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题材电视剧《人世间》的温情叙事与审美表达

2023-04-05朱瑶佳

声屏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周秉昆困苦周家

□ 朱瑶佳

电视剧《人世间》作为2022年度央视开年大剧,在播出之后就占据了收视率榜首。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人世间》以光字片周家三代人的视角,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民众跨越半个世纪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描绘出一幅恢弘的时代画卷。而《人世间》的爆火离不开作品中的温情叙事,它并不刻意去制造尖锐、激烈的冲突与矛盾,而是以自然、柔和的方式对生活的细节娓娓道来。它不刻意放大生活的困苦,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书写,对苦难予以真实的呈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民众直面苦难的担当与经历苦难后的成长。实际上,温情叙事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更是叙事背后的情感流露和悲悯情怀。正如《人民日报》对《人世间》的评价:“又一部朴素、真诚而包含悲悯之心的作品。”

电视剧《人世间》的温情叙事

生活化叙事中展现民众生活的苦难。电影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女孩马蒂尔德问:“是人生总是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苦?”苦难,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在特殊历史时期,艰辛与困难更是伴随着人的一生。而电视剧《人世间》通过温情叙事,揭示了改革开放前后近五十年普通民众的生活实际与面临的困苦。

《人世间》对于人生苦难的叙述无处不在,首先是普通民众的温饱困顿之苦。老旧的街道、狭窄逼仄的光字片居住区以及符合年代质感的生活环境,共同塑造了物质匮乏的时代背景。而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每天在为温饱奔波,“吃不好,穿不好”是这一时代底层民众的共同感受。在电视剧情中,有多次关于周秉昆和母亲一起吃饭的场景,饭桌上只有饼子和酸菜,十分寒酸。为了让一家人能在过年吃上一顿猪肉,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省吃俭用。而周家在当时还属于有成年男性劳动力的家庭,可见当时民众生活之困苦。而电视剧中有一个情节,贵州地区有毒蛇咬死丈夫,而妻子为了让孩子吃上一顿肉,含泪将毒蛇做成肉羹分给孩子吃。平和的叙事中展现出普通民众生活的困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一时期缺乏男性劳动力的家庭则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困境,郑娟的家庭就是如此。丈夫去世,孩子还在腹中,再加上一个老妈妈和一个残疾的弟弟,如果没有骆士宾和周秉昆每月的三十块钱资助,这个家庭恐怕难以度过困难时期。

其次是普通民众的人生浮沉之苦。“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如风雨,去似微尘。”在历史的尘埃中,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浮沉,这种生活之痛、心理之痛通过生活化的叙事方式展现出来,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周秉昆的一生就是浮浮沉沉,工作的工厂几经倒闭,在社会的底层苦苦挣扎,为了救姐姐被捕入狱,为了家庭付出良多却最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在父母离世后儿子又遭遇飞来横祸,他也因此失手导致他人意外死亡而再次经受九年牢狱之灾,可以说周秉昆的一生正是普通民众生活的缩影,带有深刻的历史印记。

最后是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的困顿。在特殊时期,周家大儿子周秉义下乡做知青,对于未来的担忧和前途的迷茫一直伴随着左右,这是这一时期知青的共同心理状态。然而就是在这种特殊而敏感的状况下,周秉义还是会冒着遭受骂名的风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洗刷冤屈,这不仅是出于对正义的期盼,更是因为他的学识能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而进入工作单位后,周秉义大力为群众做实事,却在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遭受到很多谩骂,有苦难言,甚至有过退缩的念头。在被调入军工厂担任负责人阶段,面对国企的潦倒和众多的下岗工人,周秉义一边禅精竭虑底为工厂寻找新的出路,一边还要面对众多下岗工人的指责。时代的改革是蓬勃向上的,但也是冷酷无情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社会整体是向上发展的,但是总有一部分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们愤懑不平,将怒火发泄于实施的领导身上,因此周秉义在很长一段时间遭受骂名。由于社会变革太快,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想与残酷现实产生摩擦,这是知识分子精神上深感困顿的主要原因。与现实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不同,周家二女儿周蓉则是这一时期理想主义倾向知识分子的缩影。周蓉崇尚浪漫主义,不惧外界的看法与评价,骄傲且小资地生活着,直到遇到被打成“右派”的诗人冯化成,她为了追逐自己理想中的爱情而远走他乡,虽然在偏远的贵州山区生活困顿,可周蓉毫不在意。直到冯化成出轨,她心中的理想爱情信念被击碎,迷茫、痛苦各种情绪纷至沓来。美好的理想憧憬与残酷的现实境遇的碰撞,是这类理想主义者精神困顿的主要原因。

直面苦难与思想升华的温情书写。温情叙事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更是叙事背后流露的感情和悲悯情怀。《人世间》对于普通民众生活困苦的描述不是为了表现苦难本身,而是为了展现底层民众直面苦难的精神以及苦难背后散发出的人性光辉。伴随着剧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观众能真切地感受到普通民众的坚强与善意。历史证明,直面苦难与思想升华的温情书写,一直激励着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活下去。

一方面是自立自尊自强精神的达成。剧中周家小儿子周秉昆作为普通民众的化身,缺乏学识与抱负,在面对问题时犹豫、踌躇,在最初面临困境时也是手足无措,陷入深深的惶恐,当他认识到自身的困境无法依靠他人时,便开始学会扛起自己的责任,直面苦难,脚踏实地地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周秉昆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和坚韧的品格,自立自强的精神得以确立。即使面临再大的困苦,周秉昆也能咬牙迈过去。尤为可贵的是,在无数的苦难中周秉昆能够依然保持着善良的品格,在明知给郑娟送生活费是长期且冒险的,但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后他依然选择前往;在遇到物资哄抢时,他敢于挺身而出;在路遇摔倒的大叔时,他将人送往医院,这些都是苦难背后的人性之光。而周秉义面对苦难时亦是直面苦难本身,并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在插队期间,周秉义虽然对未来很迷茫,却还是冒着遭受骂名的风险去帮助他人洗刷冤屈,对他人进行帮助。在进入工作岗位后,特别是在当军工厂一把手时,即使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和谩骂,他仍然甘心担着骂名为民众干实事,即使是在身患癌症的境况下,他依然完成了自己从小生活的社区光字片的改造。而片中的其他人在面临苦难时大都表现出不折不挠的精神,并绽放出人性的光辉。例如郑娟因为未婚先孕,带着弟弟、儿子到周家照顾周母时不仅遭受物质上的缺乏,更是受到他人的非议,精神上遭受到巨大困顿,但她却依然顶着闲言碎语照顾已成植物人的周母。而乔春燕以独特大胆的方式支援郑娟,在街道上大喊“郑娟,我姐们”,还喊她插队打水,给此时的郑娟以人世间的温暖。

另一方面是自信自得自由精神的实现。在这部剧中,重点刻画了知识分子在遭受精神上的困顿后,重新振作并实现与自己、与外界的和解,从而实现自信自得自由。周秉义在从政期间,无论面对多少骂名与负面的声音,始终不忘国家使命与自身职责,竭力为人民服务。而周蓉在遭遇婚变之后,内心的理想主义理念随之坍塌,但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彷徨之后开始探索自救之路,最终决定读研深造,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重新获得自信,迈过心中的那道坎,最终与导演蔡晓光重新组建了家庭。

电视剧《人世间》的审美表达

生活的痛在艺术上能成为极致的美。《人世间》通过对普通民众所受苦难的温情叙事,给人直面内心深处的审美之感,展现出符合大众期望和主流价值观的审美表达。正如作者梁晓光所说:“情感与责任是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的,难以抹去。”而《人世间》通过温情叙事,正是表达了对亲情、爱情、友情的珍惜与向往,正是感情的存在让普通民众在困苦中坚韧前行,正所谓“人间虽悲苦,有爱绽芳华”。

亲情之美:一脉相传的血缘之爱。对亲情的珍视铭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是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大学》中开篇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宗旨,而所谓修身,就是要处理好与亲人的关系,要重视亲情。而时至今日,我国传统道德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存在一脉相传的血缘之爱。

《人世间》通过娓娓道来的温情叙事,呈现出亲情之美,包括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之爱。电视剧第一集周家女儿周蓉为了爱情而远走贵州山区,周父听闻后起初是震惊和愤怒,之后这种情绪便转化为对女儿处境的忧虑。在找到合适的机会后立马动身前往贵州看望女儿,确认女儿是否安好。那个时代交通不便,尽管路途遥远,周父还是极尽所能地为女儿捎去了生活物资:腊肉是担着被处分的风险托关系买的,面粉是省吃俭用用自己的粮票购买的,原因是担忧女儿胃病复发没有精细主食养胃。而周母在知道女儿离家出走后,经常因为担忧和思念而以泪洗面,并且经常嘱咐周秉昆按时汇钱给周蓉,期盼女儿在远方不要吃苦受累。在得知女儿女婿面临牢狱之灾时,周母急火攻心导致脑溢血成为植物人。可以说,周家父母代表了传统中国父母的形象,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呈现出细水长流的亲情之美。在对父母的亲情上,因为哥哥和姐姐远离家乡的缘故,周秉昆承担了大部分的尽孝责任,在母亲成为植物人后更是悉心照料,母亲清醒后喜极而泣。而在有条件更换住所时,周秉昆首先想到的也是能给予父母更体面的居住环境。而三兄妹的感情也是让人欣慰,三兄妹从小一起长大,周蓉为了家人吃得饱,选择将食物留给家人,自己吃冰块抵御饥饿,而哥哥周秉义知道妹妹的困境后,坚持将每个月的工资结余汇给妹妹。周秉昆在得知姐姐因为一首诗歌而面临关押时,冒着承受牢狱之灾的风险试图帮姐姐拨乱反正,这都表现出互相牵挂惦念的姐弟之情。

爱情之美:相濡以沫的理想之爱。“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对爱情的期许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无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最终都会转化成相濡以沫的理想之爱,在彼此的余生中相互慰藉、互相扶持,成为困苦岁月中的一抹暖阳。周家大儿子周秉义和郝冬梅的爱情是建立在精神共鸣的基础上,即便两人的社会阶层相差很大,但还是相互信任,在面临困难时相信爱情的力量。郝冬梅在寒冬落水丧失生育能力后,周秉义将无法生育的责任落在自己头上,并且在郝冬梅困苦的时候拒绝了好的工作机会,“要美人不要江山”,体现了爱情之中对爱人的呵护。结婚后,两人的感情平淡祥和,没有轰轰烈烈的呈现,但在岁月无声中两人相濡以沫,特别是周秉义面临工作上的压力和诋毁时,郝冬梅默默地站在身后予以支持和慰藉。在电视剧的最后,年老的郝冬梅对周秉义说出年轻时的爱情誓言“周秉义,你做到了”,这种白头偕老的审美体验,温暖人心。

而周秉昆和郑娟的爱情则更具有时代背景下普通大众对爱情的追求,两人在生活的困苦中相濡以沫,坚定、专一地爱着对方。周秉昆本是带着怜悯心帮助郑娟的,但很快就被郑娟自尊、坚韧的品格所吸引,而郑娟也被周秉昆的善良所打动,最终两人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面对生活的困苦,两人从不互相埋怨,而是竭力为对方着想。周秉昆把郑娟和骆士宾所生之子视为己出,也承担了照顾郑娟失明弟弟的责任。而郑娟在周秉昆因为诗词事件被公安局带走后,在还没有与周秉昆结婚的情况下,担负起了照顾植物人周母以及侄女玥玥的责任。而在周秉昆遭受九年牢狱之灾中,仍是全心全意地守护着这个家庭;面对想插足自己家庭的孙小宁冷然相对,一心一意等待着周秉昆归来。在周秉昆出狱后,郑娟扶持他经营一个小餐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终归有了起色,两人的爱情伴随着餐厅的烟火气深深感染着观众。

友情之美:风雨同舟的互助之爱。人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友情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感情,既可以在朋友的酒中得到慰藉,也可以在与朋友的互助中获取力量,而《人世间》在友情的表达上也深入人心。首先是“六君子”的友情,他们从少年时期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以后的岁月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家有难,其余五人尽自己的全力予以帮助。在周秉昆两次监禁期间,他的朋友都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而他也在生活中全力帮助朋友,帮曹德宝处理赊账,借房给肖国庆一家居住,甚至是将新房指标给了孙赶超的遗孀。朋友的互相帮助让六个家庭共度时艰,熬过人生的艰难困苦。

周秉昆与邵敬文的友情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主编邵敬文与周秉昆几乎不可能成为朋友,然而邵敬文对这个善良的青年非常欣赏,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帮助周秉昆,甚至冒着得罪领导的风险为周秉昆争取编制,而周秉昆也从内心深处尊重这位老大哥,尽可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达到老大哥的期许。这不仅是朋友间的友谊,更是一种长者对晚辈的照顾和期许。与此类似的还有周秉昆的精神导师曲秀贞,这些朋友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灯塔,指引了周秉昆的人生道路,温暖了周秉昆的整个人生,也让观众体会到纯粹高尚的友情之美。

猜你喜欢

周秉昆困苦周家
周家栋作品欣赏
远离“心丑”的人
看《人世间》,学与子女好好说话
那被我们“进化”掉的善良与恻隐
看《人世间》学与子女好好相处
父亲(新韵)
周家生
周家生
困苦本是寻常事
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