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体验在旅游演艺中的应用研究
——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

2023-04-06

旅游纵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幻城演艺剧场

孟 嘉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北京 100081)

一、沉浸式体验与旅游演艺相关背景

“体验至上”是当今时代的消费主题,“沉浸式体验”的概念更是被探讨与运用到各大领域,实现“多点开花”。近年来,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纷纷从不同角度对沉浸式体验进行了研究,涉及沉浸式的技术开发、市场应用、人文和艺术等多个细分领域[1]。沉浸式体验是以多通道投影、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科技手段,融合创意、艺术、商业等领域的研发成果,其发展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开发水平,更重要的是彰显了整个国家在融合创新方面的实力与地位。

自2017 年起,沉浸式体验逐渐进入中国大众视野。中国旅游演艺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沉浸式演出正在与日俱增,2018 年演出总台数达23 台,同比增长76.9%,“又见系列”更是成为沉浸式旅游演艺的票房主力军,可见沉浸式演出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经典舞台场景艺术,伴随着科技的更迭,对于消费者体验的打造不断升级,沉浸式体验正逐步成为文旅演艺发展的新风向标,特别是以各种虚拟技术联合打造的沉浸式文旅项目层出不穷,其中沉浸式演出成为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主要包括《印象·刘三姐》《又见平遥》《只有峨眉山》等[2]。这些旅游演艺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文化平台类型正逐步由过去单一的平台、文化实景体验型的平台向多空间营造的文化场景平台发展;第二,表演类型从传统戏剧创作形式向故事触发者体验式演变;第三,观众从传统舞台上被动的欣赏者,向现实环境中的故事触发者演变。目前,我国的旅游演艺主题类型集中,以山水景观、主题公园、乐园娱乐等为主,5G、VR、AR 等技术手段的应用给旅游演艺的创作和观看模式带来巨大变化,特别是沉浸式和体验式表演项目已逐渐亮相在旅游演艺市场,并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沉浸式体验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沉浸式体验的概念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Ⅱ)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种经济提供物,服务经济提供了定制的产品,而体验经济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3]。沉浸式体验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逐渐发展出的一种新的体验形态,相较于传统的体验方式,沉浸式体验是多维度思考与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产品端,科技的发展赋予人们想象空间的自由与幻想成真的可能,能够挖掘出产品更多的潜在价值;其次是技术端,新一代的互联网与数字设备提供人们体验的无限便捷,同时又将单一体验打造成多层次体验,塑造体验过程的全方位立体化;最后是客户端,沉浸式体验重视参与者的感官体验与个体反馈,沉浸式体验本身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1975 年提出的“心流理论”,是一种全身心融入的体验和感觉[4]。如今更是借助一般现代化设施,如新型视听设备、光影设备、AI、5G、AR、VR 等,更加形象生动地引发人体的视觉、听觉、触觉及全方位感知,强化参与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新兴科技的创新运用已经成为文化旅游领域的“宠儿”,并且带来了从传统的“一方展示,一方游览”的观演方式转变为“体验共融,双向激发”的新体验消费模式。

(二)沉浸式体验的基本特点

1.科学性与奇观化

科学性和奇观化是沉浸式体验的两个基本特点,沉浸式体验是当代社会先进文化理念和科学技术融合创新发展的必然成果。目前,关于沉浸式体验的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虚拟现实和全息投影等技术的研发,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放大人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帮助人们触及无法达到的广阔领域,形成超感官沉浸式的体验效果,从物质层面带给其前所未有的惊奇感与震撼感。

2.全感知与交互性

沉浸式体验与传统观演体验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体全感官系统的调动与活动参与的自主互动性。传统的观演模式始终保持观赏者进行被动的信息接收,基本不介入任何互动装置与手段,而沉浸式体验则放大观赏者的自由度,重视其自主权利的回归与关照,实现空间内各信息要素间的双向传递,观赏者既可作为信息的接收方也可以作为信息的传递方。沉浸式体验通过多重刺激因素包裹式嵌入,激发观众的全感官刺激,深化由表层至内心的升华体验,使其无意识地进入活动的预设情境,将多种媒介共同服务于一体,实现个人活动参与的体验感升华与难忘经历。

3.氛围感与整体性

整体空间的使用与营造是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关键,其强调对于整体空间既定氛围的营造,特别是在不同舞台场景、故事剧情与布景设计等空间的使用情况,想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拥有较高的感官效果,因此空间不应仅作为景别打造或是静态摆设,还要具有一定信息属性。不同空间在参与者的介入下被赋予不同的内容属性,空间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信息代表各类叙事文本的符号,需要通过参与者的感知过程进行故事情节的延展。

三、沉浸式体验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旅游演艺中的应用现状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作为沉浸式旅游演艺景区,是王潮歌导演融合沉浸式戏剧的现代性艺术手法,并联合建业集团共同打造的一座大型中国戏剧聚落群幻城。景区以现代沉浸式的话剧艺术形式为主要手段,将关于“土地、粮食、传承”的经典神话故事融入独特的“幻城”建筑之中,带领人们体验河南省文化与戏剧艺术的魅力。

(一)景区将沉浸式体验融入旅游演艺的具体方面

1.沉浸感在主题内容中的实现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试图建立一个将文化和哲学融合的时空奇幻之城,这就需要非凡的全景式全沉浸体验技术支持,同时对整个幻城中的作品内容设计与硬件设备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幻城中的戏剧作品要符合当地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面要在现实空间中构建独立且富有艺术性与科技感的特色实景空间。从内容创作角度而言,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有三大主题剧场:火车站剧场、李家村剧场、幻城剧场,其中,火车站剧场和李家村剧场讲述了1942 年河南省发生的苦难和生死抉择。同时,幻城剧场讲述了一段浩瀚的中华文明史,用最前沿的技术,实现古今穿越式交流。此外,诸如李家村茶铺、红庙学校、下沉岁月、俺要回家、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前生来世、光与影、候车大厅、天子驾六遗址坑、老房子、乾台、坤台、张家大院等演出时长在15 min 的小剧场,不论是主戏还是小戏作品内容都扎根于河南这片土地,汲取当地的文化养料,以浓厚的中原文化为主题,以身临其境的戏剧艺术为技法,带领游客感受河南的文化历史。

2.沉浸感在剧场空间中的实现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打破了剧场边界,一个场域内包含21 个剧场,将剧场置于黄土地中、置于高粱地里、置于夯土墙内,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旅游演艺的传统舞台与实景舞台的俗套感,导演打破了戏剧表演的传统观看方式,即在固定的剧院场所观看,变为演出随时发生在游客周围的空间,所有可见空间均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在剧场空间中沉浸式的营造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侧重剧场的客观因素,也就是整体空间的氛围环境营造,景区的技术合作方明道灯光工程利用“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隐藏施工及安装,让室外灯光完美融合在景观中,不破坏建筑的整体设计,最大化保留了建筑的整体风貌,让游客沉浸其中“不出戏”;另一方面则更侧重游客的主观因素,也就是整体空间的氛围体验感受,而这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剧场前期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就像戏剧幻城中每个单独的剧场是独立运作、独立主题的,每个剧场都在讲述河南故事,宣传河南文化。

3.沉浸感在科技手段中的实现

从科技形式角度而言,整个景区充分运用戏剧元素并配合科技手段,强调视觉呈现的创新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的深度整合,如其中的主题剧场幻城剧场利用多块升降舞台,将光影投射等高科技和舞美完美结合,极大提升作品本身的感染力与震撼感,带给游客穿越时空、古今对话的视觉盛宴。同时想要实现艺术作品呈现与科技手段的自然配合,协调有序与若隐若现的设备系统在沉浸式营造中也十分关键。景区中的灯光控制系统集戏剧照明、景观照明、建筑立面照明、室内照明等功能于一体,所有灯光设备在外观上也进行了主题化处理,部分隐匿在黄土墙与屋舍之间,部分披上黄土色外壳矗立在景区中,细节的处理、科技设施的摆放与安置,避免游客在景区游玩中因突兀的机器设备而产生沉浸感的抽离。此外,庞大的景区与多重主题空间对灯光的使用、位置与投射次序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区中的灯光系统通过专业的灯光设计与工程科技的融合处理,采用了一套智能数字控制系统,通过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个团队之间的高度协调和智能控制,满足远程控台与常规化运营需求,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挖掘更多可发挥的演出空间与观众体验空间,将操控设备隐匿化与远程化,实现观演空间的绝对自由。

(二)景区将沉浸式体验融入旅游演艺中的不足之处

1.剧场矩阵过渡空间关联性较弱

王潮歌建立戏剧幻城的概念,试图尝试突破剧场边界,建构现实空间中的场景空间再造,将剧场置于黄土地中、置于高粱地里、置于夯土墙内,实现沉浸体验的绝对环境。就整体空间沉浸感而言,每个单独的剧场是独立运作、独立主题的,虽然每个剧场都在讲述河南故事,宣传河南文化,但是剧场与剧场之间的过渡空间布局缺乏关联性,并且演出开始时间的既定性与观众自主选择的自由性,造成观看体验与场景沉浸氛围的剥离与断联,特别是面对数十场小剧场演出的高度聚集和开放时间及参与人数的限制,各小剧场节目之间的安排时间又特别紧凑,观众会力求多而非精的演出欣赏理念,就近选取节目成为其首要选择,这样的观赏逻辑,使观众大部分时间处于赶场的游离状态,来不及回味所体验的演艺节目,沉浸感大大 降低。

2.沉浸式体验观众感官调动局限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开发核心在于文化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并借助沉浸式戏剧的艺术手法,打造具有城市文化地标与文化历史底蕴的新演艺发展形式,不论是技术含量还是文化价值,抑或是观众的参与体验感都领先于传统旅游演艺项目。从体验者角度而言,幻城之内的硬景空间营造十分生动写实,且各小剧场空间舞美装置极具主题风格,但空间重现并非新颖之举,目前观众的角色仍是观者,感官调动最多的还是听觉与视觉,而沉浸式体验应该是全感知与全维度的,仅存在于观众视觉的沉浸式体验终究是短暂且易于流逝的。

3.服务内容与景区调性适配度有待提高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整体服务系统包含数字服务与基础服务,数字服务方面,景区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如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与使用,该平台不仅具有介绍宣传景区信息的功能,而且游客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节目单预览、景区地图实时导览、加购演出门票、文创商城搜索与下单等,随时随地掌握景区内的实际情况。但基础服务方面,景区的服务区域与工作人员缺乏戏剧性的场景化处理,如餐厅、文创消费商店等公共服务区与幻城整体风格完全相悖,仍保持传统且具体的服务属性,没有体现空间的再度延伸价值。

四、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发展沉浸式旅游演艺的策略

(一)设计思路融合科技观念

沉浸式旅游演艺不仅是顺应科技时代的新尝试,还是演艺产业在科技时代的发展探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整体的设计思路上,固然有在认真思考科技对于旅游演艺与沉浸式演出的意义,并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持积极的态度,试图探索科技时代下旅游演艺的发展趋势,但整体思路难免还是受到单一视觉沉浸的影响,因此应更好地设计出融合科技、艺术与人的全沉浸式演艺项目。景区要在整体的设计思路中融入科技理念,考虑能否将科技手段合理地与演艺项目进行串联,并且景区组建的制作团队要掌握如今的科技手段并了解科学技术能给园区发展带来的成效,同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避免在设计理念上存在偏差,一方面科技含量过高,只重视高科技的炫彩夺目,会导致演出效果缺乏内涵意义;另一方面科技含量过低,对于科技的使用效果呈现不足,会导致游客在所谓的视觉盛宴中无法获得参与感,察觉不到高科技融入与传统旅游演艺的差别。

(二)体验空间融合交互设计

数字技术的交互设计与沉浸式空间场景的构建有助于实现多维度全感官的身临其境效果,必将成为沉浸式体验的内核动力。真正的沉浸感在将来会突破感官层面的意义,如看到、听到、触摸到等这样的感受体验,会转变成为更加立体的多感官体验。如今的虚拟互动技术正日趋成熟,景区应将虚实共建的数字交互应用于沉浸式的旅游演艺,通过创建实时3D 视听环境,填补实体布景与合成的虚拟世界之间的数据流,这些实体在观众探索剧情的过程中将感应观众的实时需求,随时调动周围区域的数据,力图在视听感受上使观众与场景融合[5]。这样一来,人们不再只用“看”“听”这类单一感官进行体验与理解沉浸式,而是“沁入”与“融合”这种更为立体与兼容的体验。景区应尝试在人与人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人机互动交流的可能,当观众进入某一演出空间时,机器对于人眼球浏览场景时情绪波动的捕捉,将人们感兴趣的区域建立反馈机制,带来所谓的人机共鸣,通过场景空间与人机互动的多维度,调动观众的探索欲望与行动意识,提高他们游览景区和规划路线的兴趣,同时多维的交互设计既能强化环境沉浸感,又能深化观众对于自身沉浸参与的价值创造。

(三)服务系统融合科技含量

回顾文旅创新的发展之路,从最初的文旅综合体,到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综合体,再到如今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相关产业不断融合创新,找寻沉浸式文旅综合体的理想模式。但目前的大多项目仅停留在打卡拍照的浅层体验,想要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活动参与和城市记忆,沉浸式打造成为突破口。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小程序或应用程序,赋予其订购、查询、浏览、评价等功能,实现基础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在方便游客了解景区演艺项目的同时,还可以使其对景区进行实时评价、反馈分享与问题投诉,增强文旅消费与服务反馈的及时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演艺空间的主题对衣食住行等产品进行沉浸式设计,将传统的聚集式餐厅区域分割嵌入主题环境中,有效保障各类旅游演艺商品与配套服务资源的及时整合供应。此外,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景区可以考虑将与旅游演艺相关的周边、纪念品在传统实物基础上,尝试设计数字产品或藏品,既方便游客携带与购买,又可以完善游客电子数据库,实现服务的精准触达。

五、结语

沉浸式体验是当前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兴内容,也是旅游演艺业态更好展现城市文化与魅力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旅游演艺行业在寻求更具艺术性与表演性、商业性与科技性、年轻化与现代感的演出形式,另一方面不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随着科技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自我意义的诠释与身临其境的体验。这就意味着,景区不应仅将旅游演艺作为一场吸引外地游客的程式化观光节目,或是一场纯设备堆砌的科幻大秀,而应该重视演出质量、文化内涵与创新创意,实现对当地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再造与创新性呈现,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演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幻城演艺剧场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中国最大戏剧聚落群“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幻城(油画)
欢乐剧场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
论《日出》的剧场性
《幻城》并不“壕”,追求“好”
幻城逃脱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