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相关问题研究

2023-04-06宋子谊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针对性有效性监管

宋子谊

(又石大学,韩国全州 553388)

1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概述

1.1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概念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是按照《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定》中的规范要求,对食品企业在中国境内销售的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进行检测,其通常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在营养成分表中,首先标识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4 种核心营养素及其含量,还可以标识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具体的营养成分检测中,机构通常会采用法定分析法,其原理操作与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规定基本相同。

1.2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意义

1.2.1 加强市场监管

受利益诱惑,部分商家会在食品交易市场投入与国家相关标准不符的原材料。由于该原材料的营养成分与人体需求不符,且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可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消费者以原价购买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其合法权益也受到了威胁。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可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检测,并及时予以无良商家警告,在提升食品质量的同时规范商家行为,营造良好的食品环境。因此,其具有加强市场监管的意义[1]。

1.2.2 提高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较为普遍,其主要表现为不良商家为牟取利益在生产食品时滥用添加剂,导致食品质量标准与实际要求不符。而食品营养安全检测可对这类行为进行约束,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

1.2.3 保证人体健康

食物中蕴含着的营养物质是人类得以生存、延续的基础,而食品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威胁人体健康。而通过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可减少食品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的发生率,从而保证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2]。

2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相关问题

虽然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已被提上日程,但我国进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主体多为第三方机构,在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下,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检测结果的科学性、精准性造成了影响。

2.1 使用不恰当的检测方法

食品种类繁多、特性不一,且不同食品的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时,机构应选择针对性的检测方法。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采用的检测方法为法定分析法,虽然其与AOAC 规定基本相同,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食品检测,导致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受到了影响。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①我国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方面处于探索阶段,尚未设置明确的食品营养成分概念,使得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开展、方法的选择受到了直接影响;②当前的食品检测方法相对单一,检测方法的可选择性较弱,使得工作人员无法根据食品种类选择针对性的检测方法,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③食品成分、特性不一,受其自身的影响,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误差。

2.2 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较弱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其需具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检测方法,需具备反思、不断学习的能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食品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未进行系统性学习,企业也未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使得工作人员的检测水平、操作能力较低,无法合理客观地完成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3]。

2.3 政府部门监管不够严格

第三方机构的自律性较差,可能会受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高效完成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任务,且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结果不够准确。因此,政府部门应发挥监管义务,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出现,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地方政府不重视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工作,导致其无法高效完成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任务,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结果不够精准。

2.4 检测机构的设备配置不合理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需依托于专业的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设备,且设备应与国家相关标准及要求相符。而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设备配置不够合理,主要表现为与相关标准及要求不符,使得检测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且检测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3 解决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相关问题的策略

3.1 制定检测方法,选择针对性方法进行检测

多样化的检测方法可满足不同食品的营养成分检测需求,可进一步提高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结果的精准性、科学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基于食品的特点制定检测方法,并主动了解、掌握食品营养成分概念,做到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中选择针对性方法进行检测。在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同时,减少重复检测的次数,降低资源消耗。

3.2 开展相关培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性

为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可满足岗位需求,公平公正、客观合理地完成食品营养检测工作。第三方机构需主动开展培训活动。具体而言,第三方机构需成立培训部门,邀请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方面有着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或有着丰富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负责培训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对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可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同时,可定期开展考核,了解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情况[4]。

3.3 优化检测设备,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三方机构可通过优化检测设备解决检测设备带来的检测问题。可找出与相关标准要求不符的检测设备,在相关市场进行对比,选择相应设备引入、替换。同时,需定期对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以了解检测设备存在的问题,采用针对性方式解决,从而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4 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有效性

地方政府部门应明确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且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自律性较差,应通过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食品营养成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①政府部门需制定科学全面的有关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监管制度,明确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监管过程中需关注的内容,从而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②需根据实际情况,对监管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③需确保各参与主体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做到责任落实到个人。④需制定针对性的处罚制度,若在监管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进行追责,并严格按照制度予以惩罚[5]。

4 进一步提高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有效性的方法

想要进一步提高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有效性,就需将“加强宣传,进行社会监管”“构建监管中心,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提高监管有效性”等方法利用起来,具体如下。

4.1 加强宣传,进行社会监管

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合法权益密切相关。在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下,人们对食品的安全与营养提出较高要求。若可将消费者的力量调动起来,第三方机构、食品生产厂家就会约束自身行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有效性便可得到充分提升。但我国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理念贯彻存在较大不足,导致部分人在评价食品时缺乏科学性。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大营养成分检测的宣传力度,在进一步贯彻食品安全与营养理念的同时,使消费者掌握科学评价食品的方法,主动关注食品营养成分。例如,相关部门可将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利用起来,借助其传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进行营养成分检测的宣传;可定期开展讲座活动,鼓励人们参与其中,对营养成分检测进行宣传[6]。

4.2 构建监管中心,增强监管的针对性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十分重要,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较多,在实施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监管时难免存在疏漏。因此,可构建食品营养成分安全检测监管中心,聘请专业人员,进一步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食品营养成分安全检测监管中心需与当地营养成分分析实验室达成合作,进一步进行监测技术的研究,尽可能将其优势发挥出来;需对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通过技术理念共享、操作监管增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有效性,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4.3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提高监管有效性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也是进一步提高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有效性的方法。相关部门应对第三方机构进行深度调查,了解其是否具备进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资质,是否存在走流程、走过场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是否与岗位需求相符。若发现第三方机构在某个方面存在问题,需予以停业整改处理,待完全符合要求后再开业。同时,相关部门可加强食品领域的生产监管,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各类产品的网格化管理,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4.4 引入专业人员,高效完成检测任务

引入专业人员有利于提高检测工作的有效性,有利于增强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在此方面,第三方机构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与开设了食品营养成分检测课程的高校取得联系,询问其是否有合作意向,若有合作意向,可择期到校详谈。签订合作协议后,可明确提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岗位需求,要求高校以此为依据进行人才培养。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可定期到校,予以适当指导,增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②通过张贴广告与招聘平台发布信息等方式广纳人才。但这种方式吸引来的人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采用笔试加面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从而选择综合素质强的人员。

5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意义。但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采用针对性方法解决问题,包括制定选择针对性方法进行检测;开展相关培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性;优化检测设备,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加大监管力度,提高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有效性等。同时,想要进一步提高食品营养成分检测工作的有效性,需加强宣传,进行社会监管;构建监管中心,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提高监管有效性;引入专业人员,高效完成检测任务。如此,便可进一步加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有效性,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针对性有效性监管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