)、《西藏自治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藏政办发〔2015〕103号),将常规培养与专项计划相结合,依托定向招聘、人才引进、义务支教等渠道,不断完善教师培养补充机制。 截至2019 年,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约5.2 万人[25](P256),突破了教师总量不足及结构性短缺的困境。

第二,不断建立健全现代师范教育体系,加强教师教育及教育交流,促进专业发展。 西藏现代师范教育体系自1956 年开始不断建立健全,改革开放前重在培育新教师,80 年代初开始在培育新教师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在岗校长及教育行政干部的治校与治教能力。 进入新时代,教师培训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乡村”的原则,分类、分层、分岗精准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优秀教师;同时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交流,加强区内区外教师相互学习。 以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为例,自2015 年以来,共选派1 676 名教师进藏援教,选派1 579 名教职工赴内地跟岗培训学习[11]。

第三,促进教师有序流动。 实施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推行县域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均衡[26]。

(五)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建立健全现代课程体系

1951 年《关于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的报告》指出:“少数民族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问题、课程教材问题,既要照顾民族特点,又不能忽视整个国家的统一性。”[27](P129-130)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根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科学确定民族教育课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基本建设原则。 根据该原则,西藏逐步建立健全现代课程体系。

1951 年,西藏第一所现代小学——昌都小学课程设置中包括藏文、汉语、算术、常识、音乐、体育等[5](P380)。 1956 年,西藏第一所现代中学——拉萨中学创办时是四年制,并在各年级均设置了藏汉语文及各类现代课程。 自治区筹委会在《关于创办拉萨中学的决议》中就语言教学规定,“延长学制以培养学生听说汉话的能力。 组织学员学习藏文”。

目前,以昌都小学、拉萨中学为代表的西藏中小学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国家统编教材统一使用全覆盖为抓手,按照“四个统一”(统一教材、统一课表、统一备课、统一标准)的教学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及衔接工作,开齐开全藏语文、计算机等国家规定课程,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率、小学数学课程开课率、中学数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目录规定课程开出率等均达到100%(简称“五个100%”)。 西藏高校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不仅开设现代理工专业,还设置藏语言文学、藏族传统文化艺术、藏医药等人文社科学科和专业,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多方面筑牢文化、科学与技术的学业根基。

依法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进双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28]。 西藏各类学校探索出保存式、过渡式和浸润式等双语课程模式[29],学生在学习藏文文法和正字法等课程的同时,积极学习普通话、规范汉字,做到藏汉兼通。

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得到了弘扬和发展[1]。 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受到法律保护,藏文典籍得到保护和利用。 1960 年,西藏成立教材编译组(现自治区教材编译中心),有计划地开发学科资源、专题资源和地方特色资源,用于有关学科教学之中[23]。 西藏藏医药大学集学研医产于一体,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唯一单独设置的培养藏医药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已培养了7 000 余名藏医药专业人才,有效地促进了藏医药的传承发展[1]。

(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维护祖国统一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各族同胞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西藏各民族之间及其与全国各地各民族之间自古就有友好往来的传统。 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西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1953 年,毛泽东在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时特别强调:“我们要和各民族讲团结,不论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结。”[30](P101)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并于201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0 周年之际作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

70 多年来,西藏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中央精神,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赋予发展以民族团结进步意义,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第一,以法律精神确保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 西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2022 年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更加确保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法可依。

第二,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文以载道,寓教于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每逢党庆、国庆、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民族团结月等革命传统节日以及春节、藏历新年、拉萨雪顿节、那曲赛马节等民族传统佳节,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节庆活动,美美与共,不断促进各族人民、广大师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三,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31]。 依托内地西藏班、异地培养、教育对口支援、创建多民族互嵌社区等途径,采用民汉合校、混班教学等方式,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即联系学校、联系学生、联系家长,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与学生交朋友)等活动,开展区内区外中小学生“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多方促进各地区群众、各民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族人民“相亲相爱,犹如茶和盐巴”[19],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像雪莲、像格桑花,扎根于、盛开于雪域高原各族儿女的心田。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及各项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1]。

(一)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 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32]在此恢弘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西藏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经过70 多年持续建设,在雪域高原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教育现代化英雄史诗。

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教育现代化70 多年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优越性和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西藏各族人民实现了子女“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的千年梦想,享受着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亲情感和家国情怀不断增强,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念更加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存在基础、社会认知基础、社会情感基础坚如磐石,牢不可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时代价值

西藏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基础工程,也是科教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工程。 新发展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西藏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32],在既有历史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建设与重点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与高质量发展。

第一,围绕“稳定”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18],“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18],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第二,围绕“发展”改进兴学机制。 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将优先发展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发展西藏教育事业。 全国教育战略中更优先发展西藏教育,西藏社会发展更优先发展教育,西藏教育发展战略以全面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重心,以高质量为引领,完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的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33]。 继续加强西藏与全国各地的教育交流与协作,鼓励区内区外生源双向流动,协同办好各级各类教育,使雪域高原成为人才竞相涌流的高地。

第三,围绕“生态”开创环境教育。 西藏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34]。 “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18],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针,抓早抓紧抓好雪域高原环境教育建设,建设美丽西藏,建设美丽中国。

第四,围绕“强边”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 瞄准国家战略,大力加强兴边富边强边人才培养力度,科学设置学科,提高层次和水平,要培养更多理工农医等紧缺人才[18]。 进一步加大数学与理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扎实打好各学段数理基础,稳步推进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大中高考制度改革,鼓励考生报考理工科;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办好职业教育,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18];鼓励区内区外各级各类人才双向流动,联动创业,以此带来先进的专业理念、促进学科结构优化。

结 语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自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全国各族人民,在这片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事业,不仅在中国教育史铸就光辉篇章,也在世界教育史上发出夺目光芒,彰显中国力量,合乎世界潮流,既有中国价值,也具世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35]。 党的二十大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更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力推进全面实现全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所有辉煌,皆为序章;展望前程,更加灿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西藏和全国一道,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力全面推进西藏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 西藏教育现代化在继承基础上求发展,在互动的同时求进步,多谋长久之策,多行固本之举,稳中求进,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必将谱写更新更美更加宏伟壮丽之篇章。

注释:

① 数据来自达娃、张福建所编《西藏自治区教育科技委员会组织史资料》,1991 年内部发行,第49 页。

② “两基”是指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③ 西藏“两有八零,三、六、九”是指“县县有中学,乡乡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牧区普及三年义务教育、农区普及六年义务教育、主要城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④ 西藏教育脱贫“321”工程是指“推进三个计划: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计划、职业教育富民行动计划、高等教育人才支持计划;完善两个体系:学生资助政策保障体系、脱贫攻坚全民支撑体系;落实一个方案:教育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⑤ “三个增长”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猜你喜欢

西藏现代化教育
都是西藏的“错”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边疆治理现代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