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秀娟教授从“滞、虚、邪”论治胃癌前病变的经验

2023-04-05王玉菡武亚平王秀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化生胃脘气血

徐 斐,王玉菡,武亚平,王秀娟*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基础上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则称之为PLGC[1-2]。 研究显示,国内内镜下确诊PLGC 的发病率可达23.2%[3]。而PLGC 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4]。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胃癌新发病例48 万例,死亡病例37 万例[5],严重威胁民众健康。 胃黏膜癌肿并非由正常细胞直接变成癌细胞,CORREA[6]曾提出胃癌发病模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PLGC 属于CORREA 级联反应的中后期,而肠化生、异型增生是CAG 癌前病变的关键步骤[7-8],及早识别、积极治疗,对PLGC 的发展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9]。 目前,西医在预防PLGC 向胃癌进展上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10],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以促进胃肠动力、抑酸护胃,或使用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来改善胃黏膜状态、延缓进展[11-12],但长期应用不良反应明显。 中医药可早期干预治疗PLGC,不仅可明显改善其症状,还可以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13],从而改善胃黏膜萎缩状态、延缓其演变进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更多思路[14-15]。

王秀娟,主任医师,国家重点专科脾胃病专业学科带头人,从事脾胃病科临床工作30 余年,熟读医书,深谙医道,在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在治疗PLGC,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胃黏膜炎症、萎缩、上皮内瘤变等方面独有建树。 王秀娟教授传承高金亮教授学术思想,认为PLGC 病机演变规律为“因滞致虚,因虚夹邪”[16-17],“滞”“虚”“邪”贯穿疾病发展始终,既有气滞、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内蕴,又有脾胃虚损,日久形成“微癥瘕”[18]。王秀娟教授强调在治疗本病时,应抓住主要矛盾,祛邪兼以扶正,在祛痰、散浊、解毒的基础上,健脾纳运,培本固源,对延缓PLGC 发展进程甚至逆转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提供了中医理论参考。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本文将以王秀娟教授基于“滞、虚、邪”病机对PLGC 的治疗经验进行阐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虽并未记载PLGC 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为“胃脘痛”“胃痞病”等范畴[19],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隐痛、嘈杂、纳差、乏力等。王秀娟教授认为PLGC 的病机可归纳为“因滞至虚,因虚夹邪”。在外感邪气、饮食失调、情志不遂、体虚劳倦等因素下致脾胃虚损,以致气滞、痰瘀、浊毒等内生,损伤胃络,形成微癥瘕。 脾胃虚弱为致病之本,而气滞、血瘀、浊毒为发病之标,标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高度揭示了本病的发病本质。

1.1 “滞”——邪气侵袭,凝滞胃腑,是PLGC 的外因

外感邪气、饮食失调、情志不遂、体虚劳倦等侵袭胃腑,可使脾胃升降功能失司,气血阴阳失衡,出现脾胃虚弱证候[20-21]。 吴鞠通指出:“土为杂气,寄旺四时,藏垢纳污,无所不受。”故胃最易感邪。《景岳全书·心腹痛》云:“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外感六淫,由表入里,侵犯胃腑,胃气受阻。现代医学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也属中医外邪之一[22-23]。 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反胃》中指出:“或以酷饮无度,伤于酒湿;或以纵食生冷,败其真阳。 ”饮食失宜,饥饱无常,或恣食生冷,或偏嗜辛辣,或过食肥甘,易伤脾阳,耗胃阴,蕴湿热[24]。情志所伤,思虑不解,郁怒难伸,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络气滞。 素体先天不足,或年高体弱,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正气难复,都易造成脾胃受损。 故外邪侵袭、饮食失宜、情志所伤或体虚劳倦均可导致胃体失于濡养、阻遏气血经络而发病。

1.2 “虚”——脾胃虚损,升降失宣,为PLGC 的关键内在因素

虚者,为正气耗伤,气血精液不足,生理机能减退。 胃主受纳腐熟,有“水谷之海” “气血生化之源”之称。《临证指南医案·脾胃门》中言: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转运,输布精气,从而使机体气血充盛,阳化有源、阴生有本,正如李东垣云:“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若脾胃功能失调,一则纳化失常,生化不足,胃失荣养;二则中焦气机不畅,胃气不降,气逆于上而致呃逆、呕吐等,脾气不升,气陷于下,或见脱肛、泄泻;三则中州失养,脾不统血,血逸脉外,瘀血停聚,胃络瘀滞[25]。《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 ”《伤寒论·辨脉法》言:“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脾胃功能失司,产生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26],而这些病理产物又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推动PLGC 的发展。

1.3 “邪”——痰凝瘀结,邪聚胃络,是PLGC 的重要物质条件

中焦运化失调,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停聚于胃,日久入络,络阻则血瘀[27]。清代叶天士提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王秀娟教授认为该病发展缓慢,中焦功能失调,有形实邪不能正常排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痰瘀浊聚,胃中络脉瘀滞。 邪气在脉中相互搏结,蕴结不解,化热成毒,形成“微癥瘕”。 《诸病源候论·癥瘕候》中云:“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 ”此微癥瘕为极小癥瘕,在体可见胃痛、胀满等不适,在胃则出现胃黏膜的病理改变,如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如不及时干预则导致肿瘤的发生。 凝痰聚瘀既是脾胃功能失调所出现的病理产物,又是PLGC 的重要物质条件[28],为本病的发病之标。

2 治疗法则

王秀娟教授指出治疗PLGC 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既要减轻临床症状,又要改善病理,延缓或减少微癥瘕形成。 王秀娟教授根据本病“因滞至虚,因虚夹邪”的病机特点,治疗上祛邪兼以扶正,在祛痰、散浊、解毒的基础上,健脾纳运,培本固源,以改善患者症状,延缓PLGC 发展进程,甚至逆转肠化生及异型增生。

2.1 祛痰化瘀,散浊解毒为重要环节

痰瘀内积,蕴而不解,日久化热成毒,耗损胃络,故祛痰、化瘀、解毒是治疗本病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29]。化瘀必以理气为先,气行则血行。《景岳全书·心腹痛·论治》中言:“胃脘痛证……亦无不皆关于气。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各方面压力巨大,易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当伤及胃气,气机壅滞,不通则痛,故定先疏肝理气,畅达气机。 王秀娟教授常用柴胡、枳壳、桔梗、香橼、佛手等以疏肝行气、和胃化痰;亦使用气中之血药、血中之气药如香附、川芎,以行气血之滞。 如病理属于中、重度腺体萎缩,伴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 可加入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赤芍、三棱、莪术等[30-31]。 血瘀甚者,可加入土鳖虫、水蛭、穿山甲等破血药物。活血化瘀药可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改善循环,修复胃屏障。 由于PLGC 有癌变倾向,王秀娟教授常加用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半枝莲等具有解毒、消癥、抗癌作用的药物,预防癌变。畅气机,散痰浊,通窒滞,解邪毒,令胃络气血畅通,改善胃黏膜部位萎缩[32],促进病况的好转乃至痊愈。

2.2 健脾纳运,培本固源为根本

王秀娟教授认为脾胃虚损,升降失宣是该病生成的关键,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当以健脾纳运,培本固源作为治疗PLGC 的根本。脾胃健运,升降相因,气血调和,则气滞自消、瘀血自散,元气自复[33]。脾胃气虚者,王秀娟教授多使用党参、黄芪、白术等甘温之品以健脾益气扶正,辅以茯苓、薏苡仁等药物利水渗湿,使湿去脾健,温而不燥;酌加柴胡、香附等调畅气机的药物,起到补脾胃而不滞的效果。脾胃阴虚者,王秀娟教授喜用太子参、沙参、玉竹、石斛等以滋阴益胃生津。《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曰:“津液足,则胃上输肺,肺得润养,其叶下垂,津液又随之而下。 ”肺胃阴液之间相互滋养,故可加用百合、玉竹、麦冬、天冬等濡润肺胃之品,使燥热得宣,津液得生,肺胃得养。

3 病案举例

武某,男,60 岁。2022 年5 月2 日初诊。主诉:间断胃脘胀痛1 年余。患者诉1 年来胃脘胀满,时有针刺感,饮食不慎后加重,口干,反酸烧心,乏力,纳少,夜寐可,大便1 次/日,质黏腻,舌暗苔白,脉细涩。1个月前,查电子内镜示:CAG。 病理检查示:(胃窦)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腺体中度肠化生伴轻度非典型增生。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内镜检查,西医诊断:CAG伴癌前病变。 中医诊断:胃脘痛(痰瘀浊聚,脾气虚弱证)。治宜祛痰、散浊、解毒、健脾、益气。药用:丹参30 g,木香10 g,砂仁10 g,党参15 g,茯苓30 g,炒白术15 g,玄参10 g,川芎10 g,白及10 g,醋没药10 g,炮姜10 g,紫苏梗10 g,蒲公英15 g,白花蛇舌草30 g,三七粉3 g(冲服)。 14 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另予胃转安颗粒(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内制剂,5 g×10 袋/盒)5 g,餐前30 min开水冲服,3 次/d。

二诊:2022 年5 月16 日。 服药后口中和,胃脘胀痛好转,仍反酸烧心,乏力,偶畏寒,纳寐可,大便成形,小便可,舌暗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继前,原方去玄参,加煅瓦楞子10 g,炙黄芪15 g 共14 剂,服法同前。 继服胃转安颗粒5 g,3 次/d。

三诊:2022 年5 月31 日。患者胃脘胀痛明显缓解,精神可,纳食差,舌红苔薄白,脉弦。 效不更方,守法继进,加炒鸡内金15 g,炒麦芽15 g。服药2 周后,患者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嘱其门诊随诊调方。 6个月后复查胃镜示:慢性胃炎,病理示:(胃窦)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未见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按:本案属PLGC 的病例,王秀娟教授认为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多为病程日久,既有瘀毒内结,又有脾胃纳运失调。 患者初诊症见胃脘刺痛、反酸烧心、舌暗等瘀毒内蕴之象,兼有胃脘胀满、乏力、纳少、脉细涩等脾胃气虚之象,结合胃镜病理表现辨证为痰瘀浊聚,脾气虚弱证。治疗当予祛痰、散浊、解毒、健脾、益气之法。初诊中以“丹参饮”之意以疏通胃络之瘀,《本草汇言》指出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 “四君子汤”之意以益脾胃之气。 患者症见口干,玄参可发挥润燥养阴之效。 王秀娟教授常用药对“紫苏梗、蒲公英”可疏利气机,清解郁热,同时《本草衍义补遗》中言蒲公英可“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白及、没药”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效,可改善胃黏膜损伤。 另加用白花蛇舌草、三七等清散邪毒之品,既可破瘀、散结、消癥,又有预防癌变之效[34]。 二诊,患者口不干,仍反酸烧心,偶畏寒,故去玄参,加煅瓦楞子以增强制酸止痛之力,加甘温之黄芪以补气温胃,《本草备要》云:“黄芪……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 三诊,患者诸症好转,纳食较差,守法继进,在上方基础上加入鸡内金、炒麦芽,可化饮食,行结气,补而能利,利而能补。 胃转安颗粒属于院内制剂,其药物组成为人参、炙黄芪、炒白术、丹参、莪术、桃仁、姜半夏、厚朴、虎杖、半枝莲等,为高金亮教授针对CAG、PLGC 等疾病专门研制,多用于PLGC 后期气虚夹瘀型患者,具有益气养胃、化瘀解毒之功效,治疗PLGC 疗效突出[35]。

4 结语

PLGC 属于胃癌发病模式的中后期,与胃癌的形成密切相关,王秀娟教授认为应对PLGC 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以防疾病进展成为胃癌。王秀娟教授强调在治疗本病时,应抓住主要矛盾,祛邪兼以扶正,在祛痰、散浊、解毒的基础上,健脾纳运,培本固源,以改善患者症状,延缓PLGC 发展进程甚至逆转肠化生及异型增生。 王秀娟教授在PLGC 治疗中取得较确切疗效,临证组方、配伍精当,体现了中医辨证特色,发挥中医药的巨大优势。

猜你喜欢

化生胃脘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王生义治疗胃脘痛的临证经验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美蓝染色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对不同类型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作用