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
——以开封市为例

2023-04-06

旅游纵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文旅黄河旅游

郭 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引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沿黄9 省区凭借良好历史机遇,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1]。黄河河南段开封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讲好“黄河故事”成为这座城市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一、黄河文化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大地的精神图腾,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万千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黄河文化的主要成因是便于人类生活居住,既能耕种,又能畜牧,完全可以满足人类自给自足的生活,而且交通便利、文化交流便捷,容易成风化俗。开封位于黄河的中下游,多次灾难都是黄河改道、洪水泛滥引起,城摞城的遗址正是开封人民多次战胜灾难,倔强重建城市文化的反映。独特的历史进程和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让黄河文化有着忠厚、勇敢、包容、整治的思想内核。体现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团结互助、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精神。

开封地区黄河文化主要体现在宋文化、大运河文化、焦裕禄精神、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农耕文化、中原文化。北宋是开封的鼎盛时期,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市,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文化的繁荣衍生出很多亚文化,如宵夜文化、廉政文化、府衙文化、侠义文化等。“汴河通,开封兴”,这句在开封流传的民谣,说明了大运河与开封的关系,开封正在挖掘的汴河和州桥遗址将会呈现大运河畔曾经的样貌。大运河沿线的朱仙镇等重要节点都诉说着曾经的辉煌。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治理黄河及黄泛区时表现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能够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黄河文化也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文化强国的坚实根基。文化认同表明了中华民族身份的归属,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原因。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能够促使每个人能够从集体的高度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

二、开封市文旅融合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主要实践

(一)清明上河园景区文旅融合的积极探索

清明上河园景区从1998 年建成至今,已经成为开封市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20 多年来清明上河园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持续做大文旅文章、做强文旅产业、做精文旅产品、做优文旅品牌。

1.不断创新迭代的演艺剧目

清明上河园景区的演艺剧目不断创新迭代,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目前大型剧目有《大宋·东京保卫战》《岳飞枪挑小梁王》等,还有中型剧目《汴河漕运》等一批优质的演出节目让游客沉浸其中。小型剧目则充分还原了《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百态,游客能够获得较强的沉浸感和体验感。大型实景水上演出《大宋·东京梦华》作为夜场的经典剧目,也是开发清明上河园夜经济的重要举措。由于演艺剧目容易被模仿,易出现同质化现象进而降低节目新鲜感,为了进一步丰富夜间观赏内容,清明上河园陆续推出《欢乐颂》《新汴梁八景》《开河祈福》《清明上河图》光影秀等优秀剧目。

2.非遗项目引入,博物馆和展馆结合

清明上河园很早就提出打造“文化清园”“品质清园”的发展目标,通过非遗项目引入、博物馆和展馆结合的方式进行文旅深度融合。积极引入木版年画、吹糖人、捏面人等非遗项目,还引入陶瓷博物馆、古灯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灯博物展馆,成功打造了“木偶奇遇记”之后,又增加了《清明上河图》展馆和宋代服饰展馆,真正地将文化体验和旅游体验相结合,寓教于乐,凸显文化自信。既提高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又切实满足了游客对旅游项目深层次的文化需求。

3.引入新科技助力智慧景区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旅游”的模式助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清明上河园积极引入新技术,将传统文化与新技术深度融合,以建设智慧旅游景区为目标,不断更新改造旅游产品,将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畅游清园变成现实。2017年,清明上河园和腾讯公司合作打造云生态智慧景区。现在已经能够实现一部手机游清园,随着客流控制、H5 互动游戏、语音讲解、微信购票、实时监控等功能的优化,清明上河园利用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管理,不仅方便了游客,还为营销计划提供了数据支撑。

4.利用新媒体宣传手段扩大清明上河园品牌影响力

清明上河园景区一直重视营销宣传,公众号和抖音账号都获得广泛关注。截至2022 年10 月,清明上河园公众号可以实现语音导览、查看节目时间、购票及场景互动体验活动。清明上河园的抖音官方账号有40 万粉丝,已更新作品344 个,平均每5 个作品就有一个上热搜并获得20 万以上点赞。

(二)“一渠六河”综合治理项目引黄入城的探索

“一渠六河”主要包括西干渠、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利汴河、惠济河和涧水河,现在已经形成一条环城滨水风景绿道、5 个城门节点、5个滨河公园、8 段绿色滨水岸线。“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使水清岸绿、生态宜居,将一条条亲近古城、水城融合的美丽河道呈现在百姓面前,真正还河于民、还城于民,也使百姓走进了水系、走入了文化。这里也成为外来游客打卡的旅游休闲空间,而且旅游休闲空间品质大幅度提升。

1.打造高质量城市休闲空间

91%的客人反馈,从居住地到休闲旅游带的步行时间一般为10 ~15 分钟,符合15 分钟居民出行生活圈的便利特点。

2.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游客满意度

据统计,游客以前在开封的停留时间为24 ~36小时,而现在会停留两天两夜。停留时间的增加无形中会增加消费支出,推动开封市整体旅游经济的腾飞。

3.慢行系统助力全域旅游

开封作为生活节奏较慢的城市,“慢”既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也是游客愿意感受和体验的城市魅力。“一渠六河”项目中的慢行系统已经有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区分,但是人们对于这个功能的使用不是很熟悉,并没有真正实现人车的分流。但是慢行系统为游客从景区体验到城市体验提供了更多选择,能够助力开封全域旅游的开展。

(三)“城摞城”遗址的高科技呈现

现今的开封城下确实掩埋了6 座不同朝代的城市,按照时代层层叠加形成了“城摞城”的奇观。能够欣赏城摞城景观的地方有开封市博物馆大梁门古马道遗址、开封顺天门博物馆、州桥遗址、朱雀门遗址、悬河城摞城展示馆,目前只有开封市博物馆和大梁门古马道遗址对游客开放,其他的遗址和博物馆正在挖掘和筹建。博物馆旅游是进行文旅融合、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1.借助4D 电影进行多媒体展映

博物馆、科技馆借助4D 电影对城摞城奇观进行多媒体展映,展现开封发展兴衰变迁的历史,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开封千年的历史沧桑和城摞城奇观。

2.让遗产亮起来、让文物活起来

助力开封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运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 虚 拟 现 实(Virtual Reality,VR)、5G 等新技术拍摄《微梦·大梁门》,打造开封首个沉浸式虚拟体验环境,古马道博物馆建成并开放了沙盘剧场,游客站在遗址上利用CAVE盒子实现裸眼3D 效果,沉浸式观看大梁门的前世今生,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文物通过高科技真正的活了起来,“城与墙的故事”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更加时尚有趣。

(四)开封沿黄生态旅游廊道建设

开封沿黄生态廊道从柳园口一路向西到黑岗口,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全长21 km,以“一轴、一带、两线、三片区、十五个景观节点”为总体布局,“一轴”是以黄河大堤为轴线;“一带”是以宋词文化为体验带;“两线”分别是文化展示线和生态展示线,还包括“三片区”和“十五个景观节点”[2]。

1.生态廊道整体规划,文旅深度融合

沿黄生态廊道整体规划为“一轴、一带、两线、三片区、十五个景观节点”。在总体布局的前提下,文化展览线和生态展示线实现文旅的深度融合。

2.慢行系统,打造高品质休闲空间

生态廊道设置自行车道、步行道、木栈道慢行系统,还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自行车驿站等配套设施,高品质的休闲空间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3.讲好开封和黄河的故事

生态廊道以黄河大堤为轴线,建设的“十五景观节点”都在讲述开封和黄河的故事,通过景观节点的展示这里将成为研学旅行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

黄河自古有“铁头铜尾豆腐腰”之说,而兰考东坝头黄河正处于典型的“豆腐腰”地段,九曲黄河十八弯,最后一道弯也在兰考东坝头,这里河势游荡多变,历史上反复决溢,留下大片盐碱地。1952 年,毛主席首次出京巡视就亲临东坝头视察了黄河,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从此中国共产党书写了治黄史上新的篇章。

1.打造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

东坝头境内的黄河故道风沙、盐碱、内涝“三害”肆虐,1963 年的春天,焦裕禄在这里打响了治理“沙害”的第一枪,自此开始了与风沙和盐碱斗争的治黄历程。开封作为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坚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贯穿始终,建设红色教育传承基地,将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2021 年,开封党员政治生活馆承接183 场、5 000 余人次参观学习,焦裕禄干部学院承接294 个班次、16 000 余人次。基本上实现了学习教育、精神传承的作用。

2.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效果显著

东坝头黄河湾景区得到改造和提升,黄河湾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带动旅游发展,自2019 年起,兰考在滩区种植超过4 666.67 hm2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每亩苜蓿青贮约3 t,亩均年产值可达3 600 元。紫花苜蓿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东坝头张庄村将自然资源优势和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动员村民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农家乐,打造了一个“梦里张庄”。并借助黄河文化、红色旅游、镇村旅游的引力作用,做活红色游、生态游、镇村游,变成群众游玩休闲的网红打卡地,实现了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3]。

3.积极传唱焦裕禄精神

兰考县委宣传部组建14 支“红色文艺轻骑兵”焦裕禄精神宣传队进行广泛演出,推出音乐剧《焦裕禄》,以及《泡桐花开的地方》《焦裕禄一片丹心为人民》《和谐中国梦》等系列经典节目,传唱共产党人的治黄故事。编译出版世界第一本中英文对照版图书《焦裕禄》。

三、开封市文旅融合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思路与对策

(一)高位整合开封黄河文旅资源

开封市打造高质量黄河文化旅游带必须依托黄河文化,整合黄河相关资源,如休闲文化、红色文化、宋文化、节庆文化、府衙文化等,开发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旅游区。目前,开封除了清明上河园景区有较大品牌影响力,其他景区品牌影响力较小,可以将龙亭公园、天波杨府、中国翰园组合起来,集合宋宫廷文化、武将精神、文人风采展现宋代民众的生活状态,可以利用宋词乐舞、巡游等活动将3个园区整合营销。开封府和包公祠协同展现府衙文化、廉政文化,避免与其他景区景点节目出现雷同,可将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的名片做亮做强。万岁山大宋武侠城以构建武侠场景为特色,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要继续加大此品牌的宣传力度。

黄河生态廊道和“一渠六河”水系工程像两条绿色丝带串联起各个景区景点和黄河故事。水系工程的主要功能是城市休闲,有力补充各种文化类资源;生态廊道将黄河文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相联通,是讲好黄河故事和开封故事的绝佳平台,虽然基础设施已经建成,但是文化输出效果不尽如人意,建议组织黄河文化宣传员、导游员进行宣传,将黄河故事编制成豫剧、曲剧、小品剧进行小体量宣传演出,扩大宣传效果。同时,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宣传:“春风十里不如你”,将生态廊道上的精彩景观打造成网红节点。

(二)利用先进技术支撑资源互通,增加创新元素,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高品质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打造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技术支持资源互通,增加创新元素。开封的城摞城历史遗迹的再现急需这些技术支撑,希望能利用“高科技+创新”的方式向世界呈现真正的奇观。开封市博物馆、科技馆已经做了一些尝试,虽然这些地方作为文旅融合的焦点,但是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城摞城景观将黄河故事融入其中,文化体验感会更好,通过景观再现开封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

要利用好开封市腾讯云启创新中心建设项目,通过腾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IP 能力,助力建设开封数字政府和地域特色科技文娱生态综合体,打造“科技+文化古都+IP+文创+人才”的历史名城。助力开封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以消费升级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速开封泛文旅产业发展,实现以文化内容为基础的IP 创新[4]。

(三)大力推进旅游文化节庆品牌建设,切实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首先,要借助河南卫视系列节庆节目火爆的契机,大力打造开封市旅游文化节庆品牌。开封一年四季都有节庆,春季的清明文化节、夏季的赏荷节、秋季的菊花节、冬季的大宋文化年。目前,只有10 月份的菊花节具有较强的品牌号召力,其他节庆品牌影响力不够,最有潜力的旅游文化节庆品牌是清明文化节,开封已经有一些创新举措,要不断挖掘清明文化节庆内涵,让节日活动的魅力长久不衰。只有紧紧围绕清明文化主题,将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产业文化相结合,让文化成为节庆的灵魂,节庆活动才能成为节庆文化,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让人流连忘返。其次,要强化市民参与,以节庆文化凝聚和焕发一个城市的精神力量。坚持开门办节,办大众化的节,把节庆活动变成喜庆的聚会,办成“我们的节日”,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用本地人的热情感染吸引外部的眼光,这样才能集聚人气,让市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通过旅游文化节庆品牌建设,切实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四)拉大开封城市旅游框架,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要利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完成全城一景的规划,拉大城市旅游框架,结合“五县一区”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开封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将一座城化作一个“全景”景区,全面激活处处可观、可赏、可玩的全域旅游。

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第一,坚持高质量发展,优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提升精品旅游的文化厚度、科技高度、服务温度、体验深度,营造安全有序、生态优美、设施完善、居民好客、赏心悦目的全域旅游环境。第二,大力推进“旅游+”“+旅游”,构建开放融合的旅游休闲产业体系[5]。 第三,以差异化、特色化为主要发展方式,注重产品和项目特色,丰富旅游发展模式。

四、结语

挖掘开封市黄河文化,保护并传承下来,通过文旅融合式展现,让文化动起来、用起来。同时,通过黄河文化的展现,使青少年与旅游者形成民族自豪感。梳理开封地方文化结合开封旅游发展实践,发扬成功经验,规避并解决制约因素,从而实现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开封成为黄河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猜你喜欢

文旅黄河旅游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